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8-12 15:52:09 股吧网页版
规划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 风光发电或迎来新一轮需求增长
来源:财联社


K图 BK0728_0

  受政策影响,今日环保板块走强。消息面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

  截至收盘,永清环保(300187.SZ)、雪迪龙(002658.SZ)、神雾节能(000820.SZ)等多股盘中涨停,光伏、风电板块同样涨幅领先。

  随着我国在供给侧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不断深化,大力扶持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共识。根据工信部数据,中国节能环保产业迎来快速发展,2022年产值超8万亿元,年增速10%以上。以此计算,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预计较2022年将增长近一倍。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意见》覆盖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交通运输绿色转型、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等多个领域。

  环境和资源保护专家刘佳奇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此次意见的出台突出两个关键词——“加快”和“全面”。其中,“加快”是对绿色转型速度的要求,“全面”是对绿色转型程度的要求。意见中明确了很多具体的绿色目标、绿色任务,为今后一个时期的绿色发展明确了方向。

  业内分析认为,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关键。《意见》中提到,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

  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升电网对新能源的承载力至关重要。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今年8月6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在2024—2027年重点开展9项专项行动。

  在具体行动方面,包括电力系统稳定保障、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配电网高质量发展、智慧化调度体系建设、新能源系统友好性能提升、新一代煤电升级、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拓展、需求侧协同能力提升。

  在应用场景上,《意见》重点提及了加快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

  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持续增加,带动风电、光伏需求增长。据S&P Global标普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将达到520GW,而中国将超过240GW,市场份额将占到全球市场的43%。

  不过,在新能源发电占比一路攀升背景下,也同步出现并网消纳、土地合规审查问题、电力改革预期等影响中短期持续发展的因素。据市场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多省电价调整政策,部分地区集中式和分布式综合上网电价出现了明显下降,存量或在建光伏项目收益下滑,光伏项目资产缩水。

  基于此,完善绿色转型价格政策被认为是风光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求。《意见》中提到,深化电力价格改革,完善鼓励灵活性电源参与系统调节的价格机制,实行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研究建立健全新型储能价格形成机制,健全阶梯电价制度和分时电价政策,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

  业内分析认为,随着加快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风光发电或迎来新一轮需求增长。国泰君安此前研报指出,在供需偏紧形势下的电改催化与长久期利率债的权益映射属性下,行业估值有望提升。需求侧管理有望加强,电力系统灵活性有望提升。“算电协同”有望打开绿电消纳空间,绿电环境溢价逐步凸显。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