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9月30日电(记者张斯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纵深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拓展。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与水平,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3年全国农险保费收入达到1400亿元,今年农业保险保费规模会达到1600亿元,支农、惠农、富农、强农作用进一步发挥。
近期,新华财经记者实地走访湖北省丹江口市和郧西县,见证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使命与担当,也记录了中国人寿在当地的乡村振兴实践。中国人寿充分发挥保险、投资、银行的综合金融优势,推动农村变美、农业变强、农民变富,打造具有中国人寿特色的乡村振兴新样本。
艺术致敬“守水人” 文化孕育和美乡村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就是乡村的“魂”,要让优质文化和文明新风真正扎根于群众内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汉江水自丹江口水库由南向北,润泽沿岸民生。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十周年。记者走访期间,正值中国人寿创新文化帮扶方式,携手国家大剧院赴定点帮扶的湖北丹江口市和郧西县开展“文化振兴公益行”,跨越1000多公里,通过三场公益演出和两场艺术公开课,为当地3000余名观众、学生带来了难忘的国家级艺术体验。
在丹江口市“最美移民村”蔡湾村,阵阵悠扬歌声从乡村大舞台传来,一曲曲经典时代佳作在山水间萦绕。在这里,国家大剧院的艺术家们还深情演绎了耳熟能详的湖北民歌和红色旋律,并邀请守水护水志愿者、艺术团等一同登台献唱,让当地百姓唱主角、展风采。在定点帮扶的丹江口市浪口镇浪口村,中国人寿援建了文化广场、爱心栈道等。
除了积极为定点帮扶市县乡村文化振兴搭建平台、持续注入精神动能外,自2019年起,中国人寿还创新开展“百校体育帮扶计划”,面向湖北、广西、云南、贵州、西藏等12个省区市乡村学校,通过捐赠运动器材装备、选派志愿者支教、开展专业篮球集训和联赛等形式,持续提升欠发达地区乡村小学体育教育水平,让更多乡村孩子通过体育的力量实现梦想。截至2023年底,项目已累计支持12个省区市的917所乡村学校,受益学生达85万人次。
金融盘活“一库好水” 浇灌产业之花
2024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十周年。十年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线通水,千里南水润北方。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丹江口有“中国水都”之称,“一库好水”是丹江口市发展“水经济”的动力之源。
如何让“生态水”变“财富水”?中国人寿围绕“一库好水”下功夫、做文章,培育壮大水产业,拓宽乡村振兴致富路。
丹江口是我国北缘最大的优质柑橘生产基地,温润的季风气候、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纯净的汉江水造就了当地柑橘酸甜多汁、果肉鲜嫩的口感。但受困于道路设施、物流条件、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当地柑橘经常积压滞销。
2021年起,中国人寿升级帮扶举措,从过去助力外销,转向探索引进企业就地“消化”柑橘,瞄准饮料生产头部企业,大力支持丹江口开展招商工作,于2022年9月成功引入北京一轻食品公司,全力打造北京一轻食品(丹江口)产业园。
在北京一轻食品丹江口(北冰洋)产业园,生产线高速运转。据北京一轻食品(丹江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尹海勇介绍,这里平均每秒就有10瓶饮料下线。
“选择在当地建厂,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丹江口有好的区位优势和原料优势,丹江口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源头,同时也是我国北缘最大的优质柑橘生产基地;二是武当山有机茶,是我们的上等原料;三是为回馈丹江口人民做出的贡献,在此建厂,用产业带动橘农、茶农增收,共同致富。”尹海勇说。
图为一轻食品(丹江口)产业园的无菌茶饮料生产线
尹海勇介绍说,通过“政府+企业+合作社+橘农”的合作赋能模式,采购范围可以覆盖江北五个乡镇的橘农,每年消耗5-10万吨柑橘,预计占丹江口柑橘产能的1/3。而且,在该模式下,收购柑橘价格上有封顶,下有保底,有利于减少橘农顾虑,更好保护橘农和企业利益,共同推动柑橘产业稳链、补链、强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促进当地柑橘产业振兴,推动丹江口市“生态水”转化为“财富水”,围绕一库碧水做好产业发展“大文章”。
据中国人寿选派丹江口市挂职干部崔楠介绍,“截至目前,中国人寿在丹江口帮扶总资金超过9000万元、落实帮扶项目超过200个。中国人寿还帮助引进总投资15亿元的燕京啤酒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将进一步促进丹江口‘水经济’的蓬勃发展。”
创新赋能“土特产” 擦亮普惠底色
“千万工程”发展历程是持续深化改革的过程,凝结了诸多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可以说,创新深深印在了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血脉里。中国人寿在产业帮扶方面创新发力,立足定点帮扶地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发展突破口,拓宽乡村振兴致富路。
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科技创新。新技术融入农业生产,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可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草莓产业是丹江口市蒿坪镇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中国人寿联合沈阳农业大学,在蒿坪镇共同运营现代草莓示范基地。
“这里是中国人寿和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草莓团队共同打造的目前湖北省最大的草莓产业园,通过两三年的运营,从草莓种子资源的保护、杂交育种到工厂化育苗、鲜果生产包装,整个产业链已经健全,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草莓产业链最健全的园区。该项目带动当地农民就业,拓宽了老百姓增收渠道。”沈阳农业大学草莓团队高级实验师吴迪说。
“中国人寿在园区软件和运营上提供很大的帮助,比如,提供资金新上鲜果自动分拣线,通过中国人寿网上平台销售等,未来还将在数字农业、智能农业方面达成合作。”吴迪透露,该基地培育的“初恋的味道”草莓苗,采用前沿基质育苗技术,这一技术不仅提升了草莓种苗的生长环境与质量,颜色粉嫩、香甜可口、销售火爆,还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摘草莓、赏春景,开辟了经济发展“新赛道”。
“小草莓”成就“大产业”是中国人寿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发展的积极探索之一。在此基础上,中国人寿还创新消费帮扶模式,深挖产业附加值。
茶产业历来是湖北郧西县的重点优势特色产业,是绿色产业,更是富民产业。这里茶场多、茶叶质量好,但由于缺乏技术和品牌,茶叶经营困难。为解决茶叶的销售通路问题,从2019年起,中国人寿融合郧西七夕文化,帮助当地茶叶打造“国寿七夕茶”品牌,率先在中国人寿系统内推广,2019至2023年,累计销售“国寿七夕茶”2.4万余斤,实现销售额1300余万元,带动1850户低收入家庭增收600余万元。
在此基础上,中国人寿深度挖掘“国寿七夕茶”附加值,于2023年在安家乡神雾岭茶厂推出“茶园认种”活动。神雾岭茶厂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5月,神雾岭茶厂900亩茶园通过获得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叶质量认证发展研究中心颁发的全国首批‘生态低碳茶’认证证书,在此开展茶园认种,引领带动产业发展,带动百姓就业增收,社会效益突出。”“茶园认种”不仅进一步拓宽茶叶销售渠道,同时创新茶叶销售方式,吸引认种人到此康养旅游,通过推动发展茶旅融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除了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和促进消费帮扶,中国人寿还因地制宜培育主导产业,在土特产上做出大文章。
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郧西县土门镇家竹村是中国人寿定点帮扶村,也是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2021年,中国人寿驻村干部通过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协助家竹村确定羊肚菌种植为主导产业。之后,中国人寿通过援建大棚、流转土地、组建专业合作社、招引种植能手、聘请专家指导等一系列措施扶持当地羊肚菌种植生产。2023年采摘收获新鲜羊肚菌3500公斤,大棚建设和羊肚菌采摘带动当地农户务工20余人,每户增收3000余元,预计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农民“钱袋子”鼓了起来。
丹江口、郧西是中国人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缩影。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业务优势,精准施策,创新优化工作举措,全力以赴打好乡村振兴“持久战”,多点发力下好帮扶“一盘棋”,围绕科技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为金融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