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13 07:47:29 股吧网页版
十余款国产手术机器人已获批上市 百亿赛道如何突围?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李潇潇

  “手术机器人这片海已经不太蓝了,还有一些企业在拼命进入。” 6月12日,手术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论坛期间,复星医药(600196.SH;2196.HK)董事长吴以芳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上述观点。

  无论是政策端还是产业端,辅助医生开展各类外科手术的手术机器人近两年成为热门话题,国内外知名医疗器械公司在中国也已有布局。光大证券研报指出,2021年后国产手术机器人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22年至今有十余款国产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计2025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285.1亿美元,2030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619亿美元。中国手术机器人起步较晚,自2017年至2021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由8.8亿元增长至近41.9亿元,预计2025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到188.8亿元, 2030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687.2亿元。

  随着玩家增多,手术机器人的竞争颇有红海趋势,但另一面是,国内手术机器人的装机量与国外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在这条百亿赛道,谁能脱颖而出依然值得期待。

  手术机器人到底有何价值?

  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其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开放外科手术、微创外科手术和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简单来说,手术机器人可以通过各种算法和机械装置,将医生的手部动作转换为手术器械在患者体内稳定、精准的微运动。

  目前,手术机器人已逐步应用在普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多个科室。根据使用场景不同可分为腔镜机器人、骨科机器人、泛血管介入机器人、经皮手术机器人等。对于患者而言,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可以实现创伤小、恢复快等效果。对于医生而言,手术机器人可以减少手术效果对医生从业经验和技术的依赖。

来源:光大证券研报

  在手术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论坛上,有国内外科医生提到,手术机器人对外科治疗的更加精准、更加微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延长了外科医生的职业生涯。过去外科医生到了60多岁可能因为手抖就停止了手术工作,但现在有了手术机器人辅助可以继续手术。当前,已经有外科医生借助手术机器人进行远程手术,未来期待手术机器人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面向缺乏优质医疗资源的地区,如此将造福更多患者。

  监管部门也看到了手术机器人的价值,不少地方已经出台利好政策推动其发展,涉及审批、配置、医保、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尤其是在医保方面,2021年4月,上海将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进行前列腺癌根治术、肾部分切除术、子宫全切术和直肠癌根治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同年8月,北京也将“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医保甲类)作为辅助操作获得政府定价,并与“一次性机器人专用器械”共同纳入北京医保支付目录。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随着手术机器人多应用场景落地、叠加《“十四五”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规划》公布、医保扩大报销范围,手术机器人行业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本土设备集中上市后将积极展开市场教育,国产替代确定性强。

  百亿手术机器人赛道如何制胜?

  中国百亿手术机器人赛道不仅吸引了美敦力、史赛克、西门子医疗、强生等知名跨国企业,国内也有不少企业已经加入其中,包括微创机器人(2252.HK)、思哲睿、天智航(688277)、威高骨科(688161)、精锋医疗、键嘉医疗。

  以骨科手术机器人为例,威高骨科(688161)在2023年财报提到,目前骨科手术机器人呈现多强角力的局面,美敦力的 Mazor机器人、史塞克的MAKO机器人、天智航的天玑机器人都是获得国内临床医生广泛认可的骨科机器人。

  2017年,美国直观医疗与复星医药共同注资成立直观复星医疗器械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简称“直观复星”)。目前,直观复星已经推出两款手术机器人产品,包括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和Ion支气管导航操作控制系统。其中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经服务超54万名中国患者,在全国300多家医院落户,累计装机量已超380台。

  对于当前国内手术机器人的竞争态势,吴以芳指出,手术机器人市场的蛋糕非常大,整个市场还没有真正完全放量,手术机器人安装的总台数还比较少。竞争客观上会促进技术的进步,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进步。

  直观复星CEO潘小峰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有更多的竞争对手进入这一赛道是件好事。大家可以共同促进这一行业更加蓬勃发展。在潘小峰看来,手术机器人不只是一个机器,还有围绕机器的一系列器械,还有培训体系,这一系列东西都说明手术机器人领域的投入是巨大的。刚进入这一赛道的企业还面临很多未知的挑战,但像直观复星,已经踏过很多坑,形成了自身的竞争力。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一方面看好背靠大型医疗集团、产品研发及商业化经验丰富、具备资金及渠道优势的平台型公司,这些公司的各产品管线陆续贡献收入,中长期将探索出海销售;另一方面,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产品性能出色且具备性价比优势的国产公司,有望从单一产品做起,稳步提升市场份额,并逐步丰富产品布局。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