•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06 19:23:09 股吧网页版
李雪峰转任申万宏源首席风险官后“首秀” 券商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四项“风控力”
来源:财联社

K图 000166_0

  一流投行如何炼成?今年来,从监管部门到证券行业上下都在各自思索,这一问题的推导过程以及结论在每个人心底都有不同,也许是专精业务水到渠成,也许是并购合一攀新峰等等。在申万宏源证券执行委员会成员、首席风险官李雪峰看来,券商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建设将决定着券商能否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近日,他在2024年衡泰技术金融行业发展峰会上围绕该观点展开了细致阐述。

  李雪峰的最新观点带着28年从业的积累与沉淀,因此受到行业关注。作为证券业老将,李雪峰是中国最早一批证券分析师,在最近刚刚退休的首位新财富白金分析师赵金厚撰写的“出圈”忆文中,曾回顾起与李雪峰共同奋战的日夜。他写到,“想当年,和李雪峰同学(现申万宏源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通宵达旦写个股点评”。1996年,李雪峰走进申万宏源研究所最早的办公地浦三宾馆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一晃已是28年有余。

  李雪峰做过,也管过资管、自营、财富管理和卖方研究等多个领域与条线的工作。在2024年衡泰技术金融行业发展峰会上的发言,是他两个月前履新申万宏源首席风险官后,首次在公开演讲中全面阐释了新形势下,对券商风险管理的新思考。在此之前,他在公司分管自营条线,一个高度重视风险管理的业务领域。就在去年的衡泰会议上,他曾对证券自营业务向“交易型投行”改革转型的观点进行了解读,同样在券商自营行业引起了强烈反响。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发言伊始,李雪峰先是用了一句谚语表达了自己的最新感受,直抒胸臆也更有他意。在他看来,尽管人来人往,但景色如常,这置于当下情景,其实追求围绕的还是券商如何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命题。

  “一个人的专业能力总会不断迭代,我在证券行业从事了28年业务相关的工作,2个月前刚刚履职公司首席风险官。通过这段时间的全面学习、全面调研、全面思考和全面理解,我认为有效性建设是当前券商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要矛盾,有效性建设如何落地将决定着证券公司能否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李雪峰在发言中说道。

  将风险管理改革进行到底

  这样的观点忠于观察。随着我国证券行业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多元化、国际化的业务拓展,我国券商已经确定风险管理是生命线的基本理念,意识到风险管理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增多,高评级违约主体有所增加,债券市场结构性风险仍存,给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带来了挑战。

  此次转岗风险管理,李雪峰带着对业务与风控的丰富经验和深刻理解,从环境形势到挑战应对,从顶层设计到逻辑方法,对证券公司未来的风险管理改革,以有效性建设为核心,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剖析。

  李雪峰的观点具有鲜明的辩证思维。他表示,券商的全面风险管理,短期而言,是要加快风险管理的穿透性改革,长期来看,则是要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建设作为根本战略宗旨,将风险管理改革进行到底。有效性建设和穿透性改革,是风险管理战略工作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中,“三道防线”的持续完善和风险控制指标体系的科学调配是风险管理日常工作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整体来看,如何让风险管理工作既有用又有效、效用并存是各家券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他总结称,目前券商风险管理存在挑战,且主要表现在信用风险加剧、经营理念老化、制度建设落后以及穿透风控不足等方面,总结起来,有两个症状:

  一是行业中“重业务、轻风控”的现象仍有存在,业务单位一线的风险管理专业能力与承压能力有待加强,风险管理部门的权威性及风险把控的专业性有待提升:

  二是部分券商的子公司、分支机构和业务总部,存在以所谓的主体特殊性、管理独立性为由,未严格执行公司一体化、垂直化和穿透式的风险管理措施的情况。比如,这两年部分券商的境外子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提出“四项风控力”建设的理念

  图为李雪峰在发言,他称,可以围绕“四项风控力”建设,做深、做实和做强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建设

  与国际先进投行相比,国内券商的风险管理还并未成熟,依然存在提升空间,这是共识,也是攻坚所在。李雪峰谈到,有效性建设的内涵应包括四个核心:一是集团化、垂直化、一体化的风控思维,二是矩阵式、穿透式、交互式的风控思想,三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深度协同的科学风控理念,四是条线穿透与块状管理相结合的科学风控模式。

  据此,李雪峰提出,可以围绕“四项风控力”建设,做深、做实和做强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建设。其中,战略方向与商业模式的选择先是摆在首位。李雪峰认为,这是“第一风控力”。

  他表示,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公司的战略选择和商业模式是正确的,要高度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合理的业务方向、坚持专业的展业道路,找准公司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功能定位,恪守“功能性大于盈利性”的金融宗旨,坚决摒弃监管套利等错误行径。

  “例如,资管新规前的影子银行、非标业务曾让证券行业走了很多弯路,往事不堪回首、教训值得铭刻。同时,我们要正确统筹好‘稳和进’、‘立和破’、‘发展和安全’、‘业务、风控与数字化’等关系,确保辩证施策,闭环推进,确保多元融合,相得益彰。”李雪峰说。

  再者,“三道防线”的有效性建设是“核心风控力”,至关重要。李雪峰表示,要做实第一道防线、做专第二道防线、做强第三道防线。在工作实践中,“三道防线”存在“大三道”和“小三道”之分。例如,投行业务除了业务主体、合规风控、审计监督的“大三道”外,根据投行的内核指引,“大一道”中,还存在“项目组、质量控制及存续期管理、内核”等在内的“小三道”。无论“大三道”还是“小三道”,“三道防线”之间不能搞职能的“创新替代”,业务决策与风险管理之间也不能搞“创新替代”。

  因势而变的专业能力是“重要风控力”,李雪峰称,这几年,在新形势下的市场风险情况有所变化,比如,要关注当前债券市场的回调风险和自研量化策略管理。今年年初,权益量化的极端市场行情为各家证券公司敲响了警钟,后期,需要关注权益量化指数增强策略样本外选股的风险防控,需要关注权益量化阿尔法策略的反脆弱,和尾部风险的预防与应对。

  第四,也是最后一个“力”在李雪峰看来,便是数字化风控,即“新质风控力”。可以看到,随着金融科技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日渐提速,科技能力建设作为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已成为各大券商激烈竞逐的赛道。

  在李雪峰看来,未来业务、风控、IT三者的融合将会越来越深。数字化风控是未来的趋势,如何通过数据治理和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化、一站式的风险管理系统,实现业务全流程的风险管控,全面覆盖市场、信用、操作、流动性、声誉等风险类型,为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是一项需持续深入探索研究的课题。

  有效性建设怎样落实?四大布局与基础

  李雪峰表示,券商可以基于“四大基础”的风控改革、推进“四项布局”的风控落地,落实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建设。何为“四大基础”?李雪峰总结为价值性、服务性、尖锐性和穿透性。

  价值性是指风险管理工作要从风险管控向风险配置转型,其中,底线原则需要严格管控,而风险资本配置水平以及向风险要收益的能力,则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提升。

  服务性是指风险管理要以更为全面、主动、专业的工作能力和态度,实现与业务间的深度协同,切实保证风险管理赋能业务发展。

  尖锐性是指风险管理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 ,不断强化第二道防线对第一道防线的管控和制衡效果。

  穿透性是指依靠“三道防线”的紧密配合,推进风险管理的穿透式、垂直化改革,使之更加求真务实、有的放矢,确保集团化、一体化的风险管理改革能够顺利落地。

  再谈到“四项布局”,李雪峰说,是指需要全面完善涉及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专业能力和风险管理人才队伍等四个方面的工作。

  风险管理体系是指要对各类风险管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和全覆盖,并且优化“三道防线”的职能,做到既要恪守本源、明确边界,又要与时俱进、一体推进,还要科学管理、务实创新。证券公司的组织架构上要形成自上而下、多层级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并建立清晰的“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风险限额”的风控指标体系。从风险偏好到风险容忍度再到风险限额,需要常态化、科学化地去检视、复盘和调控。因此,“三道防线”的有效性建设和风险控制指标体系的调配是风险管理日常工作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风险管理文化是指要建立风险文化全覆盖,树立“人人都是风险经理”的风险理念,要进一步深化一二道防线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风险管理专项培训,尤其是案例培训,切实增强风险意识,确保尽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风险管理专业能力是指,涵盖风险计量、压力测试等方面的专业建设,需要在实践创新中不断迭代、不断转型和不断升级。比如,未来几年,券商以债券本金投资为代表的流动性风险的压力测试和极限防控需要未雨绸缪,需要做实做透。

  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是指,人才队伍中的业务、风控和数字化的能力需要“三位一体”、闭环发展,需要深度融合、相融互促。同时,风险管理从业人员要常怀敬畏市场、敬畏专业、敬畏风险之心,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助力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