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0 20:12:29 股吧网页版
又一单!财达证券定增搁浅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K图 600906_0

  再融资监管趋严背景下,上市券商定增走向了不同的终局。

  6月19日,财达证券(600906.SH)公告称,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决议的有效期届满,自动失效。该事项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重大影响。

  同一天,南京证券宣布,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股东大会决议及相关授权有效期将延长12个月。

  这是当下券商所面临的融资环境的一个缩影。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一年来,包括财达证券在内,已有4家上市券商(不包括概念股,下同)停止实施定增计划。除了财达证券,浙商证券同样因为相关决议失效而搁置了定增计划。中原证券、国联证券则主动撤回了定增申请。

  不过,计划收购民生证券股权的国联证券,目前已推出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方案。

  此外,除了南京证券、国联证券,目前还有2家上市券商有定增计划,其中,天风证券已在今年4月底将定增决议有效期延长至2025年5月17日。中泰证券定增决议也将在7月初到期,目前该券商暂未公布是否延长决议有效期。

  惠誉评级大中华区非银行金融机构评级董事张榕容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再融资新规的出台令上市公司再融资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从严把关募集资金使用,其中也包含了券商的再融资。这是券商定增计划暂缓的主因。

  4家券商定增告吹

  自2023年以来,上市券商定增、配股申请均无获批案例。这意味着,在2022年、2023年推出定增预案的券商普遍面临定增决议失效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近一年来,先后有浙商证券、财达证券因相关决议到期而停止实施定增计划;另有中原证券、国联证券主动撤回定增申请。

  同时,也有天风证券、南京证券等券商选择延长相关决议的有效期,以保持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工作的延续性和有效性。

  “这反映出券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谨慎态度,以及对监管政策的响应。”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分析。

  田利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上市券商暂停实施定增的原因,主要涉及监管政策要求、市场环境变化和业务需求变更等。当前,监管层对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融资必要性和发行时机进行了特别关注。同时,如果市场环境不佳或资金成本上升,券商可能会选择暂停或推迟定增计划,进而等待更好的融资时机。当然,如果券商的财务状况良好,且当前业务需求不高,也会选择暂停或放弃定增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响应中国证监会关于证券公司“必须聚焦主责主业,树牢合规风控意识,坚持稳健经营,走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发挥好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的倡导,去年以来,国联证券、南京证券、财达证券均修订了定增预案。

  修订内容涉及对融资必要性、融资计划及方式合理性的说明;细化募投方向等。

  与此同时,上市券商再融资节奏趋缓的态势已十分明显。

  2023年以来,在A股上市券商中,仅有国海证券实施了定增发行。该券商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于2022年11月18日获批,定增发行日为2023年10月19日;预计募资总额85.00亿元;实际募资总额为31.92亿元。此外,2023年以来,证券行业无新增配股融资案例。

  而2020年、2021年,实施定增的上市券商分别有9家、4家,实际募集资金分别为770亿元、206亿元。2022年有两家上市券商实施定增,合计募集资金134亿元。

  同时,2020年,有6家上市券商实施配股,合计募资373亿元;2021年,有3家上市券商实施配股,合计募资200亿元。

  集体发债“补血”

  与再融资节奏趋缓对应的是,今年以来,券商发债融资的热情较高。

  根据Wind统计数据,截至6月20日,今年以来,63家券商一共发行了265只境内债券,合计发债规模达到4714亿元。其中,招商证券、国信证券、广发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国银河证券、中信证券、东吴证券的发债规模均超过200亿元,分别为475亿元、325亿元、289亿元、277亿元、260亿元、244亿元、210亿元。

  同时,中信建投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天风证券还发布了境外债券,发行债券数量分别为1只、3只、1只、3只和3只,发行规模总计为21亿美元。

  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券商境内发债规模有所下滑。2023年1月1日—023年6月20日,67家券商一共发行了365只境内债券,合计发债规模高达6933亿元;券商境外发债规模则与今年同期相当。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券商补充资本金的需求并不急切。

  张榕容分析,目前券商的资本水平尚且足够应对业务的扩张,特别是因为在当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券商大幅度扩张需要资本金的自营及融资业务的可能性较低,所以暂时没有急需扩充资本金的需求。

  “当然,如面临资本市场情绪转好,在需要扩张自营及融资业务时,亦或是出现行业兼并的机会,将更为需要通过定增来补充资本金。在排除这样的情况下,目前的资本水平相较监管要求仍有一定的富余。另外,去年底发布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征求意见稿),亦提及对优质证券公司适当调整风险资本准备调整系数,预计也能进一步提升优质券商的资本使用效率。”张榕容指出。

  轻资产趋势

  另一方面,对于券商融资方式的变化,张榕容预期,目前只是暂缓定增计划,在资本市场情绪转好,如因真实业务扩张、需要透过定增补充资本金,应该会再做开放。此外,发行次级债也是补充资本的另一个方式。

  “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券商更加注重通过盈利进行内部积累来筹集资金,以降低对外部融资的依赖。而且,券商在融资工具的选择上更加多样化,逐步重视优先股、可转债等创新金融工具。此外,券商还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股权质押融资等新的融资渠道和方式。”田利辉指出。

  田利辉认为,在当前监管环境下,券商对再融资计划的调整,反映了其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和对监管政策的积极响应。券商需要在确保合规的同时,平衡资本需求和业务发展,寻求更合理的融资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在监管的指引下,未来券商的业务重心也将发生变化。

  证监会于今年4月12日发布的《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 》强调,上市券商要聚焦主责主业, 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同时《规定》新增融资行为规范条款,引导上市券商审慎开展资本消耗型业务。

  对此,申万宏源研究团队指出,严监管夯实券业高质量发展根基,轻资产业务将成为上市券商后续阶段的建设重点。同时,随着监管对上市券商再融资收紧,引导“走资本集约型的专业化发展道路”,券商扩表放缓,从而高度依赖于自有资金的重资产业务(如自营、场外衍生品、两融等)受到一定限制。此外,监管正在引导券商建设重心转向轻资产业务,新国九条已明确“推动行业机构加强投行能力和财富管理能力建设”。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