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讯(记者张佳琳)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首要的是服务好科技创新。“金融机构正响应国家发展战略,落实监管政策部署,锚定关键领域环节,积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持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北京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丁志勇说。
今年以来,我国不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推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丁志勇表示,在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双轮”驱动支持下,过去5年,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额不断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以及中长期贷款余额均突破2.5万亿元大关。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特色服务模式加速形成。“商业银行改变传统信贷模式,重构科技创新企业价值评价体系,根据企业核心技术、人才队伍、科研实力、发展前景等软实力,推出一系列信贷产品,满足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企业差异化融资需求,有效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丁志勇说。
具体而言,创设契合科技企业融资需求的信贷产品。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缺乏、拥有专利等轻资产较多的特点,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品。针对科技创新企业资金投入大、不确定性高、投资周期长等特点,创新“商业秘密保险”“知识产权被侵权损失保险”“网络安全保险”等产品,覆盖企业研究开发、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全周期,有效分散科技创新活动风险。
创设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信贷产品。商业银行根据科技企业成长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构建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针对初创期科技企业,匹配创业贷、小额信用贷等标准化信贷产品;针对成长期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贷款等特色产品提升信贷灵活性;针对成熟期企业,推广供应链金融产品、VC/PE贷款产品;针对上市期企业,匹配债券承销、现金管理等产品。
优化服务模式,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商业银行结合科技企业不同阶段的经营特点、风险特征和资金需求,创新“贷款+直接投资”“商行+多元化金融”“融资+融智”等服务模式,打造科技企业全方位服务生态链条。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建立“总部+区域科创中心+科技支行”的组织模式,从机构建设、人员配置、特色产品、尽职免责等多维度提供综合化、专业化金融服务。此外,创新“投贷联动”业务模式,有力支持科技企业多元融资。当前投贷联动业务形成两种主流模式,一种是商业银行依托全牌照优势,通过内部投资子公司开展股权投资,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提供贷款及其他综合金融服务;另一种是深化与创业投资机构合作,建立投贷联盟,采取“先投后贷”或“先贷后投”方式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
据悉,北京银行创新打造“投行驱动的商业银行”,探索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合作模式,创新股权类安排顾问业务,为客户提供认股权、股权撮合的全生命周期股权融资服务,支持科技企业做大做强。
针对商业银行科技金融未来发展方向,丁志勇表示有七大方向,分别为做好战略布局、优化企业评估,打造专属产品、搭建创投模式,开展联动营销、提供综合服务,加大科技应用、赋能优化服务,升级风控手段、完善风控管理,设立专营机构、强化人才建设,加强外部合作、提升服务质效。
在丁志勇看来,未来商业银行需加大产品创新。同时,要深化投贷联动服务。加强与其他机构的沟通联动,与创投和产业联盟深化投贷联动合作,研究设立银行系科创基金,探索银行内部投贷联动,搭建新型创投模式。
“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大数据、区块链、智能金融等国内外金融科技,构建规模化、开放型金融云服务平台,实现与外部信息平台的对接,整合内外数据,实现科技型企业数据互通,丰富科技型企业数据资源多维度利用,赋能科技金融发展。”丁志勇说。
在风控管理方面,丁志勇认为商业银行应优化科技型企业准入标准。强化运用包括政策扶持的融资担保及多类抵押物在内的增信措施,持续迭代基于科技型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授信额度测算模型。构建专属风险评价体系。包括基本信息评价、科创能力评价、财务稳健性评价、市场前景评价和风险管理评价,持续优化风控模型,有效实现风险防控。积极参与政府风险资金池,加强与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投资引导基金以及担保公司的合作,形成“投、贷、保”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稀释银行的贷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