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17 10:07:50 股吧网页版
如何克服投资中的“近因效应”?
来源:天天基金

  在A股市场上,市场短期的涨涨跌跌往往牵动人心。虽然轮动是大A的常态,但今年未免也轮得太快了点,都转成电风扇了。

  在过去几年,一些所谓的“投资主线”通常都能撑过至少一个季度,但细数今年以来出现的这些所谓的“投资热点”——高股息、AI算力、出海出口、低空经济、地产,鲜少有能延续超过一个月的行情。

  A股市场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某一个行业或板块表现了一段时间甚至几天,就会有人出来开始信誓旦旦地说这个会成为全年的方向,不持有这个板块,全年白干。

  每当这样的声音出现,就会让不少人对自身原本的判断产生怀疑和动摇。但在往往在这种时候跟随买入,非但不一定能在风口“起飞”,反而可能会变成给大家买单的“冤种”。

  在投资中犯这种错并不是因为你不够聪明或者技术不好,这背后其实是“近因效应”这个认知陷阱在作祟。

  一、我们的认知是如何形成的?

  近因效应,简单来说,就是指人在决策的过程中,非常容易过度地受近期事件的影响。

  A股投资里有句话:一根阳线改变情绪,两根阳线改变观念,三根阳线改变信仰,这其实就是近因效应最真实形象的写照。

  总是听人说,“人都是非常短视的”、“韭菜的记忆只有3秒”,这些话其实真的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想要知道近因效应为什么会产生,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记忆现象——系列位置效应(serial-position effect)。

  1885年,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在研究人类大脑记忆规律的事后,做了一个试验:他先是给试验的参加者看一组单词表,然后再让他们凭记忆不按顺序写下他们所记得的单词。

  他进行了多次同样的试验,但都得出相同的结果:列在单词表开头和结尾部分单词被记住的成功率更高,而中间的单词被回忆起来的成功率更低。

  对于开头部分的内容回忆成功率高的现象被称作“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对于结尾部分回忆成功率高的现象则称作“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首因效应比较容易理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还有个更通俗易懂的名字叫做“第一印象”,指人们通常对一个人最初接触时的信息形成“先入为主”的鲜明印象。

  而近因效应则是指在对某个人或者人整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已知信息对你产生的影响更大。

  1957年,美国心理学家A·卢琴斯的研究发现,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不同的刺激物依次出现的场合,印象形成的决定因素是后来新出现的刺激物。

  例如,在介绍一个人的时候,前面先讲他的优点,接着 “但是”,讲了许多缺点,那么后面的话对印象形成产生的效果就属于近因效应。

  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基金或者理财产品只要做出了比较亮眼的短期业绩,不管以前做得有多烂,都很容易给大家留下“好”产品的印象;相反,一些产品虽然长期业绩还不错,只要短期没有跟上涨或者出现了一些下跌,很多人就会开始对它产生质疑。

  二、近因效应和线性外推

  在资本市场中,近因效应对投资者认知市场和决策产生的影响更为显著:投资者会无意识地放大短期市场的重要性,使得对市场的认知出现偏差。

  正是因为近因偏见的存在,大多数投资者更倾向于“把趋势当朋友”。

  就像在抛掷硬币的游戏中,如果连续4次都是正面,那么你大概率会觉得接下来的一次还是正面。

  在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近因偏见可能导致市场出现过度的波动。

  在牛市期间,人们往往忘记了熊市的存在,很多人觉得最近涨了就认为会一直涨下去,出现过度乐观的情绪。同理,如果最近跌得多了,很对人也会认为会一直跌下去,就会感觉世界末日到了一样。

  这就是近因效应——大跌之后人民普遍悲观,大涨之后人民普遍乐观。

  近因效应也是导致我们出现“线性外推”思维的元凶。

  “线性思维”是一种单向的、均匀的、直线的思维方式。就y=ax+b这种大家都熟悉的简单函数一样,y 随着输入x的变化而可预期的、均匀的变化。

  投资中的线性外推思维,指的是投资者根据过去几年一家公司的业绩和股价走势,简单的认为,明天和昨天一样。

  如果一家公司业绩很好,多数投资者会认为未来几年,该公司仍然会维持高景气,但实际上在涨的只是估值。前几年“抱团股”的拔估值行情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2021年春节后,在此前号称会“永续”增长的核心资产“团灭”、而一些长期趴在地上的周期股,比如化工、有色、基建股开始飞涨时,很多人就觉得很奇怪,甚至觉得这个市场出问题了,但这其实也是近因效应的集中体现。

  当时市场上有很多年轻的投资者,包括一些年轻的基金经理,根本没有经历过几轮完整的牛熊周期。他们已经对几年前大盘蓝筹核心资产的上涨产生了“认知依赖”,随之认为现在进行的趋势会成为未来永久的趋势。

  我们活在一个复杂的世界里,变量是不可控的,事情总是以非线性的方式发展。但近因误差会让我们的投资中出现盲点、忘记很多事情既有的周期规律。

  投资者容易在各种短期热点中迷失也是同理。如果目光只局限于短线的涨跌,而忽视市场历史上长期的走势和估值,则可能陷入投资中近因效应的陷阱。

  三、如何克服近因效应?

  那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不幸的是,近因效应是我们大脑储存信息和形成认知的一种方式,想要克服是非常难的。

  但意识到近因效应的存在,并了解近因效应对我们的认知、情绪和决策的影响后,我们可以更加理性地对待他人的行为和决定,不会被一时情绪所左右。

  避免被近因效应影响的另一个办法,就是减少它发生的可能。

  例如,当你面对过多的信息时,近因效应潜在对你产生影响的概率也会增加。

  在当前的环境下,我们最不缺的就是信息。只要你有时间,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获取全球财经信息。

  各大媒体常使用吸引眼球的标题,再加上各利益相关方的鼓吹,比如基金公司积极发布相关热点主题基金,今天出来一个元宇宙、明天再来一个科特估,使得投资者就像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描述的一样:“急不可耐的交易者就像是夏日田野里呼啸的蝗虫,从一只股票跳到另一只股票。”

  在这个过程中,有选择的甄别信息、认清自己的投资目标并保持投资纪律至关重要。不要忘记长期事物发展的规律,无需过度纠结于眼下发生的事情。

  (文章来源:晨星)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