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8-20 22:18:07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江西
发表于 2024-08-20 12:27: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K图 TSLA_0

  在一场争夺新兴市场的竞赛里,特斯拉选择了知难而退。

  数日前,据泰国方面的消息,特斯拉已经取消在东南亚建设电动车工厂的计划,原先派往泰国的设厂执行团队已经撤离,目前只考虑在当地建设充电桩等基础设施。除了中国、美国和德国以外,特斯拉不会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或其他任何地方新建超级工厂。

  很快,这一信息便得到马来西亚高层的确认。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回应称,特斯拉决定推迟在马来西亚扩张计划,不是因为马来西亚表现不好,而是因为特斯拉和中国车企的激烈竞争。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和工业部部长扎夫尔也表示,特斯拉叫停设厂计划是因为他们丢失市场订单,难以和中国车企竞争,但特斯拉撤出不会对马来西亚带来实质影响。

  在很多车企的版图里,东南亚是拥有广阔增长潜力的希望之地,还可“中转”打入欧美市场,但在布局东南亚的关键一战里,特斯拉输在哪里?中国车企下南洋,又能如何撼动日系车一家独大的固有格局?

  未竟的东南亚蓝图

  今年3月,特斯拉的Model Y首次在马来西亚交付,喜提该国第一台新车的车主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纪念。几个小时后,特斯拉公共政策和业务发展高级主管Rohan Patel便转发了这条推文,还写道,未来几年,东南亚将毫无疑问成为电池存储和电动汽车的主要增长区域。

  当时,马斯克也在用行动表示对东南亚的看好。去年7月,马斯克和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视频通话,讨论潜在投资的话题。去年9月,马斯克又和时任泰国总理赛塔会面,赛塔方面透露特斯拉和其他美国公司将在泰国至少投资50亿美元。去年11月底,特斯拉高管访问泰国。今年5月,马斯克和印尼总统佐科会面,在印尼启用“星链”后又传出要给特斯拉电池厂的“礼包”。

  一方面,东南亚的新能源车增长令人瞩目。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2023年第二季度,东南亚市场电动车的总销量同比暴增894%,为全球最高。今年一季度,东南亚燃油车销量下滑7%,但电动车的销量对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耀眼增速下,特斯拉自然眼馋东南亚新兴市场这块蛋糕。

  另一方面,为了拉拢特斯拉设厂、带动国内汽车业转型,几个东南亚国家都抛去了大力度的政策优惠。印尼有丰富的镍、锰和钴等电池资源,给特斯拉开出镍矿开采特许权、税收减免、电车补贴等政策优惠。马来西亚一直坚持平权法案,外资进入必须要有当地土著入股,唯独对特斯拉网开一面,可以外商独资的身份打入马来西亚。泰国表示,能给特斯拉工厂提供100%的绿色能源。

  但在外界以为特斯拉和东南亚就要双向奔赴时,为何马斯克最后还是会猛踩刹车、叫停设厂项目?

  销量不及预期或许是最主要的原因。盖世汽车研究院市场分析师陈玮玮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东南亚本地的纯电市场规模,仍然不足以支撑特斯拉在当地建厂的积极性,而目前上海工厂的产能还是足够覆盖东南亚、亚太市场的需求,所以从经济的角度看,特斯拉宁愿承担关税成本,通过进口的方式往东南亚卖车而非在当地设厂。也因为特斯拉定位中高端,利润弹性较大,所以关税成本也还在可承受范围。

  2022年,特斯拉和比亚迪在东南亚的市占率基本齐平,都在6%左右,也都未能进入东南亚前五大电车品牌之列。但2023年特斯拉便被比亚迪反超,并且两者的差距越拉越大。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比亚迪在东南亚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超过26%,而特斯拉的市场份额约为8%。今年一季度,特斯拉的市场份额再收缩到4%,比亚迪已经拿下东南亚47%的电车订单。

  市场份额节节败退之外,特斯拉也要考虑在东南亚设厂之难。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秘书长林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能利用完善的产业配套、充足的人才储备等当地优势;但在东南亚电动车产业链薄弱,车间工人生产比较低效,工科人才供应不足,当地法律法规和营商环境存在不少漏洞,都是容易劝退企业设厂的缺点。

  换道赛跑,日系车陷入失落

  很长时间里,凭借出海早、本土化强的优势,日系车把东南亚市场做成了自家的“后花园”。2023年,日系车在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这五个东南亚国家的销量达193万辆,啃下68.9%的市场份额。而在影响力最盛的2016年前后,日系车的份额更是超过80%。

  所以,无论是韩系车、德系车、中国车企,还是全球电车龙头特斯拉,要打入东南亚市场,首先需要直面的就是日系车的竞争。

  “日系车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海,整个经销商的体系已经建立得非常完善,在东南亚的经销渠道渗透广泛,”陈玮玮介绍,日系车通过强大的经销网络占领市场后,东南亚油车保有量大,所以经销商也能通过售后维保获得稳定的盈利收入。

  不过,日系车的霸主地位正在动摇。

  印尼有着东南亚最大的汽车市场,2023年,丰田、大发、本田三大日系品牌就拿下印尼66%的市场份额,今年1-7月,三大车企的市占率下滑至63%。日系车在泰国的收缩更为明显,2022年泰国的新车销售中,日系车品牌占86%。去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75%,与此同时比亚迪、长城和上汽在当地的存在感不断上升。

  本田汽车今年7月宣布,将在2025年前将其在泰国的两个生产基地合并为一个。铃木汽车今年6月也表示,受销量下滑的影响,将停止在泰国生产汽车。

  电动化转型滞缓,被认为是日系车失去增长动力的主要原因。泰国时任总理赛塔在去年底曾表示,日本制造商已经滞后,如果日本汽车厂商不加快电动化转型,他们将在行业中掉队。伊藤忠综合研究所高级研究员Sanshiro Fukao坦言,泰国已成为邻国的出口基地,如果日本汽车制造商不采取措施,其在东南亚的领先地位可能会被改变。

  在新能源的换道赛跑里,中国车企已在东南亚锁定领先身位。Counterpoint Research一份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占东南亚电动汽车销量的70%以上。

  中国品牌车极具性价比的定位,有助于打入东南亚广泛的中低端市场之外,陈玮玮还补充到,各家车企在营销上也很拼,比如在日系车仍然沿用4S店模式时,中国车企复制国内做法把汽车展厅搬到商超,卖车送充电桩、积分、包上牌等各种权益。

  同时,车企出海模式迭代。陈玮玮称,之前国内主要通过整车出口的方式进入东南亚市场,但受到的限制较多,诸如高关税、配额限制、定价不能过低要让东南亚本土汽车品牌掌握低价优势等。而近几年车企开始改变策略,奇瑞、广汽、长城等车企在马来西亚、印尼、越南,会找当地的组装合作伙伴,以CKD(全散件组装)或SKD(半散件组装)的方式完成本土化生产。泰国有着更成熟的汽车工业基础和东南亚最大的电车市场,所以比亚迪、长城等车企近年也开始在泰国建设全工艺整车制造厂,满足本地市场之余,再以泰国为据点,向东南亚各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周边地区出口整车。由于泰国和许多国家签订FTA协定,所以可以享受零关税或低关税的待遇。

  潜在的“逆风”

  今年以来,美国、欧盟相继对中国汽车设置高额关税壁垒,新兴市场成为国内汽车出口的重要支撑力量。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今年1-5月,中国向东盟的汽车出口增长10%左右,其中对越南出口增长22%,对马来西亚增长11%,对印度尼西亚和泰国也超过了去年同期。

  尽管东南亚普遍欢迎中国车企赴当地设厂,以带动汽车产业做大和新能源转型,但出海之路难免还是会遭遇本地保护主义的逆风。

  陈玮玮表示,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几个东南亚汽车生产大国里,只有马来西亚拥有宝腾和北鹿大两个比较强势的本土汽车品牌,所以面对外部车企,马来西亚的本土保护主义倾向较为明显,他们希望中国车企不仅要到当地投资建厂,还要提供相应的技术输出。

  陈玮玮举例称,就像十几年前,某自主车企刚进入马来西亚市场时,找了当地的合作伙伴做KD工厂,但时任马来西亚政府认为该车企没有提供技术上的输出,于是对其采取了限制措施,要求其在当地生产的汽车,只能有四成左右在马来西亚销售,其余六成必须出口到国外。后来该车企在马来西亚的销量就受到不小打击。而吉利收购宝腾49.9%的股份后,向宝腾转让旗下车型的专利权供对方贴牌生产,这种模式才为马来西亚所欢迎。

  出海过程中,除了容易踢到保护主义的钢板,复制国内模式有时也会遇挫。

  7月初,泰国消费者保护协会表示收到消费者投诉,比亚迪经销商雷弗对其汽车大幅降价,引起了部分车主的不满,已经下单的客户看到同一车型一再打折促销和大力度返现,让他们感到措手不及。目前,泰国总理办公室指示该国的消费者保护机构启动调查。

  林示也指出,疯狂打价格战一来极限压缩利润空间,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二来影响企业品牌形象,易被海外消费者认为是低端品牌,渐渐失去好感度。

  同时,林示提醒,许多东南亚国家为了吸引车企建厂,往往会给出极具吸引力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但项目落地后能否兑现承诺也存在不小变数。

  “现在中国车企已经拿下东南亚新能源车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但能否在当地站稳脚跟,还是要看能否攻下燃油车的市场,因为新能源在汽车市场的占比还不算高,燃油车仍然占据主导。”陈玮玮坦言,要真正扭转日系车原本在东南亚根深蒂固的地位,中国车企还是要逐步构建零部件配套、整车产能、经销体系、金融服务到售后市场等完整体系,这都要时间一步步慢慢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