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01 20:06:10 股吧网页版
中国平安的头号工程:让人民省心、省时又省钱
来源:财联社


K图 601318_0


K图 02318_0

  将“三省”贯彻到底。

  2024年5月27日,中国平安集团迎来了自己的36周年。在司庆日这一天,一场PK赛,成为了整个集团最大的焦点。

  一些细节暗示出了这场PK赛的分量——比赛提案,由八大子公司班子亲自制定;提案演讲,同样由各板块核心业务管理者完成;打分评委,则是由创始人马明哲带队的集团班子。

  这场比赛的主题,称为“三省”,而以这场比赛为开端,中国平安2024年的头号工程,踏上了征途。

  01:平安“三省”,金融为民

  “三省”是什么?

  这个词的含义,不仅在平安内部人人讲得出,很多平安的用户、甚至接触过平安的公众,都可以脱口而出:

  三省,就是省心、省时、省钱。

  2021年,在平安集团的二季度财报中,平安集团创始人马明哲,给出了这个概念的标准定义:

  “我们要让客户无论是‘买房、买车、买保险’,还是‘投资、储蓄、信用卡’,各种金融及生活服务都可以一站式解决,让客户因为平安的专业服务享有‘省心、省时、省钱’的综合金融消费体验。”

  这是一个朴素的表达,但它的由来,却并不简单。

  在创立之初,平安就将“为特区建设者服务”作为出发点;使“为人民服务”成为平安的立业初心。

  在1999年,马明哲又主持编写了《平安新价值管理文化——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完善平安企业文化》,旗帜鲜明地重申了平安的初心:“一个国家的强大归根到底来自民族企业的强大,民族企业直接为国家创造财富,为人民生活创造物质,为人民生活提供保障。”

  在二十多年后,伴随着平安事业达到了新高度,对于金融业发展与人民之间的关系,马明哲也产生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2022年,在他的署名文章《坚守“金融为民”本色,书写“人民金融”新篇》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表述:

  “从现代中国金融事业发展进程来看,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始终贯穿其中,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这段话,来自于马明哲对金融工作基本立场和根本宗旨的理解,也来自于平安事业发展的实践。

  36年来,从“人找人,面对面”的保险业务出发,平安横向展业、纵向做深,把事业扩展成“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的“One Ping An”生态版图,以“一个客户、一个账户、一站服务”的模式,实现了覆盖2.34亿客户的数量级。

  作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金融集团,同时作为一家“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企业,平安坚持“金融为民”的价值观,在相当大程度上,折射出整个行业应有的价值底色。

  2023年10月30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本质特征,强调了“八个坚持”。“坚持人民为中心”仍然是金融事业的唯一价值取向。

  从社会主义金融事业的主基调,到中国平安作为践行者的坚守,一个国家的金融事业,与一家领军企业的未来发展,找到了最契合的连接点。

  这个连接点,就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人民性。

  当每六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位平安客户时,如此巨大的客户服务量级,使得平安集团在综合金融及医疗健康领域所面对的需求,呈现出全方位、多元化、个性化的状态。

  念民所忧,行民所盼,如何服务好这两亿多客户,以及未来更多客户,是平安一直反复思索的课题,也是它不断推陈出新,自我进化的来源。

  在这个过程中,各成员公司各展其能,纷纷努力以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为手段,一直努力将复杂和问题留给自己,把简单和便捷交给客户。

  这种“把复杂事情简单化、专业事情通俗化、繁琐事情便捷化”的取向,最终在三年前汇集成了平安的新价值文化。马明哲董事长向全体平安人发出“省心、省时、省钱”的“三省”服务号召。

  “省心、省时、省钱”,无疑正是马明哲一直思考与倡导的“金融为民”理念的体现,它在相当程度上,概括和凝练了人民群众对于金融服务最朴素的期待和需求,是金融人民性具象化的落点和触点。

  金融的人民性集中体现为高质量地服务人民,以人民的需求为企业发展的指引,是金融行业社会价值的体现。而在商业语境中,人民的需求同样是市场的需求。

  就平安高达2.3亿的用户量级而言,服务这2.34亿客户,就意味着服务着中国六分之一的人民群众;满足这2.34亿客户对金融服务的期待,就意味着满足了中国六分之一人民群众的期待;让这2.34亿客户的生活更美好,就意味着让中国六分之一人民群众的生活更美好。

  同样,依托这2.3亿客户,就意味着依托中国六分之一的人民群众;依靠着2.3亿客户构成的市场,就意味着依靠着中国六分之一的商业市场,就意味着平安找到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商业市场。

  这正是金融行业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连接点、平衡点。

  以此为开端,如何打造中国平安的“三省”能力,就此成为整个集团一项重要的系统性课题。

  02:三大定位,“三省”能力

  5月27日,7.4万人在平安旗下的知鸟直播平台上,观看了平安三省提案PK赛。

  来自寿险、产险、陆控、银行、平安健康、健康险、证券、金服8家成员公司的代表陆续登台,贡献出各自的“三省”解决方案。

  伴随着平安人寿总经理助理蔡霆的演讲,一套立足于“三省”的财富+健康管理方案,呈现在平安人的面前。

  当下,财富减值与健康焦虑,正成为一种“时代病”,如何让财富不缩水,如何使自身及家人在健康上没有后顾之忧,正是人民群众在财富管理、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所在。

  聚焦需求,解决难题,让客户有更好的体验感与获得感,正是平安人寿这一份提案的出发点。

  借助集团医疗健康生态圈优势,平安人寿推出了一整套“财富+健康”解决方案——“金越臻享111”·三省服务计划。

  这套计划在满足财富管理的需求方面,是一款名为“金越年金24保险产品计划”的年金险产品组合。该产品在交费期满、现金价值超过已交保费后至领取生存金前,金越年金24的现金价值每年按约3%增长。客户可选择为自己购买,也可选择为子女配置同时,客户还可以根据自身所需,灵活选择生存金的领取方式、起领年龄、领取时长等。

  而在服务健康需求方面,该计划的达标客户,如持有有效健康险保单,还可以享受1个家庭专属全科医生提供的健康、慢病、医疗三套主动管理服务,拥有家庭专属健康档案,充分了解自身以及家人健康,并提供包含特色体检、健康检测、门诊预约协助及陪诊在内的12项稀缺医疗资源。

  如果遇到需要理赔的情况,客户还可以享受“一句话报案、一键传资料、一分钟审核”的极速理赔,最快10秒到账。

  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待这项服务计划,显然将“三省”需求最大程度地考虑在内。

  以高确定性满足消费者安全稳定的财富管理需求,这就是省心;而极速高效的保单服务,这就是省时。

  通过这款“省心、省时、省钱”的匠心产品,客户对于财富和健康的后顾之忧,借助金融之力得到了极大程度的解决。

  凭借着这份“设计直击用户痛点”的产品,平安人寿夺得了本届“三省”提案PK赛的第一名。

  在这场PK赛中,关于“三省”的各类创意,在八个子公司的提案中层出不穷。

  在平安产险,拥有2亿注册用户、超4000万月活的“平安好车主”产品,把服务范围覆盖到理赔、加油、洗车、代驾、救援、年检等82项,对车主而言,这些“优惠、专业、一站式、一键办理”等服务标准,就是省心、省时与省钱。

  平安银行则把创新点,放在了留学生群体上。针对境外留学学费缴纳、生活消费、保险保障和健康安全的痛点,平安银行的留学生信用卡产品,可以提供留学缴费及境外消费88折、多险种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保障。

  对于留学生而言,学业、消费、出行和健康的无忧,意味着省心、省时与省钱。

  在平安健康,“新平安家医”医健服务体系着力提高患者就诊质量;平安证券的“平安30买方投顾服务体系”让客户少花多赚;平安健康险的“颐享易保”主动健康管理型高端医疗险,结合了数字化和全新健康管理理念,让客户只用一份支出,就能享受多项服务与保障;平安金服的平安居家养老管家,用专业团队满足老人专属需求;陆金所控股则将打造平安跨境电商服务Hub-Spoke平台,为跨境电商企业及个人提供丰富的金融与非金融服务,实现“跨境经营不担心、一个平台都搞定、全力助你赚多金”。

  这些提案,同样是对省心、省时与省钱服务的承诺。每一份都不是泛泛而言的口号,而是有着明确的指向和扎实的支撑。

  为什么中国平安的“三省”服务,能够创新如潮?

  在这背后,既有来自集团旗帜鲜明的要求,也有长期实践的专业积淀,更重要的是日积月累的独特资源禀赋。

  三年前,在向全体平安人发出“三省”服务号召时,马明哲还提出了一个要求:

  平安人要成为客户身边最专业的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养老管家,让每一位客户在“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服务中,尽享“三省”的极致体验。

  而对于平安而言,这三个角色,其实正对应着公司的既定发展战略——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服务供应商。

  “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双轮模式,意味着在平安一侧,可以用业务协同、高效联动的方式,去整合自己边界庞大的业务体系,实现更有效率的经营;而在客户一侧,则意味着巨大的多样化需求,都可以在平安的业务框架内得到解决与满足。

  用“一个客户、一个账户、一站服务”的综合金融模式,来为客户化繁为简;用金融、医疗、科技的多元能力,来为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全方位的支撑保障。

  这种放眼业内独一无二的能力,在2024年达到了新的高度。

  2024年,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进一步深化,截至3月末,平安个人客户数近2.34亿,较年初增长了1.0%;客均合同数2.94个。自2019年末至今,在客户数增长了17.9%的同时,客均合同数增长了10.1%。

  它的医疗养老生态圈不断扩大,在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健康险保费收入近400亿元;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了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约70%,同比增加了6个百分点。

  而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平安的综合金融与医疗养老生态圈的进一步深化,两者之间持续发生着一系列相互促进的化学反应,实现医疗和康养协同拉动金融主业的正向循环。

  医疗养老的价值量远高于其他个人业务是业内共识,高净值老年客群,对集团寿险、理财、财富传承、平安银行私行、信托等业务,同样能形成强大助力。

  截至2024年3月末,在平安近2.34亿的个人客户中有超63%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在客户价值提升方面,医疗养老生态圈客均合同3.37个,为不使用客户的1.6倍,使用医疗养老生态圈客均AUM达到5.76万元,为不使用客户的3.6倍。

  医疗健康与保险相融合,从简单的售卖寿险产品,让客户获得保险保障,到享受平安医疗生态服务,再到向高价值产品进阶,以医疗健康生态+综合金融作为战略目标,既是平安迈向价值创造新维度的跃升,也意味着更多、更大“三省”服务的可能性。

  这些优势,正是“平安之所以成为平安”的基座。除此之外,它还拥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强项——强大的科技赋能

  多年来,中国平安投入了大量资源,用来提高科技能力,以赋能主业服务水平。

  截止2024年3月末,中国平安拥有超2万名科技开发人员,超3000名科学家的一流科技人才队伍,集团专利申请数累计达51700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

  2023年12月,中国知识产权出版社发布了《金融科技行业2023年专利分析白皮书》和《医疗健康行业2023年专利分析白皮书》,白皮书中指出:

  中国平安在金融科技行业的专利申请总量排名第一,在金融科技行业中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专利申请量均位列第一,在金融科技行业的风险防控、智能客服、保险理赔、数字化经营应用场景的专利申请量亦均位列第一;

  中国平安在医疗健康行业的专利申请总量排名第一,在医疗健康行业中采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技术的专利申请量均位列第一;在医疗健康行业的医学图像处理、康养养老和智能问诊应用场景的专利申请数量亦均位列第一。

  这些科技成果,自然而然地应用在平安的业务实践中,赋能金融业务持续不断地促销售、提效率、控风险,并铸就了一连串标杆式的数据:

  仅在2024年第一季度,平安就实现了约4.2亿次的AI坐席服务量,覆盖了平安80%的客服总量;AI坐席驱动产品销售在整体坐席产品销售规模中占比58%;通过智能风控,实现减损30亿元。

  双轮驱动模式、强大的线上+线下渠道网络、中后台支持、科技生态圈效应、组织协同、文化统一等优势,都让平安成为中国综合金融领域中独一无二的存在,成为其他同业者既羡慕不已、又无法复制的标杆。

  在这个基础上,平安开启了自己在2024年的头号工程——它不仅将2024年定义为“三省推广年”,更是在司庆日庆典上,由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携班子成员,共同启动了“三省”推广计划。

  在平安的“三省”倡议中,聆听客户成为了“三省”工程的起点,各成员公司高管、各业务团队都将持续走进一线、走近客户,去倾听客户声音、听取客户建议。

  而作为进一步的落地行动,集团要求各成员公司秉承工匠精神日益精进,推出“行业有革新、客户有感知、市场有影响”的明星产品与尖刀服务,最终让客户真正“省心、省时、省钱”的价值体验。

  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一如既往的平安——36年来,用客户的需求和心声,持续指引着服务升级和产品迭代,把金融为民的宗旨贯彻落地,是中国平安茁壮成长的根本动力。

  这也让我们看到一个值得期待的平安——正是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对民生需求的持续洞察,对报效国家与社会的责任感,才长久地驱动中国平安在商业和科技上不断创新、挑战极限,以至于不断踏上新的高度。

  成为客户身边最专业的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养老管家,这是每一个平安人的自我期许;省心、省时、省钱,则是每一位人民群众的朴素期待。

  正是这些期许与期待,造就了今天专业的平安,造就了每个家庭都拥有的平安。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