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4 00:32:20 股吧网页版
光威复材实控人、光威集团董事长陈亮:潜心拓市场搞研发才是王道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王僖

K图 300699_0

  在包头市九原区,光威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光威复材“四年磨一剑”的内蒙古光威项目(以下简称“包头项目”)近期正式投产。光威复材自此形成“威海+包头”的双基地发展格局,也标志着这家航空航天军工应用碳纤维领军企业加码民用高性能碳纤维、持续扩宽公司全产业链“护城河”的进程开启新篇章。

  四年间,国产碳纤维行业经历了一些起伏。光威复材对于民品市场的发力将瞄准何方?面对日趋白热化的行业竞争格局,公司又将如何保持战略定力实现突围?

  恰逢包头项目投产之际,《证券日报》记者对光威复材实控人、光威集团董事长陈亮进行了独家专访,以期阶段性捕捉光威复材突围行业大变局的新画像。

  变与不变

  在包头项目碳化1号车间内,一根根几近透明的聚丙烯腈原丝,被卷进宛如一条巨龙的庞大产线中,经过复杂的碳化、上浆、清洗等工序,蜕变成一条条乌黑油亮的碳纤维,最终被拧捆成束。由此,还将开启其在不断拓展的下游民品应用场景中的巨大想象空间。

  “光威复材这么多年一直坚守‘跳出院墙,围着院墙转’的发展理念。”陈亮说,走出威海,选择能源成本相对较低的内蒙古包头投建民用碳纤维新产能,就是“围着院墙转”的新一环。

  时间回溯到2019年,彼时已经领跑军品碳纤维的光威复材,在民品领域开展风电碳梁业务时,却因材料供给问题犯了难。

  当时公司开展风电碳梁业务要用到的大丝束碳纤维主要是外购,可外购过程中却免不了要看国际巨头的脸色。“这又回到我们最开始做钓鱼竿时,国外对碳纤维‘通知性涨价、赏赐性供给’的状态了。过去我们做不出碳纤维,只能看别人脸色,现在我们的碳纤维产品不断升级和规格系列化,这块短板必须得补上。”说起投建包头项目的初衷,陈亮难掩激动。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项目建设的近四年时间里,行业供需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2021年,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推动碳纤维价格快速上涨,市场供不应求。产品涨价同时也引发了供给端盲目扩张。此后,随着产能释放又很快导致了供求失衡,市场价格开始大幅回落。

  在此过程中,光威复材风电碳梁业务的主要海外客户也开始调整供应链结构,致使该业务在2021年达到高点之后出现下滑。

  面对行业和客户业务的变化,公司经综合考虑,对包头项目的定位进行了优化调整。从最初定位于为公司自身的风电碳梁业务提供大丝束碳纤维,到瞄准航空航天、光伏热场、压力容器、建筑工程四大下游场景生产高端工业用高性能碳纤维。

  项目方向也许有变,但对于光威复材来说,军民双驱动“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战略始终未变。

  在陈亮看来,民品业务一定是碳纤维的“星辰大海”,也是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优化后的包头项目瞄准的正是能充分发挥碳纤维性能优势又有较高附加值的高端工业应用场景。“碳纤维‘比铁还硬、比钢还强’,更要用在刀刃上。碳纤维赛道从来都不窄,特别在高端应用上,未来只会越走越宽。”陈亮如是说。

  做精做强

  今年热度持续攀升的低空经济,就是碳纤维民用“星辰大海”中一颗璀璨新星。

  不过,光威复材却并未主动迎合这一概念。陈亮说,原因很简单,因为公司本就是航空用“轻质碳纤维复合材料”配套的主力。

  陈亮对记者表示,碳纤维行业是个“慢热”行业,尤其是航空航天定型产品,需要进行长期的研发和验证,既“烧脑”更“烧钱”。经过“光威人”20多年的持续努力,光威复材凭借不断创新升级的系列化新产品和稳定的产品性能,在我国航空航天等国防装备碳纤维领域已稳坐主力供应商地位,且不断有更多高端型号持续验证定型。此外,公司在国产大飞机、商业航天等高端工业领域的产品验证也在顺利推进,应用前景被广泛看好。

  陈亮认为,低空经济作为新生事物,还有很多难题需要攻克,目前给公司带来的业务增量还不明显。但他表示,肯定会保持密切关注,此次包头项目的投产就正当其时,公司会努力做好产品和技术储备,积极跟进与市场和应用的衔接。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像低空经济这样的碳纤维民品高端应用领域,会持续被开发出来,前景广阔。但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光威复材从来不认为这是行业盲目扩张的理由。因此在产能建设上,光威复材一直坚持的是以需求为牵引,“量需而供”。

  “对于国产碳纤维行业,我并不完全认同‘做大做强’这个说法,现阶段把行业‘做强’比‘做大’更重要,不然就会‘虚胖’。”陈亮说,特别是对于光威复材这样的民营碳纤维企业,盲目跟风把产能“做大”并不现实。

  陈亮对记者表示:“光威复材通过包头项目把民用这条‘腿’也发展强壮起来,就是要瞄准高端,把碳纤维产业链继续‘做精做强’,实现健康发展。”

  蹲下跳起

  前途虽光明,却也要正视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曲折。

  对于全球碳纤维市场来说,2023年是过去几年行业激进扩张后问题集中暴露的一年。根据《2023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2023年全球碳纤维需求为11.5万吨,同比下降14.8%,是1995年以来首次出现需求负增长。其中我国2023年碳纤维需求量为6.9万吨,较2022年下降7.2%,但2023年我国碳纤维运行产能为14.08万吨,同比增长25.7%。市场需求降低的同时,运行产能却在高速增长,势必会带来价格战和库存高企的问题。

  陈亮认为,与国际行业巨头的产品相比,国产碳纤维仍存在差距,特别是产品质量稳定可控性仍待提高。

  而这也是业内的普遍观点。即要让下游用户“敢用、放心用”国产碳纤维,也要在此基础上真正降成本,推动市场“喜欢用”国产碳纤维。在陈亮看来,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应是引领结构材料革命的典型代表,不该也不能靠低质量的低价竞争来赢得市场青睐。

  风物长宜放眼量。陈亮认为,最近几年碳纤维行业格局的变化是行业发展成熟过程中的必经过程,行业也终将会依靠自身产业发展规律得到恢复。

  在此过程中,“练好内功”非常重要。陈亮表示,“内功”一方面体现在公司要持续完善自身的全产业链构建,不断拓宽“护城河”。

  碳纤维行业在2023年普遍出现下滑,而光威复材整体业务和业绩却保持了相对稳定,除了航空航天等装备用定型碳纤维业务起到“定盘星”作用外,公司全产业链布局也为可持续稳健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其中,公司民品业务中的通用型碳纤维业务、预浸料业务和风电碳梁业务就分别处于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因此,面对碳纤维行业供需格局的变化,三大业务受到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实现对冲,有效缓解对公司整体业绩的冲击。

  “另一方面,我一直觉得,与其盯着别人比较,不如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特别是在目前行业短期波动时,更需要做好公司治理,完善公司内控,优化公司战略,补足公司短板。”陈亮说,“真正潜下心来搞市场、搞产品研发永远是王道,暂时蹲下去,又何尝不是为了更好地跳起来呢?”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