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11 18:49:20 股吧网页版
半年考核将近 6月信贷仍要靠票据?市场降息预期升温
来源:财联社

  进入6月中旬,市场对信贷预期走弱和资金利率走低的判断,进一步提升本月公开市场降息的概率。

  6月11日,某股份行深圳分行资深信贷人士对财联社表示,节后分行刚召开会议力推贷款投放,目前任务指标缺口比较大,主要因素是一般企业需求意愿不足,科创企业容忍度低,政信客户竞争又大,其他银行情况大致如此,可能大行情况稍好。预计6月行业整体会冲一下票据。

  同日,深圳某券商固收首席对财联社表示,从目前票据交易和利率市场走势来看,6月份的银行信贷投放有点吃力,利用票据来维持和增加贷款规模的情况可能会比较明显。

  事实上,票据冲量从5月下旬已经有端倪。

  光大证券分析师王一峰6月10日发布报告表示,5月份票据承兑、贴现发生额环比4月明显提升,贴现承兑比85%,创历史新高,票据需求较强。预估今年5月表内贴现规模在去年较低基数上同比多增,票据融资对信贷增长形成较强支撑。

  6月10日,广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倪军团队分析认为,考虑到5月经济金融数据相对偏弱,且资金利率已开始低于政策利率,预计6月公开市场降息概率提升。

  经济继续恢复,5、6月信贷实际需求偏弱

  对于即将公布的5月份经济数据,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团队预计,5月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放缓,同比增速将由4月的6.7%回落至6.0%左右。5月官方制造业PMI回落至49.5%,重回荣枯线下方,连续两个月回落,弱于季节性。

  在5月份投资方面,基建投资:预计由1-4月的6.0%回升至6.4%左右,制造业投资:预计由1-4月的9.7%回落至9.5%左右。

  对应到信贷表现,光大证券王一峰认为,工业生产恢复弱再叠加随着停止存款“手工补息”,部分存款归还贷款导致对公贷款扩张放缓,部分企业提款意愿下降。这一环境下,预计5月法人透支、信用证、福费廷等对公短贷冲量力度加大,较低基数情况下同比多增。

  民生银行报告还认为,5·17新政对市场交易量的提振尚不明显,居民购房意愿和房企拿地意愿仍然偏弱,市场继续筑底。预计房地产开发投资由1-4月的-9.8%扩大至-10%左右。

  王一峰也预计5月份信贷“对公相对稳、零售比较弱”,不过,王一峰认为“5.17”房地产新政落地有望提振房地产销售活跃度,助力按揭贷款投放增长。

  但考虑到当前新发放按揭贷款利率同存量利差明显走阔,早偿压力将再度抬头,预计5月按揭贷款净增读数仍不乐观。

  信贷增量靠冲票据

  6月11日,某农商行佛山分行支行人士表示,虽然有要求贷款均衡投放,但是6月是年中节点,银行还是要尽早投放早受益,越晚投放计提越多,侵蚀利润,因此指标完成时点数对分行压力还是很大。

  万德数据显示,国股行半年期转贴现利率在4月29日触底1.24%,此后攀升,至6月初突破1.40%,其他品种利率走势雷同,显示银行当下倾向于持有票据。

  广发证券倪军团队认为,进入6月初票据利率维持中低位,仍低于同期限存单利率,预计信贷供给大于需求,6月信贷或仍同比少增。

  上述股份行人士表示,总行的角度肯定不希望冲票据,还希望通过对公投放加大来增加存款、代发等综合收益,保证下半年的利润收入来源。但是,从基层来看,任务缺口过大,有时候很难兼顾。

  该人士表示,目前监管和交易所对票据交易有所收紧,云信类票据期限限制到半年、科技企业全部上征信等,目的是压缩空转融资票、企业三角债,防止帐期越来越长。

  在需求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广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倪军团队综合分析认为,考虑到5月经济金融数据相对偏弱,且资金利率已开始低于政策利率,预计6月公开市场降息概率提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