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08 20:21:50 股吧网页版
格力地产宣布退出房地产开发 主业转至免税业务
来源:界面新闻


K图 600185_0

  格力地产历时超4年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迎来了新进展。

  7月7日晚间,格力地产发布公告,撤回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申请文件,并拟对原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进行重大调整。

  据悉,原重组方案为:格力地产通过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购买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免税集团)100%股权,并计划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而本次公告中的最新方案为:格力地产拟置出所持有的上海、重庆、三亚等地相关房地产开发业务对应的资产负债及上市公司相关对外债务,并置入珠海免税集团不低于51%股权,如存在估值差额部分将以现金方式补足。

  对比来看,新的重组方案中降低了对珠海免税集团的购股比例,并选择置出了房地产开发业务。

  在公告中格力地产指出,基于公司逐步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实现主业转型的整体战略考量,综合考虑了珠海免税集团良好的业务经营情况及未来发展前景,标的资产的置入有助于实现上市公司主业向以免税业务为主导的主业转型,提升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增强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能力,更好地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受此消息影响,7月8日,格力地产一字涨停,截至今日收盘,报4.96元/股,成交额3753.73万元,总市值93.5亿元,封板资金为7162.98万元。

  “重组完成后,在大消费产业的强劲复苏背景下,公司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有望实现明显提升”,格力地产方面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重组之路一波三折

  据了解,此次格力地产收购珠海免税并非一时之举,前后已历时4年之久。

  最早在2020年5月,格力地产就披露了重组预案,当时提出的方案是对珠海免税集团100%股权的收购,交易价格为89.78亿元,同时拟募集不超过70亿元配套资金。

  彼时,在珠海国资委的推动下,重组事项进展十分顺利,在预案披露5个多月后,便完成了对重组预案、报告书的审议,进入实质性阶段。

  但在2020年12月,当时主持重组的格力地产董事长鲁君四,因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违法行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受此事影响,重组事项被迫暂停,并搁浅了将近两年的时间。

  直到2022年12月,在房地产行业“第三支箭”的政策之下,格力地产才继续推进对免税集团的重组。

  去年5月,格力地产基于相关财务资料的有效期将在5月31日截止,向上交所申请中止审核收购珠海免税一案,并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加期审计。

  然而到了2023年7月,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导致重组事项再度停滞。直到两个月后,在案件调查、审理终结后,格力地产的重组事项才得以再次重启。

  地产业务乏力,免税业务成为转型突破口

  从财报数据来看,近年来格力地产的经营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2023年年报显示,格力地产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7.32亿元,同比增长16.95%;归母净利润亏损7.33亿元,连续第二年亏损,上年同期亏损20.57亿元。并且房地产开发业务依然为主要营收来源,占比达到了89.45%。

  可见,主营业务并未给格力地产带来相应的业绩增长,转型迫在眉睫,免税业务便成为公司转型的突破口。

  公开资料显示,珠海免税集团是国内首批获得国务院批准并较早开展免税商品经营业务的国有独资企业,同时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优质的供应链,且在国内拥有多个陆路口岸和机场口岸的免税店布局。

  据格力地产披露的珠海免税最新审计与评估报告显示,该公司在持续在盈利与资产上实现增长,其中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2.86亿元、6.67亿元。

  对于免税行业的发展,格力地产也持有乐观态度,格力地产方面对界面新闻表示,“一直以来,免税行业在促进消费方面占据着独特的地位,政策也在持续推动行业发展。从去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4年经济工作九大重点任务之一,再到今年在”消费提振年“后又被确定为”消费促进年,积极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政策利好不断。

  在这些利好政策的刺激下,居民消费能力和信心将进一步提升,格力地产相信免税业务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走向轻资产运营,成为房企转型新趋势

  格力地产的转型之举也并非个例。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深度调整,房企销售业绩连续剧烈下滑,上市房企背负较大业绩经营压力,这也促使多家上市公司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2022年TOP100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41.3%,2023年同比又下降17.3%,2024年上半年同比再下降41.6%。

  “根据最新的规定,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那么它可能被实施ST(特别处理)措施。而为了转型发展,减轻偿债压力及经营业绩压力,上市公司调整发展战略,主动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对界面新闻表示,

  如美的置业便在上个月宣布,剥离房地产开发业务,将全资持有的房地产开发业务产权线从上市公司重组至控股股东,股权重组方式采用香港资本市场常见的实物方式分派。

  更早一些,在4月末,华远地产也宣布剥离房地产开发业务,聚焦代建、酒店管理等轻资产业务,将重资产转让给母公司华远集团。

  据刘水预计,在较大的经营业绩压力之下,企业对房地产发展前景研判不乐观,一些上市公司谋求转型发展及提高经营质量,后期或许还会有其他上市公司主动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

  而“去重留轻”或称为部分房企转型的新趋势,由重资产的房地产开发业务调整转向轻资产运营,不仅可以帮助房企降低传统地产业务板块带来的拖累影响,还可以聚焦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发展轻资产业务,抵抗行业周期。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