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16 10:10:20 股吧网页版
祝希娟:永远向前进的“南国琼花”
来源:南方日报

  从20世纪60年代的《红色娘子军》《燎原》,到近年主演的《大雪冬至》《空巢》,几乎每个时期,祝希娟都兢兢业业地活跃在电影大银幕上,饰演过的角色数不胜数。她在《红色娘子军》中饰演的吴琼花,性格坚毅、英姿飒爽,至今仍深入人心,成为几代人难以忘怀的经典银幕形象。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电影开拓者之一,祝希娟将电影、电视作为终身坚守的事业,在超过半个世纪的从艺生涯中,她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创作方法——她认为“体验”的目的是为了“体现”,二者都是为了“性格化”。

  琼花生于南国,花大如盘,洁白如玉。今年已86岁的祝希娟日前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独家专访,她依然精神奕奕,思维敏捷,每当说起当年拍摄过程中的细节,还有在深圳电视台创台初期的种种艰辛与成就,她如数家珍,清晰如昨。访谈中,祝希娟的影视人生,也恰如一部精彩纷呈的电影跃然眼前。

  新中国第一位“百花影后”

  南方日报:您是从小对表演就有兴趣吗?

  祝希娟:我姐姐在复旦大学上学时,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宣传演出队成员,演出配合时事的各种节目。我总是好奇地跟在姐姐身边,剧中若需要儿童角色我就会马上顶上。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全家回到了上海。读中学时,我参加了学校的话剧组。14岁那一年,昆仑影业公司正在筹拍反映儿童成长的电影《为孩子们祝福》,在报纸上刊登了招聘儿童演员的启事。我意外被前来挑选演员的赵丹导演选中,有幸在这部电影中饰演了一个没有名字的小学生,与曾经演过三毛的小演员王龙基配戏。

  南方日报:是这次不经意的“触电”,让您下定决心报考上海戏剧学院的吗?

  祝希娟:是的。那是1957年,我高中一毕业就如愿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大二那年,学校的剧场正准备上演现代话剧《在和平的日子里》,而这部剧恰好是我所在班级的实习演出。当时,我和一个男同学在后台排一场吵架的戏,被来校为电影《红色娘子军》选角的谢晋导演正好看到,他当即选中我饰演吴琼花。原来,谢晋导演对吴琼花这个角色的要求是:要有一双大眼睛,而且不是温柔的那种,而是“火辣辣的、充满仇恨的大眼睛”。

  南方日报:您塑造的吴琼花形象质朴,表演充满激情,您是怎样诠释这个人物形象的?

  祝希娟:在我眼里,吴琼花是一个敢于冲破旧社会牢笼,自救、自立、自强的女性形象,后来也成为一代影迷心中的革命英雄和青春偶像。我们进剧组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实地体验生活。海南岛琼海县是当年娘子军战斗过的地方,我们在那里听娘子军连连长冯增敏讲故事,和当地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学习。每天清晨6点钟起床,然后参加军训、打靶、急行军、露营,日程排得满满的,直至太阳落了山才回到驻地。

  大约经过一个多月的实地体验,我好像脱胎换骨了一样,脸被晒得脱掉了一层皮,皮肤也晒得黝黑。我看着镜子,感觉心里有了底。就像谢晋导演所说的那样,是“上路”了。吴琼花的形象在我心里渐渐有了雏形,且越发清晰起来。

  《红色娘子军》上映后,在观众心里,吴琼花这个名字成为“意志”和“热情”的代名词。电影主题曲中有一句歌词,“永远向前进”,不仅是我个人的座右铭,更成为全国人民的座右铭。

  南方日报:1962年,您因主演《红色娘子军》获得了“最佳女演员奖”,成为新中国第一位“百花影后”。您还记得当年颁奖时的情形么?

  祝希娟:当年没有隆重的典礼,也没有华丽的舞台,获奖者只得到了一幅郭沫若先生的题诗作为奖状。郭沫若先生出席活动,还向我赠送了他自己的诗作:“出死入生破旧笼,海南岛上皆东风。浇来都是英雄血,一朵琼花分外红。”颁奖会当晚还举办了一场舞会,舞会进行到一半时,人群里一阵惊呼,我做梦也没想到,竟然是周恩来总理亲临现场。

  南方日报:就是在这一年,您成为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

  祝希娟:对于我们这一辈来说,这是中国电影历史上的第一次“造星运动”,评选是周总理亲自批下来的。评选结果出炉后,《红色娘子军》剧组有三个人入选,陈强老师是入选演员里唯一演反派的,而我是年龄最小的一个,那年只有24岁。

  2012年,我萌生了给当年的“22大电影明星”拍摄一部电视专题片的想法,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的资金支持,由我来担任制作人。专题片共拍摄23集,第一集讲述“22大电影明星”的诞生始末,之后每一集时长25分钟,分别聚焦一位影星。许多单位和个人听说要拍这套专题片,都无偿地提供资料和拍摄场地,尽一份力量,比如中国电影博物馆、上海电影博物馆、南通赵丹纪念馆,以及上官云珠、孙道临家乡的电影纪念馆等,我特别感动。我觉得做“22大电影明星”的抢救工作责无旁贷。

  和深圳一同经历成长

  南方日报:您有过两次“南下”经历,这对您的艺术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祝希娟:可以说,这两次“南下”改变了我的命运。第一次“南下”是从上海到海南岛拍摄《红色娘子军》;第二次“南下”是到深圳电视台工作。

  1983年,国务院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三个地方招聘一批中高级知识分子去建设特区。当时,我刚随中国电影代表团从意大利归来,正在考虑未来转型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电视行业还是个初生婴儿,我就想,何不转去做电视导演呢?兴许深圳这次招聘就是一个契机。就这样,不到24小时,我就决定举家南迁深圳。在当时,“闯深圳”的大多是热血澎湃的、20岁左右的年轻小伙和姑娘们,像我这样的“大龄拓荒者”,并不多见。

  南方日报:深圳那时候还在起步阶段,电视台也是新鲜事物。“万事开头难”,您一定面临过很多困难吧?

  祝希娟:我到深圳是在1983年11月。当汽车开到罗湖怡景花园对面时,我顿时傻了眼!那里只有一片荒地,全是芦苇,要不就是香蕉林或水塘,只有一幢四层房子,当时插转台办公室和宿舍都在里面,后来变成了电视艺术中心的办公室。深圳市领导非常重视人才,一定要我担任电视台副台长的职务,参与筹建深圳电视台的工作。这段激情燃烧的日子至今回想起来,我仍感到热血沸腾。

  电视台正式运转起来后,我开始招聘文艺工作者,全心全意发展深圳的影视事业。那时特区领导干脆把办公室搬到汽车上,经常在工地上跑,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当场就解决了。为什么深圳电视台建设得这么快?就是因为“深圳速度”!这个传统作风真的非常好。

  作为深圳第一批开拓者之一,我和同事们埋头苦干,开拓出一片文艺绿洲,也见证了深圳影视行业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1984年6月,我策划拍摄了电视单元剧《爱在酒家》,导演是郭宝昌,讲述了深圳酒店聘请香港人当经理的故事——一家电视台正式开台半年后就能拍电视剧,这在当时的中国是绝无仅有的。1985年,我又策划拍摄了电影《男性公民》,也是郭宝昌执导,讲述了深圳2万工程兵在基础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故事,反映他们在建设特区过程中的喜怒哀乐。1990年,深圳电视台成立了电视艺术中心,由我担任中心主任。随后,我全副身心推动电视剧创作,从各个角度去反映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们电视艺术中心基本上做到了一年一个“飞天奖”。曾经有一年,《特区少年》《超越生命》《大风警报》3部儿童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同时拿下了三个“飞天奖”。

  南方日报:您1998年退休,但是创作上却一直没有停步,2006年又在深圳重回影视行业。这是不是一种“深圳情结”?

  祝希娟:在深圳工作生活这么多年,这里是我的家。退休后,我在世界各地转了一圈,又回到了深圳。我和深圳是同时成长的,在这里我从中年走向成熟,这座城市也发展起来了。我能讲出深圳每一个地方的历史。

  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时,深圳拍摄了电视连续剧《命运》。我听说这是一部反映特区改革历程的电视剧,二话没说就接了下来,我在剧中饰演老干部文华。2006年,我又拍摄了名为《滑向未来》的故事片,讲述了深圳滑板青年的生活和爱情。片子的主创人员除了我以外,年龄都在35岁以下。2008年,《滑向未来》成为北京奥运会9部展播片之一,而且是深圳唯一入选的一部。

  南方日报:2022年3月,您荣获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荣誉。您是如何看待与广东的不解之缘?

  祝希娟:虽然我不是在广东出生,但可以说,广东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主演的电影《红色娘子军》就是在海南拍摄,那时的海南还属于广东省。影片中英雄儿女的形象深深铭刻在我心中,我决心向他们学习,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的事业。所以在获得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同时,我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虽然我已经八十多岁了,但我仍然希望能为祖国、为人民拍出更多、更好的影视作品,这是我们老一辈的心愿。生活是厚待我的,我很幸运。今天的青年演员,身处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更应倍加珍惜。

  南方日报记者刘炜茗

  特约作者张鸿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