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外部消费环境偏弱,卤制品行业承压,社交平台上“卤味为什么卖不动了”的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面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增强,卤味巨头紫燕食品(下称“紫燕”)却通过提高供应服务标准,集聚产品研究优势,挖掘创新发展潜力,联合门店终端动能,从内部挖潜增效寻求质变,实现了稳定发展的战略性目标。
近日,紫燕披露了三季报,前三季度其实现营收26.87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归母净利润为3.49亿元,同比上涨2.19%;毛利率为26.22%,同比增长超2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持续修复,展现出公司强大的韧性与穿越周期的能力。
坚持创新与品质并行
我国卤制品行业历史悠久,根据消费场景,形成了休闲卤和佐餐卤两类。其中佐餐卤规模大且竞争分散,目前紫燕是唯一初步实现全国化规模化的佐餐卤企业,也是唯一一家上市公司。
有数据显示,2022年,佐餐卤赛道龙头紫燕食品市场零售端占有率为3.1%,超过后2-4名的市占率之和。
今年前三季度,紫燕鲜货产品实现收入22.5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5.4%。其中夫妻肺片这款明星大单品就收入8.04亿元,贡献约三成营收;整禽类产品则作为消费者喜爱的“下酒菜”出圈,营收占比超24%,二者撑起了公司营收的半壁江山。
拳头产品持续“能打”的同时,为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消费场景的饮食需求,紫燕成立“创新研究院”,使经典卤味与特色创新菜品交相辉映,季节性、特色地域性新品轮番上阵,带给消费者丰富的味蕾体验。
炎炎夏日,紫燕凉拌菜成了消暑“神器”,7月厦门限定的紫燕“小胖桶”将紫燕招牌凉拌一桶装,美味且出片,自带网红属性,引发市场关注;9月,紫燕在济南、淄博等城市限定推出热卤三拼——香卤肥肠、脱骨酱肘子、五香猪头肉,在当地取得较好反响,外地网友纷纷留言询问“所在地何时能限定”。
这些爆款产品持续输出的背后,是紫燕长期以来的研发投入以及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捕捉。
今年以来,紫燕积极开展各类品牌活动以及各项品牌营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有效地传达品牌主张,全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线上,紫燕发布多款产品向、趣味向、情感向的TVC,收获共鸣,助推品牌获得亿级曝光。通过与消费者直接的线上互动、社交媒体,紫燕倾听消费者声音,不断改进产品与服务;线下,紫燕发起“卤味中国·一城一品”活动,周期性推新品,助推“属地化产品”的爆火。
坚守品质、加强创新,不断强化品牌影响力,紫燕坚持行稳致远。
供应链内功助力全国化布局
佐餐卤定位为餐桌凉菜,为将美食送至“千家万户”的餐桌,紫燕积极拓展门店版图,“超级发展城市场”“育新计划”“超级门店”等项目的稳健推行促进新门店涌出,从热闹“市区”到温馨“社区”再到活力四射的“大学城”,紫燕的门店遍布全国各地。
截至今年6月,紫燕食品全国门店总数6308家(不含国外),较年初增加103家。而卤制品行业另外三家上市公司同期门店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这之中,有企业因转向精耕细作、保障门店利润主动调整,也有公司是门店扩展不达预期。
不仅如此,紫燕还在大型商超、连锁便利店、零售生鲜平台、连锁餐饮等多渠道持续发力,其B端供货客户包括同庆楼、和府捞面、陈香贵、老娘舅等一线品牌,也与Costco、山姆、全家、罗森等大型超市和连锁便利店进行广泛合作,将品牌辐射到更广泛的消费群体,进一步强化终端影响力。
线下扩张,加速全国化布局,离不开紫燕扎实的供应链基础。
东北证券研报指出,在紫燕之前,佐餐卤味的供应链并没有先例可循,且相比其他零售行业,卤制品的供应链体系要复杂得多。其耗时近十年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才为后续门店持续扩张提供强有力支撑,也树立起了自己的护城河。
一方面,紫燕与温氏股份、新希望、中粮集团等一大批上游供应商加深合作,确保原材料的品质和供应稳定,持续降本增效。前三季度,紫燕毛利率26.22%,同比提升超2个百分点;净利率13.1%,同比也提升1个百分点。
再者,紫燕建设并优化现有生产基地,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目前紫燕已有5座工厂,分布在湖北武汉、山东济南、重庆荣昌、江苏连云港、安徽宁国,区域分布以点带面,实现全国覆盖。
为保证各地经销商和食客能获得及时准确、安全新鲜、口味稳定的菜品,紫燕还优化物流配送体系,严抓质量控制体系,从源头到终端,全程把控产品质量。
此外,数智化管理和精度更高的柔性生产链能够精准把控生产流程,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能耗和成本,同时提高产品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紫燕在生产中采取专业的柔性生产链,相比于中央厨房式的生产模式,可以更加灵活精准地出产,实现快速产品迭代和库存控制,它意味着紫燕在研发和生产上的数字化进步。同时,智能化的管理系统能实现门店管理、库存管理、销售数据分析等的数字化。通过大数据分析,紫燕得以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也为做出最优决策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