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5-22 17:06:10 股吧网页版
乳企年报真相:飞鹤利润高 伊利最赚钱
来源:国际金融报

K图 600887_0

K图 06186_0

  日前,乳制品行业上市公司2023年财报已全部披露完毕。

  乳品消费增长放缓、产能阶段性过剩成为行业共同难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牛奶产量4197万吨,同比增长6.7%;乳制品产量3054万吨,同比增长3.1%,而全年乳制品销售均价同比下降3.5%,主产省份原料奶销售均价同比下降7.9%。

  叠加上游养殖成本上升,乳企经营面临多重挑战。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业绩规模靠前的15家上市乳企中,仅5家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其中1家还是因为连年亏损无奈出售子公司才获得账面上的净利增长。

  行业承压下,乳业“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强。本报从行业公司营收规模、盈利能力、存货周转天数等核心指标进行盘点,试图深度还原2023年乳业整体格局变化、捕捉未来行业走势。

  伊利利润1抵14

  乳制品行业整体格局较为稳定,呈现“两超多强”,即伊利和蒙牛两大乳企遥遥领先,区域乳企错位竞争。两家头部公司营收和市占率相较其余公司有较大身位差距。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15家主要上市乳企2023年合计营收约3467亿元,其中10家实现正增长。

  伊利以营收1261.79亿元、归母净利润104.29亿元的成绩稳居行业第一,也是国内唯一一家营收破千亿的乳企。2021年,伊利首次破千亿营收大关,至今仍连续保持正增长。

  乳业巨头的规模效应在净利润指标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去年,榜单15家上市乳企净利润总和约202亿元,而伊利一家就达104亿元,比其余14家公司加起来赚的还多。

  蒙牛以986.24亿元的营收位于榜单第二名,距千亿规模仅一步之遥。伊利和蒙牛“双巨头”两家公司营收之和达2248亿元,在榜单公司营收总和的占比为64.84%。以相同方式计算,2022年两家公司的营收占比约63.5%,比去年提升了1.3个百分点,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排名第三的光明乳业去年营收264.85亿元,但规模难以匹敌前两家公司。值得注意的是,“乳业老三”的位置或将在近年发生改变。

  第二梯队中,有望与光明争夺第三大乳企之位的仅君乐宝一家。去年底,君乐宝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正式启动IPO上市进程。作为近年增长势头最快的乳企之一,君乐宝2021年营收超200亿元,最近两年的经营情况公司暂未披露。

  飞鹤去年营收195.32亿元,较200亿元营收线尚有一步之遥。

  榜单乳企中,去年业绩下滑最多的是奶酪细分市场“独角兽”妙可蓝多,营收同比下滑16.16%至40.4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53.9%至0.63亿元。这是妙可蓝多上市后首次营收、利润双降,公司方面表示,主要受增速放缓、奶酪主要原材料成本上升,及公司锁汇收益减少、利息净支增加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

  从利润率来看,去年15家公司中,超半数净利润同比下滑,仅5家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

  养殖成本增加、议价能力不足使供应链上游公司利润承压更严重。原料奶第一大公司优然牧业去年净亏损高达10.5亿元,同比下滑353.15%。现代牧业和中国圣牧的归母净利润也出现大幅下滑,降幅分别为68.86%、79.33%。

  其中现代牧业的业绩表现更被指“规模与利润背离”。公司去年实现总营收134.6亿元,同比增长9.46%。但净利却下滑68.86%至1.75亿元。即便业绩表现不佳,现代牧业依然维持着较高的扩张速度,2023年公司牛群规模增长4.5万头,达45万头。低谷扩张也让其债务水平不断攀升。截至去年底,现代牧业资产负债率达到62.28%,在行业内处于较高水平。

  即便乳业整体增长放缓,也有部分公司业绩表现亮眼。

  5家营收净利双增的公司中,皇氏集团去年净利润0.67亿元,同比大增460%,但这主要是由于其去年上半年向君乐宝出售旗下子公司换来的,扣除此类非常规性收益后,皇氏集团去年实际为亏损状态,净亏损1.52亿元。

  真正意义上实现营收净利正增长的是伊利、新乳业、贝因美、燕塘乳业4家。

  其中,新乳业(新希望集团旗下乳业公司)势头最为迅猛,2023年营收109.87亿元,同比增长9.8%;归母净利润4.31亿元,同比增长19.27%。公司以低温产品差异化竞争,据研报数据,新希望乳业2022年在鲜奶细分市场占有率(零售额)约8%,位列第三;在酸奶市场占有率排名第6。

  “奶粉钱”最好赚

  从产品种类来看,乳品分为液态奶(包括常温白奶、低温鲜奶、低温酸奶等)、奶粉、奶酪、冰淇淋及其他,其中,“卖奶粉”毛利率最高。

  15家乳企中,毛利率榜单前三家都是做奶粉生意的飞鹤、贝因美和澳优八成以上收入来自婴幼儿配方奶粉,尤其是飞鹤的奶粉业务营收占比高达九成以上,其也是毛利率最高的,2023年在指标下滑的基础上依然有64.83%,远高于榜单其他公司。

  事实上,飞鹤的毛利率在整个食品饮料行业也位居前列,仅次于酒企,比饮料公司中毛利率最高的农夫山泉(59.5%)还高出5个百分点。

  母婴市场,高价奶粉比中低价位更受欢迎。为塑造高端品牌形象,迎合消费者“好就是贵”的消费观念,飞鹤曾不惜砍掉低端产品线。公司董事长冷友斌曾表示,“飞鹤奶粉是全世界最贵的,消费者的认知就是好等于贵。”

  高溢价给奶粉企业带来了更多的营销空间,飞鹤去年67.09亿元的销售费用在乳企中位居第三,仅次于蒙牛和伊利。

  若将销售费用与公司营收两个指标结合来看,销售费用率(销售费用/营业收入)更能体现企业营销效率和产品竞争力变化。

  去年,飞鹤投入67.09亿元销售费用带来195.32亿元营收,销售费用率为34.35%,较上年上涨3.6个百分点,取代贝因美成为乳企销售费用率最高的公司。这也意味着一罐飞鹤奶粉背后,三分之一的定价是消费者在为企业营销费买单。

  销售费用率较高的三家是飞鹤、贝因美和澳优,都是奶粉企业,意味着相较于其他乳品,营销行为对奶粉购买过程带来更大影响。

  产品结构较为丰富的伊利和蒙牛,毛利率稳定在30%以上,而以低温产品为主的公司毛利率则稍低一个梯队,包括新乳业、光明乳业和天润乳业。

  其中,新乳业的成本控制能力要高于后两者,光明和天润去年毛利率均在20%以下;新乳业为26.87%,增长了2.84个百分点,是去年毛利率增长幅度最大的乳企。

  六成乳企库存上涨

  乳企年报中值得重点关注的一项指标是存货周转天数,这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产品营收结构及产销控制能力,也是消费者衡量乳品新鲜度的指标。

  阶段性产能过剩的行业背景下,15家上市乳企有9家遇到了存货周转天数上涨的问题。

  存货周转天数与公司所经营的主要产品有关。一般而言,低温鲜奶、酸奶的保质期最短,其次是常温液态奶,奶粉保质期相对较长。

  以2023年15家上市乳企数据为例,新乳业的存货周转天数仅33.87天,是“最新鲜”的乳企,这主要与公司低温产品业务占比逐年升高有关。2021年起新乳业提出的“鲜立方”战略,即重点发展低温业务。据研报数据,2022年新乳业在鲜奶细分市占率已列第三,排在光明和蒙牛之后。

  其中,天润乳业和中国飞鹤的存货周转天数均较上年增长了20天以上。天润乳业是扎根于新疆的乳企,从产品营收结构来看,存货周转天数上涨主要因为常温乳制品占公司总营收比例进一步加强,低温产品营收比例减少。

  中国飞鹤、贝因美、澳优三家奶粉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均在百天以上,分别为111.43天、113.43天、171.52天。

  其中飞鹤依然是奶粉界“最新鲜”的产品,但近年存货周转天数飞速上涨,也是三家奶粉企业中唯一上涨的公司。2020年—2022年,该指标分别为69.4天、79.9天、90.9天,去年上涨至111.43天,这意味着平均一罐飞鹤奶粉出厂后需要3个半月售出。而贝因美、澳优去年存货周转能力较此前均有提升。

  (文中表格均由水芙蓉制作)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