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16 21:31:50 股吧网页版
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英雄的故事将不断被讲述
来源:上观新闻

  作为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片世界首映后,6月18日,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将正式在全国艺联上映。16日下午,电影艺术研讨活动在文艺会堂举行。研讨会进行的同时,上海歌舞团正在北京保利剧院为观众带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第618场演出。

  “今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电影的上映,既是向奉献青春和热血的先烈致敬,也表达了舞剧电影主创团队以创新赋能,拓展红色‘电波’IP影响力的诚意。”上海歌舞团团长王延说。“电波”精神永不消逝,这是上海这座“光荣之城”的红色印记。

从电影到舞剧,再到舞剧电影

  5月27日上海解放75周年之际,作为“光荣之城”2024上海红色文化季中“文艺影视”板块唯一一部市级重点电影项目,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曾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举行“致敬场”观摩活动。6月15日晚,“电波”剧组又走上金爵盛典的红毯。以舞蹈演员的身份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主演朱洁静难忘那一刻的激动心情,“穿着精挑细选的礼服,蹬着不太合适的高跟鞋,我们跟那么多影视明星走在一起。”

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的诞生,可以说是从电影到舞台,又回归电影的过程。“电波”的故事发生在上海。1948年12月30日凌晨,不幸被捕的我党地下情报工作者李白以一句“同志们,永别了!”的电文,敲下用生命捍卫理想信念的大无畏精神。1949年5月7日,李白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于上海浦东,时年39岁。20天后,上海宣告解放。

  李白烈士的事迹曾被多次改编成文艺作品,其中,1958年由孙道临主演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成为影响力极其广泛的中国影史佳作。2018年,上海歌舞团创排同名舞剧,先后演出600多场,成为上海知名的红色文化IP。郑大圣执导同名舞剧,“电波”的故事再度焕新表达。

  在朱洁静看来,从舞剧到大银幕,是一次从无到有的尝试。“最初知道要把舞剧拍成电影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可能吗?’今天坐在这里,是因为我们把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她说,以舞蹈演员的身份拍电影,导演的要求是生活化,“摘菜、听收音机,拍摄过程中我感受到‘生活’很难。上海给了艺术创作很大的包容度、创造力和可能性,我们站在上海城市的角度,做了一种非常棒的艺术的试探和碰撞。”

  研讨会上,导演郑大圣并没有多作发言,更多时候,他选择托着腮,仔细聆听专家、学者、观众对这部舞剧电影的评价。“我们就是以自以为可能的方式闷头在拍,希望听听大家的指正。”他说。

  在导演的创意下,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在保留舞台表演的主体呈现外,取景车墩影视基地、进驻LED虚拟摄影棚、选取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实景、排练厅环境等,并全面应用杜比全景声、4K超高清、MOCO(动作捕捉摄影机)、伸缩炮、LED虚拟摄影等技术等,从而将故事穿插于“实”与“虚”之间,创新地加以铺陈。

剧照

  “这部舞剧电影是近些年来上海主旋律电影的扛鼎之作、创新之作。”在上海影评学会会长、上海大学电影学院教授刘海波看来,影片之所以感人,要归功于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归功于1958年第一代电影人的电影首创,也归功于上海歌舞团艺术家们的舞剧改编,“它既是艺术的接力棒,又是红色精神的接力棒。舞剧电影打破了虚和实的界限,台上和台下的界限,演员和角色的界限,过去和现在的界限,实现了大量细节的捕捉与强调。”

  中国影评学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建强已经看了两遍电影。两次观影,他看到了舞剧电影的浪漫、洒脱,也看到了青春的活力,看到了红色的记忆,看到了弄堂的味道、家庭的氛围。“电影对这部红色经典进行了全新诠释,色彩绚丽夺目,加上美轮美奂的独舞、双人舞,把光影艺术和舞美艺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充分释放出中华传统美学的能量,也使舞剧的潜质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开掘。舞剧电影用超常的实践,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电影的生态,提升了中国电影的想象力、创造力。”

上海题材的中国价值

  这或许是讨论最热烈的一个研讨会。现场,学者专家们频繁地“抢话筒”,发言踊跃,铃铛声不停响起——这是为了提醒大家发言时不要超时。或许,这可以反映出这群专业的电影观众对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的认可。

  “我研究了一辈子电影,大概看了一万两千部电影。这部电影目前为止很难定义,它跟之前的舞剧电影很不一样,是全新的电影样式和风格。”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中国影协原秘书长饶曙光认为,在AIGC的背景下,电影正在重新诞生,“在这样一个与高科技抢跑的时代,中国导演应该有一种文化自觉和美学自觉,创作出更多有创新力和表意力的作品。在世界电影这个赛道上,要有信心跑在前面,推动中国电影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从大国走向强国。”

  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影协原主席任仲伦认为,当下探讨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或许要放在一个更重要的尺度上,去思考“上海题材”的中国意义和中国价值。近年来,“上海题材”屡创佳绩,文学作品有作家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影视作品有徐峥、马伊琍等主演的《爱情神话》,王家卫执导的《繁花》;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又为“上海题材”添了一份力量。“这几年上海题材接二连三地突破,产生全国影响力。《电波》把舞剧和电影的成功融合起来,双重的魅力得到双重的融合,获得双重的成功。”

剧照

  与会专家认为,舞剧电影上映后,应该进一步向高校、青少年等群体拓展,扩大这一红色IP的影响力。中国文联副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奚美娟回忆,她曾接拍过一部同一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在其中饰演一位母亲,“经典作品值得一代代艺术家去重新诠释和演绎,同时,当代年轻人对经典重现的接受度,也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建议推动《电波》走入高校,成为思政课的一部分,一个相对应的影像教材。后电影产品的开发也值得关注,应该把后续的效应放大。”上海评协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厉震林建议。

  “这部舞剧电影是一个多重文本,今天不是结束,也不是尾声。”在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作协副主席孙甘露看来,“从红色主题、上海的历史,不同艺术样式的转换等各层面来看,它都不是一个单一层面的叙事。它的价值在于不断地讲述、重塑,把这段历史不停地传递下去,这本身就是一个示范。”对于主创团队及更多后继者来说,“永不消逝的电波”这个关于英雄的故事,还将不断被讲述。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