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8-29 10:13:51 股吧网页版
复星医药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降幅超30% 部分扩张资产已成负累
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卡拉


K图 600196_0

  8月27日晚间,复星医药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204.63亿元,同比下滑4.36%,不含新冠相关产品,营收同比增长5.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5亿元,同比下滑31.09%。复星医药表示,虽受到捷倍安(阿兹夫定片)等新冠相关产品收入同比大幅下降的影响,但创新药品收入稳步增长,报告期内实现收入超37亿元。

  在新冠疫情红利退散后,复星医药业绩下滑,持续的创新药和高值器械研发投入,最终能否成功转化为未来的市场竞争优势,推动其业绩重回增长?前期高速扩张带来的不仅仅是体量大增,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复星医药又该如何应对,压力还要多久消除?

  新冠产品收入大幅下滑

  从复星医药今年半年报对营收下滑的原因描述来看,阿兹夫定片等新冠产品收入同比大幅下降是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则主要系非经常性损益同比减少4.34亿元,上年同期存在持有的药师帮等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以及天津药业部分股权等非核心资产出售收益。

  复星医药的新冠相关产品包括mRNA新冠疫苗复必泰、阿兹夫定片、新冠抗原及核酸检测试剂等。2022年,复必泰和阿兹夫定片年收入均超10亿元。随着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冠相关产品收入大幅下滑。2023年,复星医药对存在减值迹象的新冠相关产品和资产进行处置及计提减值准备共计约6.8亿元。新冠疫情之后,复星医药的业绩波动,也让投资者有较大担忧。

  今年3月,在2023年业绩发布媒体沟通会上,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曾表示,对比2022年,2023年抗疫产品的收入大幅下降,但制药板块创新产品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抗疫产品带来的损失。抗疫产品的影响已基本消化,不会再对2024年业绩产生影响。

  但从4月30日及8月27日披露的今年一季度及半年度报告来看,营收下滑的原因,主要还是新冠相关产品的收入同比大幅下降。在8月28日的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媒体沟通会上,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回答新京报记者,去年新冠的所有压力已经出清,今年上半年更多是恢复性增长阶段。

  “今年上半年业绩是和去年同期相比,所以新冠相关产品收入下滑的影响还在,但如果是环比就没有了。去年下半年业绩低有消化疫情产品库存带来的损失问题,今年上半年影响已经出清。”吴以芳表示,由于复星医药在新冠药物、新冠疫苗、新冠检测,包括一些大型设备上几乎做了全面布局,疫情迅速转为常态化防控,造成了复星医药以此布局的管线价值快速归零,很多相关资产基本失去其意义,造成了短期的消化压力。

  前期扩张压力仍在

  2014年-2023年十年间,复星医药营收持续攀升,从99.96亿元增至2022年最高营收439.5亿元,2023年营收虽有下滑,但依然达到414亿元。复星医药在“内生式增长、外延式扩张”的发展战略之下,体量不断增大,业务已涵盖制药、医疗器械、医疗健康、医学诊断、医药商业等多个领域,但前期扩张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一些资产已经成为负累。

  前期扩张带来的压力还需要多久消化?吴以芳表示,复星医药的资产组合多元,包括可流通的金融资产、少数股权的长期投资、非战略的其他方面的早期布局资产、战略性资产等。对于已进入低增长或衰退期的资产,非核心资产或非必要的过重资产等进行优化处理后,可以使公司资产结构更趋合理,流动性更好,投资收益率会更高,所以资产优化会持续进行。与去年下半年相比,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提速比较明显,既往的一些扩张压力,在今年得到了部分有效消化。今年上半年通过梳理,复星医药把一些非核心非战略资产进行了部分处置,集中资源聚焦核心业务,以实现资产结构的优化和资产效能的提升。

  2024年半年报显示,复星医药今年上半年已完成处置及已签约待收回的处置总额超20亿元,加速现金回流。报告期内,集团实现经营现金流19.07亿元,同比增长5.36%,优于当期经营性利润的增长。

  “我们的资产处置是有序的处置,一些资产的价值会得到合理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压力的消化应该很快。另外,固定资产的投资节奏也进行了控制。公司奉行长期主义,当前有一定压力,但战略性投入依然会进行,强度立减但好项目依然要投。”吴以芳表示,下半年预计收入增长会比上半年更强劲,利润也会争取更好,未来会看到公司业绩逐渐向好。

  加大创新投入能否重振业绩

  作为复星医药的核心业务,制药业务的发展至关重要。该业务板块包括创新药业务、成熟产品及制造业务、疫苗业务。今年半年报中,复星医药提及,创新产品上市带来的产品结构优化和销售增长,是报告期内业绩的主要驱动因素;整合效应逐步显现,研发、生产及营销三大体系的整合和运营效率提升。

  近年来,集采等政策的推行倒逼中国药企转型,与此同时,政府大力支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国产创新药上市步伐加快,本土医药企业的研发也在加速向差异化、全球化转型。创新,已成为中国药企绕不开的话题。对于复星医药而言,一手要抓仿制药业务,为创新研发持续“造血”;另一手则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打造高临床价值单品,拼一个优质业绩的未来。

  2024年半年报披露,今年上半年,复星医药的制药业务实现收入146.77亿元,其中创新药实现收入超37亿元。自主研发及许可引进的4个创新药/生物类似药共9项适应症于境内外获批,4个创新药/生物类似药共9项适应症进入上市前审批/关键临床阶段。复星医药表示,创新药业务将继续聚焦优势资源,保障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同时全面升级BD(对外授权)能力。成熟产品及制造业务研发上,则围绕首仿、高难仿及差异化产品、改良型新药进行研发。疫苗业务,将继续丰富细菌性疫苗、病毒性疫苗以及新兴疫苗技术平台的产品组合。

  2023年,曾在2022年大卖的复必泰和阿兹夫定片已退出“超10亿元单品”行列,汉曲优(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汉利康(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和肝素系列制剂依然在列,汉斯状(斯鲁利单抗)快速放量,成为“超10亿元大单品”。“以复星医药目前的体量,做两三个亿的品种,对集团价值贡献非常有限,未来还是会着眼于真正高临床价值的大单品。”吴以芳表示,大品种培育,是复星医药的重要任务。未来几年创新药收入增长会保持在3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五年周期内可能会达到50%甚至更高。但仿制药也不能放弃,因为仿制药的盈利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创新上的投入。

  2024年上半年,复星医药研发投入共计27.37亿元;其中,制药业务研发投入24.06亿元,占制药业务收入比为16.39%,但研发费用同比减少2.2亿元。对此,吴以芳回应,研发投入强度基本保持稳定,上半年有所降低,是因为部分许可产品的研发费用因财务法规原因被直接计入成本,未能体现。在研发管线布局上,复星医药进行了调整,从此前的肿瘤药占近80%,调整为约55%,自免和其他非肿瘤项目占比大幅提升,同时淘汰一些同质化的项目。

  但创新药研发时间长、投入资金大、成功率低,在创新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对企业的研发实力、资金实力、前瞻性战略布局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复星医药的研发布局能否转化为未来市场竞争优势,还有待时日观察。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