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2-26 02:39:40 股吧网页版
大博医疗“软硬”兼备
来源:上海证券报

K图 002901_0

  一颗结构精巧的髓内钉,可支撑起骨折患者重新前行的希望;一个看似简单的椎间融合器,可让一位饱受“折腰”之苦的病人再次挺直腰杆……在骨科植入类高值耗材这片领域里,大博医疗砥砺前行数十年,坚持锤炼创新研发的“硬功夫”,提升服务临床的“软实力”,书写了国产替代“从0到1”的故事。

  啃下“硬骨头”

  2004年6月,在日本国立千叶大学骨科研究室进修的林志雄遇到了人生的选择题:是顺着家人的期盼,研读医学博士?还是回国“下海”,踏入医疗器械市场?

  带着这道选择题,林志雄回国进行了一次骨科产业链大调研,让他最终下定决心:回国创业。

  “当时国内骨科产业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都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林志雄回忆,他调研发现,彼时国内骨科器械产业刚刚起步,但以仿制为主,产品比较粗糙,少有自主创新。

  “我能够,也一定要做得更加专业,让患者用上更适合中国人的产品。”林志雄立下目标。

  同年8月,大博医疗成立。如何改变以仿制为主的产业现状,填补国产的空白?这是当时摆在林志雄面前的巨大挑战。

  “当时,骨科手术需要用到的一把小小持骨钳都得靠进口,价格得2万元,顶得上当时一辆摩托车的价格了。”林志雄说,减轻患者的负担,是他最迫切的愿望,“但当时没技术,做不出来,只能干着急。”

  研发——林志雄意识到,只有潜心研发,实现技术突破,才能让“中国骨”真正“硬”起来。

  自主研发壁垒高、周期长、投入大,并非一朝一夕可达成的易事。林志雄采用了稳扎稳打的策略,瞄准创伤类植入耗材的细分领域,从熟悉手术步骤的基本功做起。

  四年磨一剑,啃下“硬骨头”。2008年,大博医疗首款产品接骨板和螺钉获得注册证,正式上市,开启了逐步实现骨科耗材国产替代的进击之路。

  公司业务也就此驶入快车道。如今,大博医疗产品不仅覆盖全国5000多家医院,还远销至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智利等65个国家和地区;骨科创伤类、脊柱类植入耗材的市场份额在国产品牌中位居榜首;2023年公司产品手术植入超过160万例。

  创新“硬功夫”

  在大博医疗产业园区内,有一面“创新之锣”。

  林志雄告诉记者,每逢有重大技术项目攻关之时,研发团队都要敲响这面铜锣。锣响不绝于耳,创新讯号催人奋进。

  在老龄化进程加速、原材料技术水平快速提升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国内骨科植入类耗材企业也开始迈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与跨国医疗器械巨头同台竞技。

  如何在这股浪潮中抓住机会,与行业发展齐头并进,甚至脱颖而出?大博医疗给出答案:创新。

  “我们在市场上已有的产品不用展出,要展出就一定得是创新产品。”准备参加2009年全国骨科年会时,林志雄这样告诫员工。这届展会上,大博医疗展出了10多个创新产品,在行业内引起轰动。

  往无人处闯,向空白区去。

  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技术陆续落地。例如,同国内顶级专家共同研发的股骨近端滑动加压固定系统,可促进骨折断端愈合,解决老年人保髋问题,避免髋关节置换;微创术式的跟骨钉中钉,无须常规术式大范围软组织剥离,经皮内固定结合使用,可降低术后软组织并发症。

  此外,2024年大博医疗获得注册证的3D打印PEEK椎间融合器,是国内第一款基于3D打印聚合物的多孔椎间融合器,填补了国内空白。

  面对近年来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新挑战,林志雄认为,应对之策仍是“横纵”两条轴上的锐意创新。

  纵向上看,坚持在垂类领域进行突破性研发。例如,2022年公司开发的髓内钉导航系统,打破了进口垄断局面,帮助医生更精准地进行手术瞄准定位。

  横向上看,前瞻性地围绕大外科布局新的创新增长点。如今,微创外科类产品已是大博医疗增速最快的业务,旗下齿科医疗器材品牌百齿泰也成功斩获多项核心发明专利,市占率跃居行业前三。

  创新喜讯频传的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投入。2023年,大博医疗研发投入2.85亿元,同比增长11.12%,投入总额、研发占比均远高于多数国内骨科企业。大博医疗每年都会推出新产品,已成为我国产品线最完善的医用高值耗材供应商之一。

  厚植“软实力”

  1973年,林志雄出生于福建南靖金山镇一个医生世家,从小就与医结缘。

  “我的爷爷就是当医生的,父亲也延续了祖业,在镇上开了家诊所,所以我从小耳濡目染,对看病、抓药很熟悉。”林志雄回忆说。

  在林志雄眼中,医者仁心,聚焦临床需求,是医疗企业的软实力体现,也是开拓创新的支点所在。

  “只有切实了解到临床的需求,了解到医生、患者的需求,创新才有意义、有价值。”他说。

  秉持这份理念,大博医疗将“医工结合”贯穿到产品研发设计的每个节点,所有的创新都基于临床的需求,从而组建更具针对性的专业、测试、分析及设计等团队。

  “每个产品线对研发的诉求是不一样的,这样在每个技术点都可以做到很深入,进行深度研发,更高效地解决患者痛点。”大博医疗研究院院长曾达说。

  当前,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正逐渐发展出具有链主色彩的综合性领军企业。林志雄认为,这有利于企业提升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发展。具备规模优势、产品优势的医疗器械企业也会脱颖而出。

  “未来大博医疗将持续厚植‘软实力’,磨炼‘硬功夫’,持之以恒地助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林志雄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