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商业航天热度不断。2024年两会期间,作为新增长引擎,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提出,要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地方的政策也不断落地。日前,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中共陕西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印发《陕西省培育千亿级商业航天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
为紧抓商业航天产业机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今年包括北京、上海、海南、湖北等地相继制定商业航天发展规划,部署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完善产业布局。
据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统计,从2015年至2020年,我国商业航天产值由3764.2亿元突破至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2%,预计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超2.3万亿元。
多地政策催化下,商业航天正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
抢抓产业发展红利
值得一提的是,商业航天涵盖范围较广,主要包括火箭和卫星的研制、卫星运营及应用、地面设备制造与服务等。作为一种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多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全产业链布局。
珠海是国内较早以城市之名发射卫星的城市。2017年6月15日,长征四号B遥31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其搭载卫星为“珠海一号”。
目前,伴随着越来越多城市加入商业航天赛道中,各地商业航天产业架构、区域布局、产值规划等细节逐步浮出水面。
在今年10月14日,广东省发布的《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中,进一步明确打造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珠海、阳江等地为支点,全省协同发展的商业航天产业空间布局。
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将成为广东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经济目标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到2026年,全省商业航天及关联产业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产业发展能级显著提升。培育一批商业航天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引进和培育10家以上商业航天重点企业,建设5个以上商业航天特色产业集聚区。
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发源地之一,西安不仅是中国航空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也是全国唯一拥有完整航空产业链的城市。
立足陕西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基础,上述《行动计划》进一步阐明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应用场景等方面未来目标,同时明确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商业航天产业基金,积极投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
此外,北京、上海、海南、湖北、河南等地区正在努力发展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北京计划打造“南箭北星”的千亿级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并预计到2028年具备大规模星座的建设和运营能力;上海利用G60星座建设高科技航天产业基地;海南则利用其发射场地的优势,建立星箭一体化的生产基地。
《武汉市推进商业航天突破性发展若干措施》中提出,扩大商业航天场景应用开放。发布商业航天场景应用开放清单。
而河南先后制定出台了《河南省卫星产业发展规划》《河南省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聚焦通信、导航、遥感三大领域,坚持“星、箭、数”同时发力。
天风证券研报认为,当前我国商业航天或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我国商业卫星产业发展或将进一步加速,火箭发射能力或将日渐提高,同时卫星发射成本及卫星建造成本或将进一步降低,低成本卫星制造产业链有望优先受益。
商业价值凸显
在政策催化下,商业航天产业的蓬勃发展让市场看到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创新主体投身入局。
日前,商业航天新材料供应商斯瑞新材披露了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向不超过35名的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亿元。
据悉,本次募集资金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材料、零件、组件产业化项目(以下简称“火箭发动机推力室项目”)等方面。
该公司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近年来我国电子电力、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半导体等产业发展迅速,高端制造领域对新材料的需求远超以往,作为铜基特种新材料企业,我们目前的产能已无法满足下游市场未来快速增长的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斯瑞新材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材料下游主要客户有蓝箭航天、九州云箭、星际荣耀等。
10月21日,蓝箭航天宣布,朱雀二号改进型运载火箭(简称 ZQ-2E)二子级顺利完成静态点火试验。
在“中国智造创新路径与实践”闭门研讨会上,蓝箭航天副总裁田耀四介绍了中国航天目前发展现状。他表示,面对近地轨道资源的战略稀缺性,中国也相继推出了如星网GW、G60星座和Honghu-3等巨型星座计划,释放出巨大的卫星发射需求。
田耀四指出,商业火箭的发射能力已成为实现这些大规模星座计划的关键因素之一。过去两年中国商业运载火箭行业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在可复用火箭技术领域多项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对未来大幅降低发射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产业链层面,包括上游研发制造环节的中天火箭、航天科技、明日宇航等,中游发射运营环节的蓝箭航天、中国卫通等,以及下游终端应用的航天晨光、陕西华达等企业,普遍被市场预期向好。
体现在数据层面更为直观,仅2024年上半年,商业航天领域便出现了一轮显著的资本热潮。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获得67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额,东方空间完成了近6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深蓝航天拿下数亿元的B轮、B1轮融资,航天驭星完成了近5亿元的B轮、C轮融资。天兵科技则完成了超过15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
在2024中国航天日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相关人士说道,商业航天企业以其更贴近市场、灵活机动、迎合新技术和新理念等优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上述人士进一步介绍,在上游,目前已有9型商业运载火箭可提供发射服务;多个由商业企业发起百颗量级遥感星座,正在稳步建设,将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常规性、通用性观测能力。在中游,商业航天测控已形成稳定的服务能力;首个商业发射场正在建设中。在下游,应用门槛大大降低,新兴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市场的规模增长迅猛,加速从行业应用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