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5-20 09:10:51 股吧网页版
【债市观察】长端利率总体震荡 曲线呈现陡峭化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5月20日电过去的一周(5月13-17日)债市先涨后跌、长端表现震荡,受特别国债发行和地产政策影响波动较大,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收2.31%。

  机构认为,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对债市偏利好,但地产政策与股债比价使得债市近期面临回调压力,当前市场对于政策仍有一定预期,短期内多空双方博弈可能依然激烈,但技术面给出的线索或指向震荡,利率难以大幅下行或上行。

  行情回顾

  上周,收益率整体维持低位震荡,资金宽松推动短端表现好于长端,1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大幅下行9.52BPs至1.6050%,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0.5BP至2.3060%,3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0.55BP至2.5670%。

  具体来看,上周一,4月社融数据不及预期,盘初债市情绪偏强,债市收益率震荡下行;周二,早盘央行OMO等量对冲,资金面宽松,国债期货高开高走,10年期国债活跃券围绕2.2850%震荡;周三,5月MLF平价等量续作,现券收益率短线上行后回落转向震荡;周四,资金面平稳宽松,现券收益率围绕2.3025%窄幅震荡;周五,央行主管媒体提及长期国债收益率在2.5%以上是合理区间,债市开盘表现偏弱,全天来看,资金面延续宽松,首只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落地,4月经济数据指向需求仍偏弱,但稳地产政策组合拳再度加码,债市表现分化。

  国债期货收盘上周五涨跌不一,30年期主力合约跌0.25%报105.42,10年期主力合约跌0.01%报104.25,5年期主力合约涨0.02%报103.325,2年期主力合约涨0.01%报101.71。

  上周,权益市场情绪修复,转债周内成交额放量,中证转债指数(000832)上周一以402.16开盘,周五收报于402.39,下跌0.02%,全周成交2025万手,成交金额3153亿元,环比增加240亿元。

  一级市场

  上周,据新华财经统计,全市场共发行267只债券,总规模9392.08亿元,环比增加2653.92亿元。利率债方面,国债发行3007.70亿元,环比增加491亿元;政金债发行1620亿元,环比增加151.5亿元;地方债发行1088.18亿元,环比减少606.82亿元。

  5月17日,财政部发行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期),发行期限30年期,发行规模400亿元,加权中标利率2.57%,全场认购倍数3.90倍。

  整体而言,机构认为首期特别国债发行较为平稳,投资者认购热情向好,也有助于后续特别国债发行认购。

662647df5d974fd380f795aaaa5b8e8c.png

  信用债方面,上周共发行3676.2亿元,环比增加2618.24亿元,其中非银行金融债环比大幅增加1163亿元,当周无企业债发行。

  一级发行方面,本周(5月20-24日)将发行利率债6700亿元左右,其中财政部国债发行4500亿,包括91天贴现国债、1年期、5年期、10年期国债和20年期特别国债;预计政金债发行1500亿;地方债目前公告发行规模为700亿。

  公开市场

  上周央行投放依然偏谨慎,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均衡偏宽松,主要回购利率小幅下行。央行上周共开展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和1250亿元MLF操作,公开市场实现“零投放零回笼”。

  当前资金面仍是较为宽松充裕的状态,资金分层、期限利差现象已基本消失,R和DR、隔夜和七天的资金利率均较为接近,R007和7天OMO利率大致持平,但后续宽松货币政策仍有望落地,M2增速中期预计上行、资金利率仍有下行空间。

  海外债市

  上周一,在缺乏数据的情况下,美债收益率收低;美国3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下调后,美债收益率周二收低,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4月意外升温的影响;周三,美债上涨,收益率跌至一个多月来的最低水平,此前4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通胀数据低于预期;美债收益率周四收高,10年期和3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4月初以来最低水平反弹。

  周五,2年期美债收益率从周四的4.78%上升5BPs至4.83%,周下跌2BPs;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周四的4.38%涨4BPs至4.42%,周下跌6BPs,3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4BPs至4.56%,周下跌7BPs。

  欧债券收益率上周五上涨,欧洲央行和美联储官员对宽松货币政策持谨慎态度。10年期德债收益率上升6BPs至2.506%,当周下降1BP。10年期意债收益率上升5BPs至3.796%。

  要闻回顾

  优化“互换通”机制安排促进中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为进一步促进内地与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协同发展,构建高水平金融开放格局,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金融管理局在充分总结“互换通”运行经验、认真听取境内外投资者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支持“互换通”机制安排进一步优化。

  5月15日,工商银行(601398.SH)发行2024年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非资本债券(第一期),成为TLAC非资本债券首单。同时,中国银行(601988.SH)也发布公告称,5月16日发行中国银行2024年TLAC非资本债券(第一期),本期债券基本发行规模为人民币300亿元。

  央行17日宣布,取消全国层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对于贷款购买商品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15%,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25%。这意味着不再区分“限购”和“不限购”城市,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下限统一下调。

  央行上海总部发布数据称,截至4月末,境外机构持有4.05万亿元人民币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约占总托管量的2.9%。据此计算,当月增持约500亿元人民币债券,为连续第八个月净增持。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5月17日明确,新发行的30年期特别国债符合国债期货可交割券条件,将纳入30年期国债期货可交割券范围,用于国债期货实物交割。

  重要数据

  美国财政部15日公布2024年3月美债持仓数据。有14个国家和地区选择增持美债,合计增仓幅度为1199亿美元。截至3月末,外资持有美债共计80918亿美元,目前美债的海外持仓中,47.14%为各国/地区官方持有,而在官方持仓配比方面,中长期美债占比93%。具体来看,3月份,前十大美国海外“债主”当中有7位增持、3位减持。其中,减持较为显著的是中国和比利时,减仓幅度分别为76亿美元和29亿美元。与之相对,英国、卢森堡和日本大幅加仓,当月增持幅度分别为268亿美元、203亿美元、199亿美元。

  美国4月份的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显示出六个月来首次降温,这一迹象导致交易员们增加了对美联储未来降息的押注。目前,根据掉期市场的定价预计到9月份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超过了85%。

  5月17日,央行下调了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自2024年5月18日起,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调整为2.35%和2.85%,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第二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调整为不低于2.775%和3.325%。

  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其中,外贸发展向好态势明显,货物贸易跨境收支顺差保持较高规模,继续发挥稳定跨境资金流动的基本盘作用;外资积极配置人民币资产,4月境外投资者净买入境内债券、股票分别为1247亿和451亿元人民币。此外,4月跨境外币收支基本平衡,跨境人民币净流出增多,主要体现了人民币融资成本相对较低的影响。5月以来,内外部环境持续改善,跨境资金流动更趋均衡。未来,随着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持续增多,基本面对外汇市场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增强,有助于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更加均衡。

  机构观点

  中金固收: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和预期,助力经济发展转型。当前国内经济总体延续平稳运行,但经济内生动能有待增强,财政政策有必要依托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等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以保障持续发力来夯实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增强经济韧性,一方面在短期内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维护市场稳定,另一方面在长期内可以释放我国财政政策保持一定支出强度、延续积极基调的信号,传递我国维护稳定和长期发展的决心,也有助于提振内外部对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信心和预期。

  光大固收:下一阶段政府债券发行的提速将推动债券市场供需格局的转变。今年政府债券融资的总量较大,前期发行进度略偏慢,而前期少发行一些意味着后期就会相应地多发行一些。4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已强调“要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特别国债已开始发行,专项债的发行也正在提速。

  国盛固收: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债市面临的不确定性在逐步下降。特别国债以及房地产政策密集落地之后,后续重点关注在于房地产政策效果,以及专项债放量节奏。考虑到房地产政策发力到见效往往存在时滞,而且地产走强需要伴随利率下行。因而地产政策发力并不必然意味着利率调整。而专项债放量的同时,预计央行会降准进行对冲。因而随着政策不确定性的逐步落定,债市利空也将逐步兑现。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