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8-09 06:33:50 股吧网页版
市北高新:践行精品运营理念 “小场域”也有“大作为”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乔翔

K图 600604_0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中心城区,受制于稀缺的土地资源以及有限的开发空间,这里似乎与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存在着天然的隔阂。但即使面临诸多难点堵点,在上海市北高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市北高新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上海市北高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市北高新”)的管理下,位于上海市静安区中环北侧的上海市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简称“市北高新园区”或“园区”),不仅实现了从传统老工业园区到都市型产业园区,再到现代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的华丽转身,未来还将加快打造成为上海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的典范。

  经过三十余年的开发,市北高新园区现已构筑“数智市北”品牌特色,并入选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目前园区集聚了4000多家注册企业,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8家、具有总部特征的各类领军型龙头企业100多家、数据智能特色企业700多家。

  市北高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中峰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将继续以数据智能为发展核心脉络,不断强化产业生态融合建设,加快向国内“创新创业沃土”和“科技产业名园”大步迈进。

  转型目标明确

  市北高新园区的前身是市北工业新区,经原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于1992年8月。通过十年努力,市北工业新区解决了土地空转等一系列问题,逐步集聚了一批纺织、电子、冶金、轻工等传统制造业企业。

  走过艰苦创业期,2003年,园区在上海市率先提出发展“2.5产业”(生产性服务业)。2007年,园区规划面积由1.26平方公里扩容至3.13平方公里。2009年,经上海市发改委批复,同意建设“上海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至此,初步完成了产业转型、形态转型和功能转型。

  在转型发展取得初步成果后,产业转型迭代迈入新阶段。2010年,园区被上海市经信委授予上海市云计算产业基地,并在同年与南通市原港闸区共同启动建设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项目。2011年,园区整体被纳入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4年,园区成为全国首个以服务业为特色的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在空间上置身全局,在时间上瞄准未来。在2017年至2020年这关键的三年时间内,园区启动了首个百亿级、百万方、百米高的载体项目——静安国际科创社区,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进了包括上海市大数据产业基地、城市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等在内的一系列市级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回顾数次转型历程,市北高新园区总能立足国际视野,紧跟国家战略,在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中把握住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机遇。”孙中峰告诉记者,早在2003年,当时的市北工业新区就已走出国门,学习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的先进发展理念,并围绕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率先在全市提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即“2.5产业”。

  “一方面积极走出去学习先进理念,另一方面积极顺应现代产业大趋势。”孙中峰回忆道,“进入2010年,园区紧跟国家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趋势,瞄准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吸引了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上海信投、上海大数据股份等一批平台机构的入驻,龙头企业集聚效应初具雏形。”

  “当前,我们正在深化打造‘数通链谷’,建设‘可信数据经济试验区’。”孙中峰告诉记者,对于该项任务的承接,市北高新园区历经了7年多的整体部署和布局,同样也是准确把握产业变革趋势,与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一次同频共振、同向前行。

  从产业集聚层面看,市北高新园区目前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云(云计算)-数(大数据)-智(人工智能)-链(区块链)”产业一体化发展路径,依托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和数据集团旗下浦江数链公司,成为上海数据资源最丰富、数据智能企业最集中、数据应用场景最广泛的区域之一。

  “再造一个新市北”

  作为上海市静安区区属国资企业,市北高新运营的市北高新园区是静安“一轴三带”发展战略的重要承载区,已成为静安科技创新发展的靓丽名片。当前,园区正紧紧围绕“五年再造一个新市北”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提升总部经济能级,擦亮数智经济高质量发展“金字招牌”,打造科技产业名园。

  “再造一个新市北”,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对于如何开拓增量市场,孙中峰的答案十分明确。

  “第一大要素是大企业,特别是基于未来新赛道产业里的央企和国企。当前很多央国企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这对于市北高新园区而言充满机遇。”孙中峰补充道,“第二大要素是链主型企业,在产业契合的基础上,加强与链主企业的交流沟通,从而吸引更多链主企业入驻。”

  孙中峰认为,另一个重要的要素则是主动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市北高新园区不仅仅是一个区域性的高新园区,更要放眼全国吸引更多优质资源。”

  作为市北高新园区迄今为止首个百亿级、百米高、百万方的载体项目,静安国际科创社区被市北高新园区视作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例如社区内的云芯科创中心,是上海中心城区极为稀缺的研发用地项目,聚焦工业互联网产业垂直领域。”孙中峰介绍,从产业聚焦来看,静安国际科创社区将重点打造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项目预计将于2024年年底交付运营。

  当然,其中的挑战也不言而喻。“目前,很多园区内的大量载体有待去化,而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也给园区的部分企业带来了生存压力。”孙中峰直言,现阶段园区开发高峰期与经济换挡期的交叉就是一个重要挑战。

  此外,各行各业极致的同质化竞争也是客观存在的挑战。“以时下流行的话来说,也就是‘内卷’文化盛行。”孙中峰认为,对待“内卷”应该辩证看待,不论是在产业还是园区的发展过程中,适当的“卷”可以促进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但诸如极度压缩成本等低端的“卷”,从长远、从大局来看,对于市场各参与方的健康成长都没有积极意义,应当摒弃。

  在孙中峰看来,如果想要在波动的环境中克服一系列挑战就必须有所转变。“一是要将地产开发商的思路转变成园区运营服务商的思路,园区开发者一定要抛弃收房租思维,要思考未来如何与园区企业形成有粘性的生态合作。二是要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尤其是要加强对产业发展趋势研判的能力。”孙中峰告诉记者,作为园区管理者以及经营者,抢先一步主动掌握园区企业所属产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至关重要,这也是当下亟待提升的一个层面。

  “第三个转变是要不断提升迎难而上的能力。当整个经济发展处于较为平稳的阶段时,园区发展和规划也有可能处在舒适区,如今则更多是要主动出击,发现优势产业,寻找高质量企业。”孙中峰说。

  “小场域”做“大文章”

  建园三十余年,从1.26平方公里,到3.13平方公里,再到3.31平方公里,在“小场域”深刻践行“精品园区运营商”运营理念的市北高新,在一步步长高、一天天变强。

  对于地处上海中心城区的产业园区来说,土地资源稀缺、开发空间有限等诸多现实问题是制约发展的“通病”。那市北高新园区又是如何克服的?

  “小场域”里“做文章”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孙中峰介绍,在推进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既有着空间提升、品质提升、功能提升的现实需要,也承担着区域功能再造、形象重塑、人才集聚的重要使命。

  2024年首个工作日,静安区举行了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位于市北高新园区内的走马塘城市更新区的静安瑞创谷项目正式开工。据悉,走马塘城市更新规划面积0.6平方公里,未来将释放70万立方米的建筑体量,并以“数据智能+生命健康”为特色,推动“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

  “走马塘城市更新区正在加速转型,该区域已入选上海市首批城市更新四个入库项目之一,其中静安瑞创谷项目成为了静安区首例‘交地即交证’项目。”孙中峰介绍,“已先后与百联集团、上勤集团和东方集团等市属国企联手开发,未来该区域将成为高效复合、混合多元、开放共享、出行宁适的7×24小时活力社区。”

  一个又一个城市更新方案的落地,离不开差异化竞争理念的坚定贯彻。在孙中峰看来,做好园区发展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在于加强对主导产业的理解力、创新策源的整合力、企业人才的服务力、市场接轨的运营力。

  市北高新园区上海区块链生态谷就是一个有力证明。作为上海首个以区块链为主题的产业集聚区,上海区块链生态谷助力静安、代表上海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地区。当前,静安正以此为抓手,积极推动“大数据+区块链”融合发展,即打造以应用创新生态为特色的上海区块链发展应用先行示范区,打响“链世界、通全球”的“数通链谷”品牌。

  事实上,作为上海中心城区为数不多成片规模,且具备两千亿元营收的高科技产业园,市北高新园区已成长为静安区对接“全球科创中心”和“国际数字之都”的核心承载区。

  “始终以科创企业‘时间合伙人’的角色为定位,从生态营造等方面积极寻找突破口,努力培育和集聚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骨干企业与人才。”孙中峰向记者透露,近年来,市北高新集团助力科创引培联盟的成员名单也在持续扩大,已从最初的10多家发展到如今的75家。

  在今年新公布的“静安百企成长计划”名单中,园区27家企业入围,其中,不乏卡斯柯、风语筑、华院计算、天翼数字生活、国际招标等优质企业的身影,高度契合静安产业发展主导领域和主攻方向。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