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晚,免税龙头中国中免(601888)披露前三季业绩快报称,“在国内消费增长放缓、消费意愿不足的大环境下,公司经营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30.21亿元,同比下降15.38%;归母净利润39.2亿元,同比下降24.7%。
中国中免主要从事以免税为主的旅游零售业务,包括烟酒、香化、精品、服饰、电子产品等免税商品的批发、零售等业务。作为中国免税行业代表企业,中国中免在海南省拥有6家离岛免税店,包括目前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的免税商业综合体——海口国际免税城和三亚国际免税城。
事实上,今年以来,海南离岛免税市场持续承压。据海口海关统计数据,今年1至7月,海南离岛免税市场销售总额为201.33亿元,同比下降30.34%。
而海南离岛免税今年国庆档“吸金”7.85亿元,旅客日均购物金额也不及上年同期。据海口海关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1日至7日,海口海关共监管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7.85亿元、免税购物旅客11.02万人次、人均消费7124元。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共8日),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13.3亿元,免税购物人数17万人次。
在海南免税承压的同时,口岸免税市场却随着出入境客流量的恢复而出现明显增长。中国中免在业绩快报中表示,受益于免签国家范围持续扩容、过境免签政策不断优化和国际客运航班量的持续增加,公司出入境免税门店销售实现大幅增长。
其中北京机场(含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免税门店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40%,上海机场(含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免税门店收入同比增长近 60%。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增强畅销商品供应,拓宽商品边界,前三季度共引进香化、奢侈品、食品百货、烟酒等各类商品品牌165个,其中国产品牌数量占比超过40%,实现了良好的销售增量。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中免也在通过降低租金成本进而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去年12月底,中国中免宣布与北京、上海机场分别签订租金补充协议。根据新协议,首都机场T2、T3航站楼和上海虹桥、浦东机场对中免商城的提成比例分别由47.5%、43.5%、42.5%统一调整为按不同品类在18%—36%之间取值。按照实际情况,分成比例大约在20%—25%之间,较原有比例大幅下降。
而政策支持下或将推动市内免税店成为免税生意的新风口。
8月27日,财政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的通知》,明确自2024年10月1日起,按照《市内免税店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市内免税店管理工作,促进市内免税店健康有序发展。其中提到,市内免税店的销售对象为即将于60日内搭乘航空运输工具或国际邮轮出境的旅客(包括但不限于中国籍旅客)。
目前,市内免税店和转型为市内免税店的外汇商品免税店名单共有19家。此外,在额度方面,《办法》规定旅客在市内免税店购买免税商品不设购物限额。上述名单上的19家中,有6家来自于中国中免旗下,分别布局在北京、上海、三亚、大连、青岛、厦门。
国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中国中免旗下6家市内免税店和其拟参股49%的中出服旗下12家市内免税店等有望作为首批门店转型为针对出境人群的市内免税店,覆盖包括北京、上海等15个核心城市;且未来广州、深圳、成都等8个城市有望新开设市内免税店,中国中免也依托其全国免税牌照优势和旅游零售全产业链布局优势积极争取,从而最大化分享市内免税新政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