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5-22 19:05:09 股吧网页版
中国人寿打造长护险服务样本 为谱写“养老金融”大文章贡献国寿力量
来源:新华财经


K图 601628_0


K图 02628_0

  作为保险业与长期护理重要结合的长期护理保险,为缓解老年人经济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业内认为,保险机构在其中不断完善服务质效,助力我国谱写“养老金融”大文章。记者调研了解到,近年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江苏、成都、广州、青岛、东营等地,协助政府部门探索形成了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典型服务做法。

  长期护理呈现刚性需求

  长护险被称为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社会保险之外的“第六险”,旨在为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以减轻失能人员家庭护理费用负担。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近2.5亿,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其护理需求明显高于全体人群平均水平,对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呈现庞大而刚性的需求。

  2016年,人社部出台《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开启我国政策性长护险的探索之路。长护险由各地医保局主导,保险公司进行具体执行经办,从医保基金、企业、个人渠道进行多元化筹资的模式推进。

  业内认为,长护险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背景下照护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长护险制度的提法从“试点”改为“建立”,长护险的作用不言而喻。据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在此领域持续深耕,目前已开展了70余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项目,覆盖全国16个省市3800多万人。

  据中国人寿江苏分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公司在已开办长期护理保险业务的13个地市累计参与项目29个,基金规模超8亿元,有效缓解了失能人员家庭经济负担。

  记者了解到,在镇江,一位75岁的老母亲,坚持数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因脑梗长期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二级残疾且年过半百的儿子虞某。随着年岁的增长,老母亲的身体也逐渐衰弱,越来越感到日常照护力不从心。在获悉虞某的照护困境后,镇江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了解他的病情,立即进行了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自评和登记。

  本着“应享尽享”的原则,中国人寿在得知这一消息的第一时间,便组织定点评估机构人员开展现场评估,最终评估结果符合重度失能等级。

  据中国人寿有关负责人介绍,自此,虞某每月免费享受“不离床洗浴”上门服务3次,每次不少于两小时,由两名专业护理人员和1名医护人员共同完成服务,这是镇江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以来,选择“特色护理服务和亲情护理补助相结合”的重度失能人员享受的服务保障。截至目前,镇江市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中,申请并免费享受“不离床洗浴”上门服务的已近600人次。

  建议建立全国性制度

  近年来,我国医保部门不断完善各方面制度,加速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难题。近期,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机构定点管理办法(试行)》,旨在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公平、公正、及时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机构定点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

  2016年我国在15个城市开始试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20年试点扩大到49个城市。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各试点地区制度设计的差异性较大,政策“碎片化”现象仍存,值得业内高度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建议,针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好制度设计和政策优化工作,加快建立全国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目前的长期护理服务难以充分满足护理需求,建议尽快结束试点,适时建立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兜底性、普惠性、可持续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向全国。”郑秉文说。

  此外,随着长护险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长护服务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从业人数上,更体现在从业人员的专业度上,照护人员专业水平影响着长期护理保险的高质量发展。

  “除了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更新和培训服务内容,加强业务考核,我国职业学校应当担负起更重要的社会责任,重视养老照护的学科建设与技能培训,不断拓展护理人员储备量与服务质量。”一位业内人士说。

  长护险制度是一项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兜底性民生制度,事关失能群体及家庭的生存尊严和社会和谐安定。中国人寿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继续充分发挥长护险业务承办经验和机构网点、专业队伍及信息系统等方面优势,在制度运行各个环节积极探索,形成一批重服务、提效能、可复制的长护险“国寿样本”,努力为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升人民群众总体保障水平贡献保险专业力量。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