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16 09:49:10 股吧网页版
关注河南旱情④丨如何进行秋粮播种?旱情还将持续多久?
来源:海报新闻

  近期,河南持续高温少雨,多地旱情快速发展,对秋作物播种、安全生产和群众生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作为我国的粮食主产区,据统计,目前河南因旱不能播种面积323万亩。当前,河南各地正全力组织抗旱抢种、抗旱浇灌等工作。

  河南旱情这次有多严重?

  近日,海报新闻记者采访了河南多地的农民。在周口市商水县的村民张先生因干旱而每日发愁。他告诉记者,当地已经1个多月没下过雨了,村民们只能顶着烈日浇地,河水抽干了就用井水,但是由于持续的高温,早上浇过的土地,到了下午,地里的水分基本就被晒干了。

  而在外地打工的时女士,得知家乡遭遇旱情后,专门从浙江赶回老家周口市鹿邑县,帮80岁的爷爷浇地抗旱。

  “现在浇地根本不分时间,也不分昼夜。”时女士表示,村里的机井是附近几户村民共用,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地抗旱,为了不耽误时间,排到哪户时,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要尽快把自家的土地浇灌一遍。

  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政策和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赵明正分析,从常年平均情况来看,河南地区6月上旬中旬一般都因为降水稀少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但本次旱情与以往相比,呈现三大特点——高温更加极端、40℃以上地区面积大、降水偏少叠加高温,导致旱情比较严重。

  秋粮播种该如何进行?

  据河南水资源测报统计,今年1月1日8时至6月14日8时,河南省平均降雨量166.5毫米,较多年平均值(213.2毫米)偏少2成多。5月以来,全省平均降雨量23.4毫米,较多年平均值(91.0毫米)偏少7成多,其中豫东、豫南7市偏少8~9成。

  面对旱情,秋粮播种该如何进行?河南省应急管理厅防汛抗旱处处长杨文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河南的夏播工作从5月28日大面积开展以来,截至6月13日,已播种面积为7915.2万亩,虽然夏播工作大头落地,但经过初步统计,目前河南全省因旱不能播种的面积达323万亩,若未来持续无有效降水,夏播进度将会进一步放慢。

  对此,河南接连印发了《关于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切实做好抗旱播种保苗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就抗旱播种、田间管理、旱情监测、水源调度等提出要求,并启动了省级抗旱应急四级响应,14个省辖市先后启动本地区抗旱应急响应机制。

  同时为切实提高抗旱水源利用效率,截至6月13日,河南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此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近期,河南省财政专门安排了3000万元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人工降雨是否可行?

  与旱情同至的,还有大范围高温的侵袭。6月13日,河南多地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郑州、安阳等地的最高气温甚至超过了40℃。这次高温天气从6月9日开始,预计会持续至18日,不少网友通过社交平台,向当地气象局留言请求实施人工降雨。

  对于河南当前是否适合进行人工降雨的问题,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的高级工程师沙修竹在13日进行了解答。她解释说,人工增雨并非无中生有制造雨水,而是一种在特定天气条件下利用科技手段促使大气局部降水增加的方法。这涉及将催化剂送入云层中,加速小水滴汇聚成大水滴,最终实现增雨目的。

  然而,并非所有云彩都适合人工增雨操作,实施前需满足三个关键条件:一是云层足够厚以提供水滴成长空间;二是云内水汽充足并保持循环;三是是否存在上升气流帮助水滴在上升中不断增大直至降落成为雨滴。

  河南省气象局表示,鉴于近期高温干旱的状况,气象部门正密切监控天气变化,积极筹备人工增雨工作,一旦有机会就会全面开展飞机和地面的人工增雨作业。

  旱情还将持续多久?

  据河南旱情会商研判,6月24日前,河南省无大范围有效降水。随后到7月上旬,河南省降水逐渐增加,旱情有望得到一定缓解。

  抗旱的关键在于用水。据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消息,黄委科学统筹黄河汛前调水调沙和下游抗旱灌溉用水需求,加大下泄流量。自6月12日20时起,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加大至1000立方米每秒,全力保障下游灌区灌溉用水和应急抗旱。6月份以来,河南33处引黄灌区累计引水1.51亿立方米,累计灌溉面积157.59万亩次,累计补源面积26.36万亩次。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