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06 15:15:39 股吧网页版
高端医疗装备科创板龙头聚首《硬科硬客》 共探未来“黄金十年”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6月6日消息(记者齐智颖 实习生李青逸)我国高端医疗设备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如何?未来发展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实现国产替代有何路径和方式?……

  《沪市汇·硬科硬客》第七期聚焦“高端医疗装备竞速跑”,近日录制并上线,4家科创板医疗装备龙头企业嘉宾直面行业高热话题。

  参与录制的嘉宾包括联影医疗控股股东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奕瑞科技董事长、总经理顾铁,惠泰医疗董事、首席财务官戴振华,山外山董事长、总经理高光勇。东方证券研究所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伍云飞担任本期节目主导嘉宾。

  “科创尖端、硬客前瞻”!《沪市汇·硬科硬客》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共同打造的、高度融媒体的高端访谈栏目,栏目旨在为“硬科技”发展标志性灵魂人物构建深度交流的空间,让创业科学家、企业家进行经验总结、路径复盘、行业展望以及建言献策,进一步引领、助力科创板产业链生态不断完善,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产设备在全球竞争中占位如何?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医学装备市场规模达1.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4%,保持世界第二大单体国家市场。在2023年全球医疗装备企业100强榜单中,中国有10余家医疗装备企业上榜,并且排名有一定上升趋势。

  “进入全球百强医疗装备榜单中国企业的市场占比和数量增加,是一个必然趋势。”高光勇认为国内企业发展提速的原因有三,其一是国内制造业体系日趋完善,国家自主创新技术不断沉淀,国产替代加速;其二是随着一大批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的相关企业崛起,加之资本市场的助力,中国巨大的市场红利释放;其三是中国的一大批优秀工程师的成长成熟。

  “虽然可能现在国内的企业,特别是像耗材类的领域体量偏小,但是国内企业的增速确实比国际企业的增速要快。”戴振华介绍。

  “PET/CT市场国产占有率从过去很低或者几乎没有到接近50%的水平;PET/MR国产占比已经超过2/3了,到了67%的水平。”薛敏肯定国内医疗设备行业进步的同时表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上述进步与我国的市场地位并不匹配,中国企业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薛敏认为,在高端影像装备领域国际巨头在全球市场范围内仍占主导地位,因为国内企业出海时间还非常短,积累不够,在体系上仍有较大差距。

  “而在一些产品线上,国内企业已经在技术上实现赶超。”顾铁表示,国内企业在X光CT这一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奕瑞科技成立13年以来,在X射线的细分行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掌握了很多底层技术,也建立了平台化的研发,产品迭代速度非常快。”

  与此同时,顾铁也认为,在一些影像设备的核心部件领域,国内企业和国际巨头还有一些差距,未来仍需继续追赶。

  “在高值耗材尤其是电生理领域,目前国内仅仅是开始追赶的起始阶段,行业增速也在20%以上,所以这个行业是非常诱人的,但是技术门槛也很高。”戴振华表示,未来电生理有很大发展空间,惠泰医疗第一步在国内通过三、五年时间能拿到一定的份额,第二步再打开国际市场。

  高光勇以山外山重点布局的血透领域为例做出进一步说明,据他介绍,血透领域主要分为设备和耗材,山外山血透设备的国产化率目前超过20%,血透耗材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50%-60%。

  “山外山的血透机跟进口的产品在功能和疗效上基本持平,但是在品牌、体系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上肯定还有很多要努力。”高光勇表示。今年山外山还在持续加码重症领域,要把市场夺回来机会还是有的。争取能够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整体的全面超越。

  薛敏建议要借力而为,借助整个市场的大好发展形势,包括最近的设备更新等政策利好。薛敏再次强调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企业还是要坚持走好自己的发展道路,尤其在技术创新上要继续发力。

  “第一方面要有自信,第二方面坚持继续把技术、产品做好。这两点做好了,我相信中国的企业在世界百强榜单中的表现会进一步提升。”薛敏表示。

  赶超国际巨头后发优势何在?

  公开数据显示,在全球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国际巨头市场份额占比超过80%。中国高端医疗企业最近几年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与国际跨国企业相比差距明显。

  财信证券研报显示,由于相关基础学科和制造工艺的落后,我国医疗器械仍集中在中低端品种,高端医疗器械主要依赖进口。

  据高光勇介绍,国产高端医疗装备在化工原材料、传感器、芯片等领域还存在部分“卡脖子”现象。在血液净化领域,国产跟进口品牌的主要差距在原材料、工艺细节和品牌影响力三个方面。

  关于下一步追赶国际巨头的方向,高光勇认为有两个――品牌影响力和工艺细节,他表示两个方向的追赶都需要时间,需要长期沉淀,但是国内也有追赶的后发优势,可以站在国外品牌的肩上。

  戴振华认为国产品牌与国际跨国巨头之间的差距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规模,营销网络、技术工艺的积累,以及整个研发体系和研发管理思路等。

  “我们在局部领域已经赶上来了,看到了一条缩短与国际巨头差距的路,再有5-10年时间的积累,应该可以明显缩小差距。”戴振华表示,目前迈瑞医疗已经控股惠泰医疗,惠泰医疗对未来5年后的业务有信心。

  在核心零部件领域,顾铁介绍,奕瑞科技的平板探测器已经走到了世界最前列,不管是产品的技术、质量、产能各个方面,都是国际领先的。

  “在CT探测器领域,实际上我们也是在追赶,像GOS硫氧化钆、闪烁体陶瓷这些材料原来处于‘卡脖子’困境,被日本日立、东芝等海外企业垄断。”顾铁表示经过多年努力,奕瑞科技解决了材料问题,也跟联影医疗达成了合作。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球管核心零部件领域仍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高端CT球管。顾铁表示,联影医疗与奕瑞科技都在朝这一方向努力,希望能填补国内空白,解决供应问题。

  薛敏肯定了国际友商品牌力之强大和运营体系之健全,同时对迎接挑战也充满信心。

  “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拓展国际市场时一步一个脚印,通过提升创新水平和加快创新速度,加上市场运作能力不断加强,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用5-10年的时间进入世界一流梯队的。”薛敏再次强调了自信和坚持走创新道路的重要性。

  国家政策带来哪些新机会?

  近年来,“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政策出台。

  国家在推出一系列鼓励医疗设备创新发展的相关的政策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区域均衡布局以及设备的更新。

  “以往血透在二级以上医院才能治疗,现在已经下沉到乡镇医院和社区医院,而重症治疗设备CRRT向下纵深推进到了县级医院和一些专科医院。”高光勇认为,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政策有利于推动国产医疗设备的快速发展和高增长,对零部件厂商来说是非常好的机会。

  “总体来看,设备更新政策会让整个行业市场规模在未来三年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我们也在积极整合一些设备更新计划参与其中。”薛敏表示。

  “以往平板是从海外进口的,一个可能几十万元,基本装在一些大医院、三甲医院。”顾铁认为奕瑞科技过去十几年的发展受益于国家的政策,目前在DR领域的市场份额超过70%,“一方面我们开发了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政策要求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装机。这样一来,量就扩充了很多。”

  “‘以旧换新’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一个方向。原来普放的DR是一个静态的平板,我们可以换成一个动态的,做一些透视这样的新临床应用,对一些医院来说可能会有一些新需求。”顾铁认为,近几年的政策对零部件厂商来说机会大增。

  伍云飞总结,国家政策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期,重点可能会不一样,从分级诊疗,到医联体,再到县级医院建设等,每一波政策都会带来一些新的想象空间。

  出海是打开“天花板”最优解?

  随着我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产品及服务出海大势所趋。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出海进程加速。

  事实上,海外是占据全球近8成份额的超级大市场。

  薛敏表示医疗设备行业全球市场有两个特点,其一是中国市场目前占全球市场份额还不到25%,将近80%的市场在海外;其二是国际巨头在海外市场是非常强大的,他们的品牌影响力是上百年历史积累下来的,具备很完善的营销体系、售后服务体系、科研合作体系。

  在医疗器械领域,政府通过提供出口退税、贷款优惠等政策措施,为企业出海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内已陆续涌现出数个成功的药械企业通过自有品牌成功扩张出海的案例,这些企业分别走出了各有特色的出海路径。

  薛敏介绍,联影医疗拓展国际市场的战略是“高举高打”。他表示,必须要有好的产品、好的技术、好的维修服务体系,才能够真的做到“高举高打”。开始布局国际市场时,联影医疗是以高端产品,尤其以独有的产品来开拓市场,建立品牌。

  戴振华认同薛敏的观点,他认为要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企业,国际化是一个必选项,而国际贸易必须要追求品牌。

  戴振华表示,惠泰医疗的出海路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通过渠道进行销售;现在进入第二阶段,在当地找销售、建子公司;两三年后进入第三个阶段,到国外把产业建立起来。

  “一是通过销售网络的布局,二是通过海外工厂,未来还会建设海外的研发中心,来打开海外局面。”顾铁介绍了奕瑞的出海策略,表示坚持大客户的战略,在国内与联影、东软等企业合作,在海外与GE、西门子等企业合作,把产品带到海外市场。

  山外山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该公司境外收入增长率高达91.65%。高光勇总结,山外山在产品的性能、价格、服务上是“三位一体”的,再加上长时间的专注聚焦沉淀,才迎来了超过90%的海外高增长。

  “中国企业唯一破局的方式是整合并利用中国完整的工业供应链体系。中国市场大,应用场景多,通过技术创新,借助数字化、智能化不断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通过高性价比优势和成本优势,破局海外市场。”高光勇分享了海外业务高增长的经验。

  对未来10年充满期待底气何在?

  业内普遍认为,过去的十年,多数医疗装备公司都度过了高速发展的十年,在各自领域形成了较大突破,未来10年,该行业又即将迎来新的“黄金十年”。这背后有何底气?

  “过去十年是我国高端医疗装备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薛敏非常看好中国高端医疗装备行业下一个十年的发展,表示中国高端医疗装备的发展趋势仍会高速、高效发展,也会有不少企业利用自己的创新技术、创新产品来拓展国际市场。

  薛敏认为,后发优势是中国企业最大的优势之一。

  “尤其最近一些新技术的爆发,比如AI大模型、芯片技术、材料技术等,所有行业都会因为这些技术的爆发而发生变革。医疗装备领域更是如此,我们不仅要继续追赶,同时还要关注未来技术的发展。”薛敏强调,国产高端医疗装备公司不能在新技术浪潮下被甩下。

  “国际上,心血管市场也很大。”戴振华对未来十年同样充满期待,惠泰要做的就是把产品做好,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工业影像这一领域,日本基恩士公司是巨头,是‘幕后英雄’,给很多厂家提供装备或者部件,奕瑞也希望成为像基恩士一样的‘幕后英雄’。”顾铁表示,会坚持To B模式,希望能成为全球核心部件龙头企业。

  高光勇表示,山外山近几年一般都以50%左右的增速在高增长,随着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推进,以及耗材与设备的共进,山外山将会持续高增长。

  “科技创新是我们超越竞争对手,超越跨国公司的一个重要武器。科技创新会让山外山走向世界,是山外山成为全球一流品牌最核心的武器。”高光勇如是表示。(央广资本眼)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