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9-09 18:12:11 股吧网页版
中国平安 千亿品牌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中国基金报


K图 601318_0


K图 02318_0

  “国家强必须企业强,企业强必须品牌强。”

  作为中国平安创始人,马明哲有足够的自信做出如此表述。

  9月3日,向来被认为是中国品牌价值汇聚地的Interbrand,发布了《2024中国最佳品牌排行榜》。50个中国品牌荣登榜单,让这一评比,成为了观察中国品牌价值的标志性窗口。

  在这50家中国企业里,既有挑起国计民生大梁的国有企业,也有市场经济浪潮下的民营龙头;既有传统行业的深耕者,也有新兴领域的后起之秀。但所有入选品牌都离不开两个关键词:专业,价值。

  其中,以1681.21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榜单第4位,连续11年位列中国保险业第一品牌的中国平安,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微观样本。

  在平安,专业、价值是写入品牌标识中的标语,马明哲曾经专门撰文给出解释: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平安的品牌与文化,谋局与变局,毫无疑问,这句话正是‘专业创造价值’”。

  专业,究竟是如何塑造了中国平安这个千亿品牌?平安的实践又如何丰富了“价值”的内涵?平安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也仍在面向未来,寻找新的答案。

  01

  在平安,“专业”这两个字,有着明确的定义:

  专者,专精、专心、专注;业者,创业、事业、基业。

  在马明哲看来,专业是自我修炼的工匠精神,是服务客户的坚定承诺,更是上下求索的长期修行。对于专业的追求,从一开始就写入了平安基因。

  作为平安最早员工之一的谢虹,曾经有一段回忆:

  “马明哲说,我们公司以后要给每个人都配一台电脑,那可是1988年!对我这样一个学计算机的人来说,当时觉得他在吹牛。”

  但事实证明,马明哲没有吹牛。

  1988年8月,公司开业后的第三个月,平安便开始开发处理保险业务的系统软件,并用电脑出具了第一张保单,核对保单、查询保单、统计、提示需续保到期保单的业务,也开始由电脑处理。

  到1989年3月,平安第一次使用电脑发放工资,同时经过对有关分保业务的系统分析、软件要求分析及系统设计、编程等,实现了分保业务的电算化。

  而当“会计电算化”开始流行时,平安又提出建立自己的“以保单为中心的计算机数据管理系统”,要求所有分公司在开业时必须配备一台电脑、一台复印机、一台传真机。

  用技术的力量,来保障业务的专业程度,这是一个颇具前瞻的选择。

  进入90年代后,平安在全国各地的机构数量大大增加,且不断扩展业务范围,想要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完全一致的产品,IT技术的保障是必备因素。而因为有了及早准备,平安在技术上的专业能力,至少领先同业十年。

  为了保障平安的专业,能够获得最有力的保障,整个平安体系一直将资源向科技倾斜,在很多时候,甚至看上去不像一家传统的金融企业。

  在平安的官方传记《无止之境》中,曾经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马明哲曾赴日拜访富士胶卷,向董事长古森重隆请教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富士没有在胶片数字化的浪潮中倒下?后者的回答是,富士下决心向医疗影像公司转型,而柯达只看到了数字化的趋势,但没有应对行动。

  此后,马明哲曾经多次在公司内部讲起这则故事,以回应“一家金融公司为何要投入那么多资源做科技”的问题。

  2008年,平安逐渐清晰了两条发展路径。其一是打造金融全牌照;其二是布局科技。前者帮助平安最终奠定了今天的综合金融格局,后者则为平安后续发力金融科技生态体系,埋下了最重要的伏笔。

  时至今日,平安所拥有的科技能力,已成为它在行业内专业性的最佳保障。

  得益于长期深入聚焦核心技术研究和自主知识产权掌控,根据2024年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新排名,平安以1564份生成式AI专利申请数位居全球第二位。

  截止2024年6月30日,集团专利申请数累计达52185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拥有超2万名科技开发人员,超3000名科学家的一流科技人才队伍。

  这些科技成果,自然而然地应用在平安的业务实践中,赋能金融业务持续不断地促销售、提效率、控风险,并铸就了一连串标杆式的数据:

  2024年上半年,平安AI坐席服务量约8.7亿次,覆盖平安80%的客服总量,寿险闪赔平均耗时7.4分钟结案;风控水平持续提升,反欺诈智能化理赔拦截减损约61亿元,同比增长4.3%。

  平安打造的人脸识别,已经应用于金融服务、机场等30多个行业,利用大数据、图片识别等技术,在车险理赔查勘中实现智能人员调度、极速到达现场、极速定损理赔,95%的日间案件可以在5-10分钟内开展查勘;在区块链领域,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世界领先的五大医疗健康数据库。

  双轮驱动模式、强大的线上+线下渠道网络、中后台支持、科技生态圈效应、组织协同、文化统一等优势,都让平安成为中国综合金融领域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最重要的是,它让“中国平安”这一品牌与专业二字紧密捆绑,成为其他同业者既羡慕不已、又无法复制的标杆。

  02

  在“专业创造价值”的平安文化中,价值,同样有着特别而丰富的定义。

  马明哲曾经在《铸就长青基业,构筑百年品牌》一文中指出:

  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民族金融品牌,基于对中国广大市场及亿万消费者的深刻情感和长期洞察,平安对客户坚持“服务至上、诚信保障”,为员工提供“生涯规划、安居乐业”,为股东创造“稳定回报、资产增值”,对社会履行“感恩回馈、建设国家”,从而持续为客户、为股东、为员工、为社会创造最大价值。

  在平安,每一个层面的价值创造,都有着丰富而坚实的内涵。

  在客户层面,36年来,从“人找人,面对面”的保险业务出发,平安横向展业、纵向做深,把事业扩展成“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的“One Ping An”生态版图,以“一个客户、一个账户、一站服务”的模式,实现了覆盖2.36亿客户的数量级。

  当每六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位平安客户时,如何服务好这两亿多客户,以及未来更多客户,是平安一直反复思索的课题,也是它不断推陈出新,自我进化的来源。

  在这个过程中,各成员公司各展其能,纷纷努力以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为手段,一直努力将复杂和问题留给自己,把简单和便捷交给客户。

  这种“把复杂事情简单化、专业事情通俗化、繁琐事情便捷化”的取向,最终在三年前汇集成了平安的新价值文化。

  2021年,在平安集团的二季度财报中,平安集团创始人马明哲,给出了这个词的标准定义:

  “我们要让客户无论是‘买房、买车、买保险’,还是‘投资、储蓄、信用卡’,各种金融及生活服务都可以一站式解决,让客户因为平安的专业服务享有‘省心、省时、省钱’的综合金融消费体验。”

  在这背后做指引的,源于平安早年的名誉董事长袁庚提出的一句口号:顾客就是皇帝。

  在马明哲看来,做企业的初衷和目的,就是要全心全意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客户的所思所想、所忧所虑、所期所盼,就是我们企业经营工作的指针。”

  在当下的环境中,客户的需求因时而变——更加追求性价比。这最终促成了平安的客户经营理念:服务至上、客户至上。让客户因为平安性价比最好的专业服务“省心、省时、又省钱”,最终在实现客户价值的同时,实现平安的企业价值。

  做到“三省”,不仅需要主动意识,更需要专业能力作为支撑。

  这恰恰是平安身为“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服务提供商的优势——“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双轮模式,意味着在平安一侧,可以用业务协同、高效联动的方式,去整合自己边界庞大的业务体系,实现更专业、更有效率的经营;而在客户一侧,则意味着巨大的多样化需求,都可以在平安的专业能力内得到解决与满足。

  用“一个客户、一个账户、一站服务”的综合金融模式,来为客户化繁为简;用金融、医疗、科技的多元能力,来为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全方位的支撑保障。

  这种放眼业内独一无二的能力,在2024年8月达到了新的高度。

  2024年,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进一步深化,截至8月末,平安个人客户近2.36亿;持有集团内4个及以上合同的客户占比为24.9%。

  它的医疗养老生态圈不断扩大,在2024年上半年,在平安2.36亿的个人客户中有超63%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约3.36个。近1600万平安寿险的客户使用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中新契约客户使用健康服务占比近70%。

  而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平安的综合金融与医疗养老生态圈的进一步深化,两者之间持续发生着一系列相互促进的化学反应,实现医疗和康养协同拉动金融主业的正向循环。

  医疗健康与保险相融合,从简单的售卖寿险产品,让客户获得保险保障,到享受平安医疗生态服务,再到向高价值产品进阶,以医疗健康生态+综合金融作为战略目标,既是平安迈向价值创造新维度的跃升,也意味着更多、更大“三省”服务的可能性。

  在这个基础上,平安开启了自己在2024年的头号工程——它不仅将2024年定义为“三省推广年”,更是在司庆日庆典上,由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携班子成员,共同启动了“三省”推广计划。

  在平安的“三省”倡议中,聆听客户成为了“三省”工程的起点,各成员公司高管、各业务团队都将持续走进一线、走近客户,去倾听客户声音、听取客户建议。

  而作为进一步的落地行动,集团要求各成员公司秉承工匠精神日益精进,推出“行业有革新、客户有感知、市场有影响”的明星产品与尖刀服务,最终让客户真正“省心、省时、省钱”的价值体验。

  但平安的价值创造,还有更饱满的内涵。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努力提供高质量服务。

  在平安“综合金融+养老医疗”的框架下,它所投身的各个领域,与五大篇章的契合随处可见。

  通过AI智能贷款解决方案,对小微信贷业务效率的提升,通过务工意外险、“医疗费用支付+就医服务”等产品服务新市民群体,这是对普惠金融的契合。

  通过“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养老”三大“保险+”服务,解决老龄化挑战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医养创新、养老金融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这是对养老金融的契合。

  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打造“绿色金融+投行”的生态布局,从碳账户、绿色信用卡、绿色理财到与地方政府在绿色金融上进行合作,这是对绿色金融的契合。

  利用业内独有的行业银行架构,精准滴灌专精特新企业;针对成熟期科技型企业,通过并购融资业务,积极接入企业基于主营业务的产业链横向、纵向、跨境并购等,这是对科技金融的契合。

  最为重要的是,作为国内最早重视数字化并开展数字化转型的领军金融企业,在步入数字化时代后,平安更是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数字化经营思维,以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易得性。

  与此同时,平安还通过数字口袋、开放银行、财资平台、平安好链、星云物联网平台等一系列产品和平台,向用户输出一整套数字化经营工具,帮助企业打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实现企业数据的共同经营,让数据成为有价值的资产,让客户和用户也能享受到数字经济时代的红利。

  在平安的发展历程中,马明哲曾经多次谈到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甚至专门撰文指出,中国平安始终将服务实体经济,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多年来,来自集团管理者的重视,成为了一系列具体的服务行动。

  早在2007年,平安牵头组建的保险团队集体出资160亿元人民币,投资京沪高速铁路项目,为这条纵贯南北的“大动脉”输血助力。

  在能源领域,平安为“大国重器”白鹤滩水电站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保障——从2016年起,平安产险首席承保了水电站主体工程右岸建筑工程一切险,以及提供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保险保障。并连续4年累计投入52.3亿元支持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和产业发展。

  在“国之重器”C919项目中、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护航巴基斯坦巴沙大坝、中老铁路等“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规划中,平安的身影从未缺席,全方位运用保险资金、银行信贷及资产管理等金融资源。

  据统计,截至2024年8月末,平安已累计投入逾9.46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平安保险资金绿色投资规模达1248.77亿元,绿色贷款余额1646.34亿元。

  这些熠熠生辉的数字与价值创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饱满的平安品牌——36年来,用客户的需求和心声,持续指引着服务升级和产品迭代,把金融为民的宗旨贯彻落地,是中国平安茁壮成长的根本动力。

  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值得期待的平安品牌——正是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对民生需求的持续洞察,对报效国家与社会的责任感,才长久地驱动中国平安在商业和科技上不断创新、挑战极限,以至于不断踏上新的高度。

  站在这个层面上,平安以1681.21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榜单第4位,连续11年位列中国保险业第一品牌,既是自身发展的里程碑,也是一张写满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成果的答卷;它既是这家公司对于自身的回顾,也是它向国家、人民、社会、投资者做出的汇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