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5-20 15:00:59 股吧网页版
占全球近七成!权威造船数据来了!
来源:中国基金报

  伴随着造船行业景气度高位运行,国内各大船企接单接到手软。

  5月20日,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造船新接订单量达到241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9%,占据全球总量的比例接近七成。

  从多家上市船企情况来看,在手订单早已饱满,“排期到2027年、2028年”的情况并不罕见。

  在机构看来,造船行业进入“过热”区间。在需求旺盛的卖方市场上,较强的议价权有望将船企带入业绩高速放量期。

  订单排至2028年

  从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1-3月,全国造船完工量123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4.7%;而新接订单量241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9.0%;截至3月底,国内造船企业手持订单量1540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4.5%。

  新接订单大幅增长也令国内船企市占率持续创新高。在前三月,国内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到全球总量的53.8%、69.6%和56.7%。

  实际上,在2023年全年,国内造船新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占全球新接订单总量的66.6%。不难看出,这一比例在今年一季度持续提升,已经接近七成。

  而且,今年一季度,国内分别有6家、5家、6家企业进入全球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的前10强。

  从国内情况来看,几乎每家造船企业都处在订单饱满状态。

  国内造船龙头中国船舶近期表示,根据克拉克森数据统计,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累计成交新船订单353艘、2730.9万载重吨,新船成交同比增加10.9%。“公司目前订单排期已至2027年、2028年。”

  而中船防务也透露,公司手持造船订单饱满,交船期最远已排至2027年,未来将持续通过优化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规划、压缩关键节点周期、提升船坞使用效率及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等方式,进一步释放产能。

  江龙船艇也在其年报中披露,2023年新签订单26.1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28.75%,公司在手订单26.49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20.93%,“2023年新签订单及2023年底在手订单均创历史新高”。

  “朱格拉周期”驱动

  不难看出,整个造船行业正处在高景气度区间。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此前数据,行业整体生产保障系数已经超3.5年。从产能利用率角度看,2023年年底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CCI)达到894点,进入“过热”区间,重点监测造船企业多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

  基于当前船企高饱满订单,中国船舶工业协会预计2024年CCI将继续保持在高水位。在业内看来,当前国内造船企业“量”的瓶颈更多在于“产能”,而非“需求”。

  众所周知,造船行业属于典型的长周期行业。在国投证券看来,本轮造船大周期的显性驱动为船队报废和损坏,即“朱格拉周期”。

  该机构表示,2000年初开始的上一轮造船顺周期距今已超20年,这也意味着新一轮“老船更新”来临。更重要的是,全球减碳目标下船舶动力端的“绿色化”变革,以及趋严的航运业减碳指标将加速催化此轮老船更新。

  “考虑船舶20至25年的自然使用寿命,2000年以来新造的船舶已经从2020年开始加速进入老龄化阶段。”该机构分析。

  数据显示,结构性三大主流船舶船龄运力角度看,到2023年,干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轮的平均船龄分别为10.6年、11.5年、11.6年,干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分别有7.9%、20.1%、10.9%的船只船龄超过20年。

  另外,2023年全球油轮、散货船、集装箱船存量运力分别为6.5亿、9.7亿、3.1亿载重吨,考虑船舶平均20-25年的正常使用寿命,即预计2023年至2028年油轮、散货船、集装箱船将分别合计产生13092万、7693万、3328万载重吨更新替换需求。

  其中尤以油轮老龄化严重,更新替换需求迫切。

  订单向国内船厂靠拢

  从当前全球造船格局来看,活跃船厂主要集中于东亚地区。而中国船企的竞争力不断提升,令新增订单不断向国内靠拢。

  另外,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23年中国造船业绿色转型提速,LNG、甲醇动力绿色船舶订单快速增长,氨燃料预留、氢燃料电池等零碳船舶订单取得突破,新接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国际份额达到57%。

  根据中国船舶2023年年报显示,2023年,中日韩三国船厂共计承接新船订单1542艘、10547.3万载重吨、3945.7万修正总吨,载重吨和修正总吨的市场份额之和分别为97.1%和94.7%。

  其中,中国在散货船、PCC、LPG船领域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在油船领域竞争力显著提升,全年共承接新船订单1117艘、7294.6万载重吨、2492.7万修正总吨,以载重吨计同比上升 30%。

  韩国则专注于气体船、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船型,2023年新船订单共计218艘、1977.6万载重吨、1007.7万修正总吨,以载重吨计同比下降24.2%。但在绿色船舶方面,韩国全年新接订单中绿色动力船舶占比达到79.3%。

  而日本新船订单连续两年下降,日本2023年共承接新船订单234艘、1302.2万载重吨、445.2 万修正总吨,以载重吨计同比下降23.4%,订单依旧以散货船为主。

  迎收入、成本端双击

  在市场看来,鉴于当前国内船企订单高度饱和,行业实际已经进入卖方市场,这也意味着船企将拥有较强的议价权,且更倾向于选择高附加值订单。因此,头部造船厂订单结构预计也将得到优化。

  在造船成本端,国投证券一份研报分析,新船制造成本中近60%为原材料成本,其中受钢板价格影响更为显著。参考10mm/20mm上海造船板价格走势,高位2008年年中以及 2021年年中左右二者价格均超7000 元/吨,其间历史价格中枢基本在4000至5000元/吨,而当前造船板价格已位于中枢偏下的位置。

  该机构判断,2024年随着国内上市船企手持高价船订单的陆续交付,在当前成本端造船板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的背景下,船企盈利上行通道即将迎来收入与成本端的双击。

  实际上,以中国船舶为例,数据显示,2023年及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船舶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但2023年扣非净利润仍为负(-2.91亿元),但在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转正,为3.38亿元。

  自2012年以来,中国船舶扣非净利润已连续12年为负。从单季度表现来看,2019年以来,中国船舶一季度扣非净利也已连续5年为负。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船舶扣非净利首度转正,并连续保持两个季度。

  不少机构认为,因此随着订单结构优化以及高价船陆续交付,国内船企将进入业绩高速放量期。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