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5-22 21:55:29 股吧网页版
新“国九条”威力进一步凸显 逾半月15家上市公司或其实控人被调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崔文静

  “新‘国九条’威力进一步凸显,执行已经步入深水区。被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家数大增即为典型表现之一。”有受访人士如此表示。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2日,月内被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达到15家(包括实控人,一家上市公司涉多起立案调查仅记一次,下同),日均约1家;4月以来,被立案调查者则有30家,较去年同期增加76.47%。

  从立案调查原因来看,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是重中之重;其次为未在规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另有个别上市公司涉及操纵市场、内幕交易。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相较于往年,当前被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实控人呈现一大新特点:诸多实控人被监察委留置,涉嫌共同职务违法是其常见原因之一。

  另一值得关注之处在于:伴随新“国九条”后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及其实控人被立案调查,券商投行正在收到许多的上市公司“救急”求助,以期避免成为下一个立案调查对象。

  逾半月15家企业或实控人被立案调查

  新“国九条”明确:加强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监管;构建资本市场防假打假综合惩防体系,严肃整治财务造假、资金占用等重点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立案调查,被视为及时发现并整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乱象的高效环节。随着新“国九条”执行进入深水区,被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数量明显增多。

  截至5月22日19时,新“国九条”发布以来被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多达32家;逾半月来新被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更是达到15家,日均约1家。其中,仅5月8日一天,即有普利制药、*ST三盛、ST易联众、威创股份、浔兴股份、东旭光电、东旭蓝天7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

  在受访人士看来,当前立案调查上市公司家数增加,是新“国九条”执行进入深水区的典型表现之一。而在新“国九条”实施之前,被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数量的确明显偏少。

  Wind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4月11日,被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共计20家,而在1月至2月仅有6家。

  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看来,当前大量上市公司或其实控人被立案调查或留置,是我国资本市场严监管的集中反映。新“国九条”下,不仅要求对拟上市企业加强审核,更要求对已上市企业进行严格持续监管,尤其是要加强信息披露要求,加大监管处罚力度。在此背景下,审计机构加强对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内控情况等调查。更多上市公司及高管因信息披露违规、财务造假、股东资金占用等问题被出具非标意见、受到监管问询,甚至被立案调查,与当前上市公司严监管,尤其是紧盯与严惩上市公司“首恶”密切相关。

  涉嫌信披违规成立案调查重灾区

  Wind数据显示,4月1日至5月21日,被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共计34家。纵观这些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的原因,诸多特点显现。

  首先,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是重灾区,4月以来因之被罚者多达19家,占比过半。5月17日被立案调查的三家上市公司——盛屯矿业、佳云科技、ST华微,被立案原因皆为涉嫌信披违规。

  根据受访人士分析,信息披露违规是当前严监管的重中之重,也是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诸多严重资本市场违法违规乱象的共同特征。因此,在查实上市公司违法违规真实原因之前,监管往往以涉嫌信披违规为由对上市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其次,未在规定期限内披露2023年年报,成为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的第二大原因。

  年内未如期披露2023年年报的上市公司共8家,包括*ST越博、*ST三盛、ST华铁、东旭蓝天、东旭光电、威创股份、普利制药、中创股份。除今年3月13日刚刚上市的中创股份,其余7家上市公司均已因未能如期披露年报而被立案调查。

  记者了解到,伴随未能如期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悉数被调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上市公司正在受到监管更多关注,此类公司后续被启动立案调查的概率相对较大。有鉴于此,部分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上市公司已经主动寻找券商投行,寻求“救急”之策,以期采取措施最大限度降低被查风险。

  再者,相较于往年,近期被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实控人、董事长明显增加,并且其调查主体大多为监察委而非证监会。4月以来被各地监察委留置的上市公司实控人已有至少7位。具体原因方面,包括涉嫌共同职务违法、严重职务违法、渎职犯罪等。

  与此同时,涉嫌操纵市场、内幕信息交易等,也成为部分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的一大原因。

  此外,受上市公司严重违法违规牵连,个别中介机构被立案调查。典型如东吴证券,其因涉嫌国美通讯、紫鑫药业非公开发行股票保荐业务未勤勉尽责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问题公司”找券商投行“救急”

  伴随被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数量日渐增多,一些尚未被调查、自知企业存在问题的上市公司实控人、主要股东、高管“坐不住了”,主动找到券商投行,寻求“救急”之策。

  有券商投行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找其“救急”。这些公司情况各异,有股价持续跌破1元,希望拉升股价的;有大股东股权被司法拍卖,二股东担心上市公司被特别关注而来求救的;有国企上市公司因为资金被主要股东长期占用不归还,上市公司被派驻工作组检查,高管寻求解决之策的……

  概括而言,此类寻找投行求助的上市公司面临一大共同特点:公司本身触及新“国九条”实施后的监管红线,并且短期调整难度较大;相关负责人或担心被立案调查,或担心明年退市新规实施后被强制退市。因此,向券商投行求助,寻找“救急”之策,成为此类企业的共同选择。

  令此类上市公司更为担心的是,当前的立案调查数量大增,恐怕是长期趋势而非短期现象。

  根据田轩分析,从现有立案情况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情况来看,随着监管对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内部管理水平等要求的提升,审计标准的进一步严格,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违法、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违规增减持等行为被立案调查将成为长期趋势。

  田轩认为,这些措施将更加有利于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及时揭示问题企业,强化退市执行力度,将“僵尸企业”、害群之马清出市场,倒逼上市公司提高持续经营能力,加强内控管理,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此外,通过加强立案调查,提升整体处罚,加强监管与司法体系的协同,促进资本市场制度完善,并将警示上市公司及“关键少数”,扛起责任,从公司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长远谋划,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引导市场走向长期价值投资。

  不过,田轩同时提醒,当前上市公司及其实控人被立案调查,短期内可能会给上市公司及市场表现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应该谨慎把关,在进行认真核实的基础上,严格规范立案审查流程,并及时向市场进行信息披露,缓解市场情绪。同时,要引导投资者对正在接受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谨慎投资,坚决打击趁机进行短线投机、恶意炒作、扰乱市场的行为。

  此外,对上市公司及高管被立案后证实有明显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严格处理,提升对不法获利者的罚没金额,并对接刑法要求,加大刑事处罚力度,对市场形成有力震慑。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