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文旅消费持续承压下,今年国内免税市场整体下滑态势明显。
近日,免税巨头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1880.HK;601888.SH,以下简称“中国中免”)发布了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12.65亿元,同比下降12.81%;实现归母净利润32.83亿元,同比下降15.0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2.38%,同比下降16%。其中,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4.6亿元,同比下滑17.4%;归母净利润9.76亿元,同比下滑37.6%。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上半年,受海南离岛免税整体销售疲软影响,中国中免海南地区经营承压影响业绩表现。不过,机场免税业务因租金协议优化以及国际客流复苏而得到改善,对整体利润有所对冲。
8月底,市场期盼已久的市内免税政策发布,作为目前市内免税店布局最多的头部企业,业内预计将于10月份正式实施的市内免税政策有望为中国中免带来业务增量,但具体成效尚待观察。
三亚免税业务收入下滑
据了解,中国中免为国内文旅消费行业头部央企,2011年,海南离岛免税政策正式实施,中国中免在海南布局了三亚市内免税店。
2017年—2019年,其先后通过收购日上免税行(中国)和日上免税行(上海)51%的股权以及海南省免税品有限公司51%的股权,拿下首都机场国际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浦东国际机场等的免税经营权,不断完善免税业务版图,是持有经营牌照在国内经营所有种类免税店的唯一集团。
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12.65亿元,其中免税商品销售贡献216.7亿元,有税商品贡献91.58亿元,其余为其他收入。
分地区来看,海南地区收入167.85亿元,上海地区收入85亿元(即日上上海),其余地区收入为58.59亿元。
公司上半年业绩下滑,主要受海南离岛免税市场整体低迷影响。据了解,中国中免在海南的营收主要来自三亚市内免税店,公司销售情况与出入境和到访海南旅客量、旅客购买转化率密切相关。
上半年,海南两机场客流出现分化,其中三亚凤凰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为1088.9万人次,同比下降3.2%;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为1449.4万人次,同比增长20.3%。据海南省统计局统计数据,上半年海南省港口和机场整体旅客吞吐量为3568.45万人次,同比增长9.1%。
另据海口海关统计数据,2024年1—6月,离岛免税购物金额184.6亿元,同比下降29.9%;免税购物人数336.1万人次,同比下降10%。7月购物金额同比下滑35.9%至16.8亿元,购物人次同比下滑20.7%至37万人次,环比6月的销售金额与购物人次分别下滑32.9%和12.1%,降幅有所扩大。
上半年海南离岛免税市场下滑,一方面面临部分游客出境消费的分流,但同时,当前消费者转化率亦有所下降。
受此影响,上半年中国中免三亚市内免税店实现营业收入119.86亿元,同比下降28.97%,归母净利润仅为5.37亿元。
据了解,中国中免近几年销售高峰为2021年,彼时,2021年上半年三亚市内免税店营收达185.3亿元。2021年2月时,公司股价由前一年的62元左右/股增长5倍多,一度突破400元/股。
记者了解到,这主要由于2020—2021年疫情期间,市场相应的旅游、奢侈品等消费升级需求转向在国内消化,而以海南离岛免税业务为主的中国中免则成为这部分需求的承接主力,业绩在当时迎来爆发。但从2022年开始,其业绩便出现下滑,去年受国内文旅、消费复苏影响有所恢复。
今年以来,海南省持续落实促销费举措,5月份时已推出支持离岛免税企业促消费、支持文体旅商展联合促消费活动、继续发放消费券、支持入境旅游等20条具体举措;8月下旬限量发放2400万元消费券,分别发放机票消费券900万元、免税消费券1500万元,预计该活动将持续到10月。
机场业务有所恢复
海南离岛免税业务承压之际,上半年中国中免的机场免税业务因租金协议优化以及国际客流复苏而得到改善。
上半年,中国中免在北京机场(含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免税门店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00%,上海机场(含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免税门店收入增长将近1倍,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
其中,报告期内日上上海实现营业收入85亿元,同比上升3.7%,归母净利润为3.1亿元,较去年同期盈利839万元显著改善。据了解,2019年上半年,日上上海收入为77.3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1亿元,上半年日上上海已恢复至与2019年同期水平。
记者了解到,这受益于国内游和出入境旅游的快速恢复,上海机场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恢复较好。
根据上海机场公布的数据,7月上海机场国际旅客吞吐量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9%,航班量恢复至93.6%;地区旅客吞吐量及航班分别恢复至72.5%和81.01%。此外,北京首都机场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及航班在7月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5.11%和56.06%。
另外,在免税市场景气度仍较低的情况下,中国中免也在通过降低租金成本进而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去年12月底,中国中免宣布与北京、上海机场分别签订租金补充协议。根据新协议,首都机场T2、T3航站楼和上海虹桥、浦东机场对中免商城的提成比例分别由47.5%、43.5%、42.5%统一调整为按不同品类在18%—36%之间取值。按照实际情况,分成比例大约在20%—25%之间,较原有比例大幅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更新的协议还加深了中国中免与机场的合作绑定,除标准品免税门店外,珠宝、腕表门店的租金也争取到了更高的盈利空间。
市内免税业务或受益
8月27日,财政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的通知》,明确自2024年10月1日起,按照《市内免税店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范市内免税店管理工作,促进市内免税店健康有序发展。
据了解,此次《办法》拓宽了免税店适用旅客范围。此前我国市内免税店主要包括离境市内免税店和外汇商品免税店。前者主要面向即将离境的境外旅客,后者面向符合特定条件要求的入境中国籍旅客。而《办法》将市内免税店面向的旅客统一为:持出入境有效证件即将于60日(含)内搭乘航空运输工具或国际邮轮出境的旅客(包括但不限于中国籍旅客)。
目前,市内免税店和转型为市内免税店的外汇商品免税店名单共有19家,分布在北京、上海、厦门、青岛、大连等13个城市。此次《办法》明确,将在广州、成都、深圳、天津、武汉、西安、长沙和福州8个城市,各设立1家市内免税店。此外,在额度方面,《办法》规定旅客在市内免税店购买免税商品不设购物限额。
上述名单上的19家中,有6家来自于中国中免旗下,分别布局在北京、上海、三亚、大连、青岛、厦门。此外,去年3月份,中国中免宣布以12.3亿元增资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出服”),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持有49%股权,通过此次交易,中国中免获得“入境后市内免税牌照”,并一次性揽获中出服在上海、北京、杭州、重庆等共计12家市内免税店。
今年7月16日,中国中免在发布的关于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公告中提到,在聚焦免税主业、稳存量拓增量一项中,特别提到“持续关注市内店运营方案”。
记者就后续公司在提升市内免税店业绩方面将有何举措联系中国中免方面,截至发稿未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