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后,聚焦于创新品种、开拓海外市场已成为中国创新药企们的共识。然而,具体到各家企业,如何创新、拓展海外市场,又因资源禀赋不同而有不同策略。
8月27日晚间,复星医药披露的2024年半年报透露了企业对该问题的思考。在该份半年报中,“整合”一词被反复提及。8月28日,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在业绩会上回复《证券日报》记者称,“整合”一词对于复星医药意义重大,“打出去的是一个拳头还是一个巴掌,力度是不同的。”
吴以芳表示,整合也是复星医药的特色所在,“通过整合,在制造上,不同地区、不同工厂的产能形成了协同;在创新上,不同适应症、不同产品可以打出组合拳;在销售推广等各方面,可以降本增效。”
半年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复星医药加大了整合力度。比如,在药品制造方面,复星医药打造围绕徐州地区和重庆地区打造了规模化生产中心;在创新药方面,复星医药拟私有化复宏汉霖等。围绕整合等话题,记者对吴以芳进行了进一步采访交流。
谈业绩:创新药对业绩的贡献有望在下半年体现
业绩是投资者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交流会伊始,吴以芳对经营业绩直言不讳:“上半年,公司顶住了巨大的经营压力,取得了一定的增长;下半年,相信随着创新产品逐渐发力,公司的经营情况会有好的变化。”
财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复星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04.63亿元,不含新冠相关产品同比下降的影响,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5亿元。在各项营收构成中,复星医药制药业务实现收入146.77亿元,其中创新药收入超过37亿元。
从业务构成来看,创新药收入在复星医药总营收中的占比仍然较低。对此,吴以芳表示,对于创新产品来说,上半年只是个开始,许多药品还在准入阶段,下半年放量的情况可能会更好。结合半年报来看,吴以芳所指的产品为苏可欣、奥康泽、珮金、倍稳、一心坦。据半年报,今年上半年,苏可欣的第二项适应症(治疗既往治疗反应不佳的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于中国境内获批上市,倍稳、珮金于今年1月份执行国家医保价格。
他同时提及,在研发布局上,复星医药将从源头创新开始就着眼于全球化,聚焦肿瘤、免疫炎症等疾病领域,向高价值创新产品转型。“今年,我们已经淘汰了一批同质化的研发项目,留下了40个有希望的潜力品种。希望创新药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以上,在五年周期里,创新药占比可以达到营收的一半,甚至更多。”吴以芳称。
谈全球化:有先发优势可整合资源进一步拓展
在半年报中,复星医药还展示了其自身的全球化资源优势: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其海外商业化团队有近1000人,可覆盖美国、欧洲、非洲等市场。2024年上半年,复星医药实现海外收入55.1亿元,同比提升15.13%,海外营收占比26.93%。
在交流会上,吴以芳进一步表示,作为最早一批“出海”的国内药企,复星医药对海外市场的了解程度要远高于其他企业,有先发优势。谈及未来,吴以芳表示,复星医药拟对这些海外资源进行进一步整合,提升海外团队运营能力的同时提升海外团队的业务复杂度,“对于复星医药来说,国际化已不仅仅指知识产权许可、商业交易层面的国际化,还要去做制造能力、商业能力的国际化。”
吴以芳透露,复星医药已在美国市场组建美国创新药团队,开展斯鲁利单抗注射液上市前的商业化筹备工作以及创新产品许可引进的前期布局;在非洲等新兴市场,复星医药已建立5个区域性分销中心,可提供注册、流通、学术推广及上市后安全警戒等一站式服务。“在未来,复星医药会根据海外当地市场需求来布局产品,比如,在欧美日地区,主要以创新药的销售为主,在中东,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等可以并行。”吴以芳称。
在产能方面,据半年报,在国内,截至2024年6月底,复星医药共有10条生产线已通过美国、欧盟等法规市场的GMP认证;在海外,其控股子公司Gland Pharma的多条注射剂生产线已通过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法规市场的GMP认证,并供应全球市场。“这些产能既可以布局创新药,也可以布局仿制药。”吴以芳称,可以通过进一步整合,形成合力,提供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