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季度以来,光伏玻璃价格快速下跌,行业利润随之收缩。除个别企业维持盈亏平衡外,多数企业陷入亏损局面。为了避免情况进一步加剧,光伏玻璃行业通过减产来应对,以至于市场出现了超预期的产线大规模冷修现象。面对当下的现实,部分光伏玻璃企业也在积极拥抱期货,借助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国庆节前,光伏玻璃龙头企业福莱特发布拟参与纯碱期货套期保值公告,这正是行业的一个缩影。种种迹象表明,光伏玻璃减产率可能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价格也将有所修复。
行业景气度下行带动光伏玻璃价格下移
自“十四五”以来,新能源迎来行业重大发展机遇。然而,今年7月以来,光伏玻璃行业超过18条产线冷修,其中不乏信义、中建材、福莱特等大型光伏玻璃厂家及其产线。数据显示,截至10月18日,光伏玻璃在产产能9.69万吨,较7月初的高点下降1.97万吨,供应大幅收缩。究其原因,正是光伏玻璃行业景气度下行。
记者了解到,价格重心下移是今年光伏玻璃市场的最大特征。自4月以来,光伏玻璃价格持续下跌。
对此,中信建投期货能化高级分析师胡鹏解释说,光伏玻璃价格下跌,本质上是受光伏玻璃产能扩张的影响。
受益于2020年我国提出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新能源政策不断出台。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成熟应用及推广,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持续增加,光伏玻璃作为光伏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产能也大幅扩张。
“近年来,国内光伏玻璃产能逐渐攀升,而需求增速出现放缓迹象。2024年1—8月,光伏新增装机139.99GW,同比增长23.71%,其中8月新增装机增速仅为3%。”胡鹏称。
据了解,6月中旬开始,光伏玻璃价格进入下跌通道。其中,3.2mm镀膜光伏玻璃均价从6月中旬的26.5元/平方米跌至目前的21.25元/平方米,2.0mm镀膜光伏玻璃均价从18.5元/平方米跌至目前的12.5元/平方米,二者跌幅分别为19.89%和32.43%。去年同期,2.0mm和3.2mm镀膜光伏玻璃均价分别为28元/平方米和20元/平方米。当前价格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37.5%和24.1%。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6月开始,光伏玻璃行业整体供应压力凸显,库存陆续创出新高。
“根据最新统计,光伏玻璃行业平均库存天数已达40天,为历史最高点,而需求端表现一般。”隆众资讯分析师高玲表示,这一局面导致光伏玻璃低于成本价走货的现象较为常见,行业普遍亏损,龙头企业也不例外。
高玲告诉记者,上半年,装机量同比增速较快,组件端拿货量较大,光伏玻璃消费较旺,行业盈利水平也较高,使得企业对下半年的预期较好。在多家光伏玻璃企业积极投产之后,需求却有所收缩,阶段性供需错配问题显现,导致光伏玻璃价格下行。
下半年,需求表现不及预期,光伏玻璃产能却创出历史新高。7月1日行业产能达到126290吨/日,折合装机在2G~2.5GW。“当时,市场对7月组件排产预期仅有45GW,日均1.5GW,而光伏玻璃行业并无太多冷修计划,反而有千吨大线的投产计划,这意味着光伏玻璃供应大规模释放,市场供需错配的局面将加剧,光伏玻璃价格随之承压。”高玲如是说。
下半年光伏玻璃企业普遍面临亏损局面
近日,花旗发布研报称,福莱特受到光伏玻璃价格下跌的拖累,预计其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90%。事实上,光伏玻璃行业景气度下行,光伏玻璃企业利润普遍下滑,三、四季度多数企业面临亏损局面。根据隆众资讯的数据,截至10月初,2.0mm镀膜光伏玻璃平均亏损430元/吨,3.2mm平均亏损97元/吨。
据了解,上半年,光伏玻璃行业盈利水平呈现龙头尚可、二、三线初显亏损的状态。而到了下半年,随着价格的逐步下探,龙头企业也未能幸免,行业普遍亏损。
卓创的数据显示,天然气制光伏玻璃6月起便进入负利润时代,且亏损程度逐月扩大,毛利自5月的95.88元/吨降至目前的-106.88元/吨;焦炉煤气制光伏玻璃毛利从4月的高点1.25元/平方米收缩至当前的0.08元/平方米。
对此,永安期货分析师魏哲海表示,国内光伏玻璃行业2021年起进入上行周期,2021年年初日熔量为2.7万吨,2024年6月底达到11.5万吨,而2024年7月起,由于库存累积,生产利润变薄,光伏玻璃企业集中冷修和降负,原本的投产计划也有所推迟。
“2022年和2023年是光伏产业链高速增长阶段。”魏哲海表示,2024年3—4月,光伏组件增产,光伏玻璃加速投产,且市场对光伏玻璃投产预期乐观,认为到2024年年底,光伏玻璃日熔量能达到14万吨。然而,5月起,光伏产业链供应压力显现,产业链出现负反馈,组件产量不及预期、光伏玻璃库存累积,行业整体利润下滑,这对企业经营带来了较大挑战。
“就产业而言,在需求减弱的情况下,依靠产能出清达到新的供需平衡是必经之路,光伏玻璃行业也不例外。而在产能出清的过程中,龙头或大型企业通常具有规模化优势,价格、成本及现金流都更具竞争力,也更容易在艰难时期存活下来。”光大期货资源品高级分析师张凌璐表示,相比之下,老旧工艺、成本较高、低端产线、窑炉不具有规模效应的企业,可能无法承受持续亏损、各项运营开支,更容易淘汰出局。
据魏哲海介绍,光伏玻璃生产毛利率年初在25%左右,3—4月增至30%,5月开始下行,9月甚至出现负值。
“相较于往年,今年的光伏玻璃市场很难如期迎来‘传统旺季’。”高玲表示,往年四季度,在补贴的情况下,存在年底“抢装”的情况,但今年“抢装”的可能性不高,光伏玻璃价格也较难像往年一样提涨。
记者了解到,光伏玻璃价格陆续创出年内新低,导致行业进入产能出清阶段。7月以来,光伏玻璃行业通过扩大冷修规模、联合封窑口减产、推迟新窑炉投产等方式降低供应量。其中,光伏玻璃行业的集中冷修出现在7月。8月开始,市场多以堵窑口减产的形式减少产出。
“短短几个月,光伏玻璃行业每家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亏损。这一阶段,光伏玻璃行业在产能出清上迈出了第一步,淘汰了一批老旧产能,但未能止住价格下跌的步伐。面对高企的库存,光伏玻璃企业开始了自主减产的行动。”高玲告诉记者,8月,光伏玻璃企业“卖一片亏一片”的情况愈演愈烈,在“行业减产计划”提出后,多家企业积极响应。
高玲认为,在库存天数近40天的情况下,需要先促进市场供需平衡再考虑降库。此外,现阶段减少不必要的现金流支出也是光伏玻璃企业的必要选择。
减产率逐步提升进一步缩小市场供需差
“今年是光伏玻璃发展史上首次出现集中冷修,主要源于6月以来组件开标价格持续下降,光伏产业链供需阶段性错配,光伏玻璃价格一路下跌,企业盈利持续减少,光伏玻璃库存不断攀高。”银河期货高级研究员李轩怡如是说。
据了解,7月至今,光伏玻璃行业共冷修产线18条,其中头部企业信义、福莱特共计冷修9条线,占比一半。
“当前冷修产线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小窑型高耗能产线,涉及产能在300吨以下的小窑炉,这类窑炉规模化效益较低、技改能力欠缺,一旦冷修就意味着退出市场。第二种是有一定使用年限的产线,这类产线是适当提前或按时检修。一般而言,光伏玻璃窑龄寿命在6~7年,但在盈利不佳时会提前冷修。7月以来,5年以上窑龄产线冷修共计0.72万吨。第三类是盈利能力较差的新产线,这些产线未至冷修年份,但经营情况堪忧。”李轩怡称。
据李轩怡介绍,9月初,国内多家光伏玻璃企业召开会议,并达成一致,决定自当日起实施封炉减产计划。“堵窑即企业通过封闭部分窑口减少出货,短期实施可以降低企业产量,消化已有库存。但其相对固定的燃料及人工和折旧成本会增加产品单吨成本,从而加剧企业经营压力。”李轩怡称。
“若从盈利能力来看,二、三线产能大概率率先出局。”李轩怡表示,光伏玻璃市场呈现双寡头格局,企业规模化效应明显。“一线企业凭借头部成本优势和丰富的生产经验,其毛利率显著高于二、三线企业。行业内的主要企业有信义、福莱特、中建材、南玻、旗滨等,其中信义、福莱特两家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在她看来,一线企业能够以低成本、品牌效应以及丰厚现金流坚持更久。
隆众资讯的数据显示,截至当前,光伏玻璃行业减产率大致在17%,距离30%的减产目标仍有距离。
“后期光伏玻璃行业减产率将进一步提升。”魏哲海认为,当前,光伏玻璃库存偏高,利润较差。“未来光伏装机的主要问题在于消纳等,短时间内预计难以解决。”在他看来,基于此,光伏玻璃供应压力将延续,需要行业维持低利润来出清高成本产能。而随着减产率的逐步提升,行业供需差将进一步缩小,其对价格具有止跌作用。
“近期光伏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行业问题,对产业链而言是一个积极信号。”胡鹏表示,随着国内光伏玻璃的持续减产,97000T/D的日熔对应约220万吨的月度产量,供应压力有所缓解。期货上市将畅通纯碱到玻璃环节风险管理。
光伏玻璃企业迫切需要新的风险管理工具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光伏玻璃行业产能的出清有望改变短期供需格局,但中长期价格走势仍然需要关注国内外下游产品的需求情况。“对光伏玻璃企业而言,降低原材料采购价格、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企业利润率迫在眉睫。”在中粮期货郑州营业部总监马阳光看来,在新需求增长点出现或供应明显改观之前,国内光伏玻璃产业链将经历一段“阵痛”。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亏损,光伏玻璃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普遍提高。不少企业主动了解衍生品,学习其原理、运用模式,并尝试参与相关的期货品种,以增强竞争力。
记者了解到,之前,作为光伏玻璃龙头企业代表,福莱特发布了拟开展期货和衍生品套期保值的公告。其中称,随着海外业务的不断拓展,公司项目投资建设成本、原材料价格及外汇汇率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波动幅度不断加大,市场风险明显增加。公司在不影响正常经营并保障资金安全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期货和衍生品套期保值业务,规避价格、汇率、利率波动风险,增强生产经营及财务的稳健性。
“这一表现至少说明了光伏玻璃企业风险管理意识的变化。”马阳光表示,当前,光伏玻璃企业正在不断尝试通过多种途径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比如,信义对上游碱企增加采购账期,部分企业通过纯碱期货市场降低原材料采购价格。“只有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拓宽产品销售利润,通过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实现‘开源节流’,企业利润才能更大化,企业生存周期才能更长久。”他称。
“在没有光伏玻璃期货对冲成品价格的背景下,光伏玻璃企业希望利用纯碱期货等工具对冲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胡鹏表示,行业内部分光伏龙头企业对纯碱期货工具运用较为成熟,除传统的原材料套期保值外,企业也通过点价等方式控制成本。
由于当前光伏玻璃价格跌至低位,行业供需错配风险仍存,光伏玻璃企业对光伏玻璃期货上市的呼声较高。
“在产品价格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光伏玻璃企业迫切需要一种新型风险管理工具,纯碱期货可供企业进行原材料的套期保值,而光伏玻璃企业也需要进行产品销售端的风险管理。”马阳光表示,光伏玻璃期货的上市可以补齐“纯碱到玻璃”整条盐化工产业链,能够完善上下游企业风险管理需求,特别是在行业景气度下行的背景下,光伏产业端对光伏玻璃期货十分期待。
张凌璐表示,目前光伏玻璃日熔量已经接近10万吨,产业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倘若此时能够上市光伏玻璃期货品种,相关企业就可以利用期货市场对冲现货价格下跌、库存贬值、利润下滑等风险。“光伏玻璃期货品种上市,将畅通纯碱到光伏玻璃、浮法玻璃环节的风险管理,有利于产业链健康、平稳、协同发展。”张凌璐称。
对此,胡鹏也表示,上游企业希望借助光伏玻璃期货拓宽销售渠道,并在价格上涨阶段锁定销售价格和利润;下游企业希望借助光伏玻璃期货锁定采购成本,对冲原材料上涨风险。
“希望可以丰富重质纯碱产业链期货体系、填补光伏产业链组件端企业套期保值的空白。”受访人士普遍表示,期待光伏玻璃期货能够早日加入“盐化工期货大家族”,为光伏玻璃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助力企业更有效地实现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