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18 17:33:10 股吧网页版
上海贵酒再回监管函:承认关联方员工带单入职 仍拖欠工资货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肖夏

K图 600696_0

  不是在接监管函,就是在回监管函的路上。

  6月17日晚间,上海贵酒(即岩石股份,600696.SH)披露了针对上交所监管函的回复。监管方在5月21日、5月28日接连发出了监管函,要求就媒体报道的员工带单入职、去年四季度开始业绩下滑、应付账款具体情况、近期资金压力等情况进行说明。

  这已经是上海贵酒今年第三次针对监管函进行回复。在今年2月的万字回复后,上海贵酒再次大篇幅回应监管的质疑。在回复中,岩石股份承认关联方中国贵酒存在员工带单入职或自垫资金后销售的情况,强调并不违反《劳动法》,但否认了上市公司存在类似情况,不存在“带单入职”“员工同时是经销商”等情况。

  过去几年上海贵酒在白酒行业异军突起,营收连年大涨,但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其势头逆转,不仅营收增长显著放缓、利润转负,也传出了裁员、欠款的消息。今年一季度,上海贵酒营收1.0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近72%,亏损超过1966万元。

  对此上海贵酒归咎于四方面:白酒行业复苏未达预期、关联方海银财富“黑天鹅事件”、资金紧张加剧投入下降以及内部调整影响业务稳定。

  尽管强调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影响,上海贵酒的资金紧张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回复函中披露了其应付工程款和广告款项的具体情况,此外截至回复披露日仍然存在拖欠员工工资、供应商货款等情况。

  承认关联方员工带单入职

  去年四季度,上海贵酒密集出现员工离职或裁员,其过去几年的高增长重新引起了外界关注:三年营收从几千万做到十多个亿,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去年以来,有多家媒体报道称上海贵酒以员工的方式招募,然后变相发展客户,将上万名员工养成客户。在此之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从行业内了解到过类似说法,有专家指出上海贵酒主要是通过让业务员找身边亲朋好友“刷脸”去卖酒,认为这种模式不可持续。

  上海贵酒在6月17日的回复中,首次承认了关联方中国贵酒员工存在带单入职的具体情况。中国贵酒由海银控股实控人韩宏伟控制,与上海贵酒的实控人韩啸是父子关系。回复函称,中国贵酒的员工“带单入职”有两种情形:带客户,或自垫资金后寻找客户销售。

  前一种模式对新员工有业务销售保底考核,因此员工回带意向客户订单入职保障完成考核从而转正,回复函称这是“消费品行业存在的普遍现象”;后一种模式是员工为保级、转正或锁定阶段政策,自垫资金后期再寻找客户,回复函称这种情况“属于时间差异,不影响真实销售”。

  上海贵酒在回复函中强调,这一模式不属于《劳动合同法》禁止的情形,不涉及非法招募员工促进销售的情况。

  而对于上海贵酒自身,回复函强调与中国贵酒业务模式有别,不存在类似“带单入职”的情况,且经过核查也不存在“员工同时是经销商”的情况。

  这一表述与今年2月的回复函一致。回复函表示,上海贵酒的销售模式主要是团购商、经销商及线上直营店三种,媒体“将中国贵酒与公司的销售模式混淆”。

  上海贵酒自身渠道规模的转向是显而易见的。上海贵酒2021年经销商净增加2800多家,2022年净增加了1000多家经销商,到2023年转变为净减少450多家。

  对于经销商的大幅变动,回复函称原因主要几方面:旗下品牌在初创期,市场竞争力和客户黏性都弱于其他成熟品牌;去年经销商减少有旗下事业部主动淘汰优化经销商客户合约到期、客户经营不善和违反经销商管理条例被淘汰等原因。

  “公司经销渠道产品流向最终客户并实现真实销售,收入确认符合会计准则。”上海贵酒在回复函中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贵酒回复函仅回应了5月21日上交所监管函的问题。此后上海证监局于5月28日的另一份监管函中要求上海贵酒就9家法人说明是否系实控方控制的经营主体,并要求上海贵酒提供其经销商、团购商背后的实际交易方即隐名付款人姓名,以及其时供职(入职)主体名称、联系方式。

  如不出意外,上海贵酒还有下一份回复函。

  现金流紧张欠薪欠款仍未了

  业绩变脸后,上海贵酒是否还有可持续经营的能力?

  对于去年四季度以来的营收大幅下滑、利润转负,上海贵酒在财报中除了归咎于行业复苏不及预期和公司内部调整外,还将责任归到了关联方海银财富的“黑天鹅事件”和归还借款后的资金紧张。

  “海银财富分销的部分产品存在赎回问题。该事件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了较大影响,大部分经销商对于补货、备货存在观望态度、开拓新经销商工作存在困难。”回复函提到。

  去年上海贵酒归还了控股方超过3.7亿元借款,其中3.5亿元是去年四季度归还,回复函称,叠加客户拿货意愿不足、资金回款减少,进一步加重资金紧张,导致品牌投放和市场活动减少,业务进一步下滑。

  去年成都糖酒会上,上海贵酒在多个展馆同时布展、大出风头,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今年其在糖酒会期间的营销动作显著收缩,只有部分事业部参展,上海贵酒在成都的体验中心也已关门,所在物业挂上了整栋出租的标志。

(21记者摄于今年成都糖酒会期间)

  多笔应付账款还悬而未决,员工欠薪也还未完全解决。回复函提到,截至本回复披露日,公司仍存在拖欠员工工资、供应商货款及客户现金返利的情形。

  截至去年底,上海贵酒应付账款期末余额4.84亿元,同比大涨310%以上,到今年一季度末这一项目余额仍还有4.73亿元,意味着大头基本没有支付。回复函披露,这当中包括中建四局、中建三局分别1.95亿元、5066万元的工程款以及央广金信、湖南灵象文化分别5057万元、3773万元左右的广告宣传费。

  这当中,中建四局、中建三局参与施工的正是上海贵酒的酱酒技改项目,而央广金信是上海贵酒在央视《大国品牌养成记》项目上的广宣支出供应商,湖南灵象文化则是其在《乘风破浪的姐姐》《披荆斩棘》《你好星期六》等湖南卫视/芒果TV王牌节目的广告费支出供应商,去年上海贵酒的最酒、十七光年等产品曾在这些热门综艺节目亮相

  不过上海贵酒称,正在多种方式解决欠款,具体措施包括部分供应商达成债务延期意向、部分服务费类供应商和客户的现金返利接受以产品等资产化解、协商争取减少债务、部分之前欠薪正在逐步解决。

  即便如此,上海贵酒在回复函中称,其可持续经营的底层商业逻辑并未因此有重大变动。根据其说法,其原来的“多品牌、多产品、多市场、多模式”转变为“核心品牌、核心品类、核心市场、核心模式”,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发力,目前根据公司现状减少生产量, 降低资金压力,销售以库存已有产成品动销为主。

  今年3月总经理鄢克亚和董秘邹卫东离职后,5月底董事潘震、副总经理吴建诚、陈有为也纷纷离职。但回复函在谈及其可持续经营能力中则称,“核心团队未发生重大变化”。

  从数据来看,上海贵酒的现金流并没有好转的迹象。2023年底,上海贵酒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4419.9万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这一数字比变为868.35万元,远远低于过去几年同期,其去年一季度末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是4.65亿元。此前21世纪经济报道也关注到,上海贵酒去年底提出了大股东回购计划,截至5月底仍完全未执行。

  6月18日,上海贵酒股价继续下滑,今年股价已跌去了59%,投身白酒以来的股价涨幅抹去了大半。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