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快可电子发布定增预案,公司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86亿元,加码光伏连接器等领域。
快可电子表示:“本次募投项目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展开,有利于实现公司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巩固和发展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
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本次定增为公司深化业务布局、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募投项目的建设,有助于扩大公司的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同时,将进一步壮大公司资金规模和实力,公司将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和市场营销中,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加码光伏连接器等领域
作为光伏行业主要接线盒制造商之一,生产能力不足已成为快可电子进一步提高产品盈利能力的瓶颈。
根据定增预案,快可电子本次1.48亿元募资拟用于光伏接线盒旁路保护模块建设项目,该项目主要用于新增公司核心原材料旁路保护二极管的产能。项目建设期为24个月。
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47亿颗光伏接线盒旁路保护模块的产能规模,充分满足快可电子光伏接线盒产品对于旁路保护模块的自产需求。
快可电子表示:“该项目的实施,将帮助公司完善原材料内部供应能力,确保光伏接线盒各配件的质量稳定性与协同性,降低批次差异率,保证供应稳定性与质量管控能力。”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该项目建成后,可有效降低公司光伏接线盒成品生产成本,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及经营业务高质量发展能力。”
另外,近年来,“光储一体化”趋势愈发明显。在此背景下,快可电子计划大力拓展光伏电站、储能电站保护和连接市场。
在本次定增预案中,快可电子拟3817.6万元募资用于光储连接器及线束生产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590.77万套光储连接器及线束的产能规模。项目建设期为24个月。
对此,快可电子表示:“该项目推进包括电站EPC终端、微型逆变器、汇流箱、大型储能系统等多类应用场景在内的连接器及线束业务的快速发展,从而使得公司进一步完善主营业务连接器产品结构,以促进经营业绩稳定发展。”
截至目前,上述项目均已完成备案登记,环评手续尚在办理中。
柏文喜认为,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后,将优化公司的财务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进一步改善公司的现金流状况,提高其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随着募投项目的逐步实施和效益显现,将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公司的持续成长提供坚实的支撑。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募投项目的实施和效益产生均需一定时间,因此从项目实施、完工、达产以至最终的产品销售等均存在不确定性;同时存在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产品结构单一等风险。
不断推动产品更新迭代
快可电子主要从事光伏接线盒和光伏连接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现有客户包括天合光能、东方日升、通威股份等国内外主流光伏组件厂。
2024年前三季度,快可电子实现营业收入7.44亿元,净利润8899.54万元,同比均有所下降。公司称:“主要受下游光伏市场需求及毛利率变动影响。”
对此,柏文喜认为:“尽管如此,快可电子依然保持了稳健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今年以来,公司积极拓展国内外组件客户,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多个产品获认证。尽管短期内业绩承压,但从长远来看,公司的市场拓展和产品创新有望带来业绩的回升。”
近年来,光伏全产业链价格逐步降低,显著改善下游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报,带动装机持续增长。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国内光伏发电装机216.88GW,同比增长148.12%。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约390GW至430GW,国内光伏新增装机约190GW至220GW,继续保持增长。
另外,随着光伏装机容量的增加,储能系统的配套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289.2GW,年增长率21.9%。
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政策推动、技术进步、经济性和市场需求共同作用下,光伏配储逐步成为主流,光储连接器市场的需求也将逐步扩大。”
行业发展前景向好之下,快可电子持续加码光伏、储能领域的同时,还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推动产品更新迭代。2024年以来,公司海面光伏连接器、储能系统用电缆等产品陆续通过TV莱茵(国际知名认证机构)认证。
截至2024年9月末,快可电子在光伏接线盒旁路保护模块领域共拥有53项专利,其中包含13项发明专利,40项实用新型专利。
近期,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快可电子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降低总谐波失真的DAB变换器设计方法、变换器及电子设备”。
快可电子表示:“公司具备较强的核心技术实力及较为丰富的技术储备,能够为本次募投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光伏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张新原认为,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快可电子还需要加强研发和市场营销,以应对市场竞争和挑战;同时,公司还需要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措施来提高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