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9-09 17:27:50 股吧网页版
上半年银行卡、贷款和催收投诉多 光大银行投诉量同比增七成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彭乐怡


K图 601818_0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集中体现,一直以来,监管部门都将金融消保工作摆在重要位置。2024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开展“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以“金融为民谱新篇守护权益防风险”为主题。

  在“金融教育宣传月”期间,南都·湾财社记者统计了今年上半年15家A股上市的全国性银行(含6家国有行、9家股份行)投诉量有关数据。在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浙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等7家银行披露相关数据的银行中,光大银行、中国银行和兴业银行上半年总投诉量排名前三;光大银行、交通银行和华夏银行上半年总投诉量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南都·湾财社记者统计发现,银行卡、贷款和债务催收是三大主要投诉业务。受访专家分析,这可能是因为上述业务与消费者的日常金融活动最为密切,涉及的交易量大,操作中也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光大银行上半年总投诉量最多

  从总量来看,光大银行以31.25万件的总投诉量排名第一。总投诉量超过10万件的还有中国银行、兴业银行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上半年总投诉量分别为13.70万件、11.80万件和10.66万件。浙商银行和华夏银行的总投诉量则在上述银行中排名靠后,分别为6.42万件和3.88万件。

图片

  上半年7家上市银行投诉量,数据来源:财报。制图:南都·湾财社

  此外,中信银行在财报中披露,该行报告期内收到监管通报转办投诉620笔,为金融监管总局通报的2024年第一季度数据,财报中未有二季度的投诉量数据。该行去年同期的总投诉量为1.48万件。

  在同时公布了近两年投诉量数据的5家银行中,光大银行、交通银行和华夏银行上半年总投诉量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分别同比增长71.31%、12.18%和7.48%。具体而言,总投诉量涨幅最大的光大银行在贷款业务投诉量同比激增165.05%,银行卡、债务催收投诉量也分别同比增加84.70%、43.14%。

  总投诉量有所减少的是中国银行和兴业银行,两家银行分别同比减少0.72%和41.00%。具体而言,总投诉量大幅减少的兴业银行在信用卡业务的投诉量同比减少46.70%。

  “个别银行投诉量的增加和减少应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创新与风险管理、市场竞争策略、客户服务改进措施、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等。”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支培元则认为,消费者投诉量的数据揭示了银行业在消保工作方面的最新动态。从数据对比来看,不仅映射出银行业消保工作成效的复杂面貌,也凸显了不同银行在消费者服务与管理策略上的差异化表现。

  广东等地区的投诉量较集中

  从已披露的详细数据来看,客户投诉的业务主要集中在银行卡、贷款和债务催收等三大业务。如,光大银行银行卡业务投诉占比80.12%、债务催收业务投诉占比10.43%;兴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投诉占比78.77%、贷款业务投诉占比 10.04%。

  兴业银行还在财报中总结了消费者投诉的主要原因,其中,因债务催收方式和手段引起的投诉占比49.54%;因金融机构管理制度、业务规则与流程引起的投诉占比34.53%;因营销方式和手段引起的投诉占比12.37%;因服务态度及服务质量引起的投诉占比 1.49%。

  消费者投诉区域分布方面,北京、广东和江浙地区的投诉量较集中,如华夏银行的投诉多发地区为北京、江苏、广东,其中信用卡投诉多集中在广东、山东、江苏等地区;中信银行2024年一季度的投诉集中在广东、江苏和浙江等区域,占比分别为78.84%、4.1%、2.39%。

  柏文喜认为,消费者投诉的业务主要集中在银行卡、贷款和债务催收等三大业务,可能因为这些业务与消费者的日常金融活动最为密切,涉及的交易量大,存在更多的操作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比如,银行卡业务因为收费不透明、服务质量、产品说明不充分等问题引发投诉;贷款业务因为审批流程、利率设置、还款条件等方面引发不满;债务催收则因为催收方式、沟通效率、以及对个人信息的处理不当等问题导致投诉。”

  而北京、广东和江浙地区的投诉量较集中,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服务的普及程度、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强弱、以及金融服务机构的分布密度有关。柏文喜表示,经济发达地区金融服务竞争激烈,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更高,同时,这些地区的消费者教育水平和法律意识也相对较强,更倾向于通过投诉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柏文喜建议,银行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提升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透明度;还要建立健全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快速响应和解决消费者的问题;加强消费者的金融素养科普教育等,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以减少投诉,增强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上半年监管部门强调“大消保”格局

  “近年来,随着金融产品销售和服务越来越多的走到线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多样化和隐蔽性大大增加。此外,我国金融消费者数量较多,金融素养有待提升,投资理财经验不足,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难度较大。”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具有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2024年上半年,监管部门持续推进金融消保领域工作,“大消保”格局成为关键词之一。1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通过专栏文章表示,加快构建“大消保”格局是落实金融体制改革要求的重要举措,要积极构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新格局,推动建设责任清晰、高效顺畅的消保工作体系。

  6月2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工作安排的公告》,三部门明确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责调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建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

  除此之外,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指导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服务平台,也与5月上旬上线试运行,开通投诉处理和纠纷调解两项功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表示,金融消费者保护服务平台作为行业基础设施,为金融消费者免费提供更加多元化、便捷化的诉求反映渠道和纠纷化解方式。

  董希淼表示,应用金融科技手段有利于提高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覆盖面,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丰富处理方式,提高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效率、效果和针对性。“在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行百里者半九十’,任重而道远,需要多方不懈努力、久久为功。”董希淼表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