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17 11:10:20 股吧网页版
两大利好来袭!公募“出海”再提速 跨境产品百花齐放
来源:券商中国

  在各行各业都面临全球化竞争的当下,公募基金的“出海”步伐正在不断提速。

  6月14日,公募基金国际业务迎来两大利好信号:一是华泰柏瑞基金和南方基金首发的沙特阿拉伯ETF正式获批,基金投资的“出海”版图再次延展;二是证监会就《香港互认基金管理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对互认基金的客地销售比例限制、转授权限制进行了大幅松绑,进一步激发了基金公司的“出海”热情。

  回顾中国基金业的“出海”历程,22年前,内地基金首次以投顾身份参与QFII的投资管理;17年前,首批4只QDII基金扬帆起航;16年前,首批中资公募的境外子公司正式成立……经过二十余载的探索与发展,如今,“引进来”和“走出去”已成为常态,中国公募基金在全球资本市场上不仅站稳了脚跟,更发展出了各家机构不同的差异化、特色化道路。

  一方面,基金公司正通过QDII基金、互认基金等产品形式投资全球市场,创新型产品和多元化策略不断推出,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陆续纳入,帮助国内投资者实现全球化配置。

  另一方面,基金公司也在通过QFII投顾等业务帮助海外投资者了解中国、投资中国,讲述中国故事,消弭市场偏见,提升本土市场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基金公司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通过设立境外子公司等方式积极拓展国际业务版图,不仅大幅提升了国内基金公司在全球资管行业的影响力,而且成为连接世界和中国的重要桥梁。

  扬帆出海,跨境产品百花齐放

  在“走出去”的号召下,2007年,境内首批4只QDII基金正式启航,开启了全球化投资的序幕。经过17载风雨洗礼,基金投资扬帆出海,积极参与全球资本市场已成为常态。

  从投资版图来看,截至2024年一季度,QDII基金的投资区域已覆盖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并在13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配置规模超过1亿元。具体来看,主投港股市场的产品管理规模约176亿元,主投美股市场的产品管理规模约122亿元,主投中概股资产的产品管理规模约为16亿元。

  除了中国香港和美国等主流市场,越南、日本、印度、法国、英国等国家也成了QDII基金的重点布局区域。代表性产品如天弘越南市场、摩根日本精选、宏利印度等,因其对小众市场的定向投资属性,受到了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在基金投资的“出海”版图上,差异化的步伐从未停止。以华泰柏瑞基金为例,2022年10月,该公司曾发行了境内首只可直接投资于韩国股票市场的ETF,跟踪中证韩交所中韩半导体指数;今年6月14日,华泰柏瑞基金和南方基金首发的沙特阿拉伯ETF(QDII)正式获批,成为全市场首批沪港互挂投资沙特的ETF,该产品通过投资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实现了对富时沙特阿拉伯指数的紧密追踪,为境内投资者架起了连通“沙特绿洲”的桥梁。

  在产品类型方面,基金公司也力求差异化。截至6月16日,市场共有295只QDII基金,除了股票型和混合型QDII基金,还有部分债券型基金和另类投资基金,占比分别为8%和6%。其中,既有规模较大的富国全球债券、银华美元债精选,也有颇具特色的嘉实原油LOF、鹏华美国房地产、摩根富时REITs等产品。

  而在投资方式上,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也多点开花,为投资者提供了不同的配置选择。

  有公司选择发力主动投资,例如,华宝基金相继发行了华宝纳斯达克精选、华宝海外科技(LOF)等多只主动投资的QDII基金,其中华宝海外科技(LOF)因重仓华尔街知名投资人“木头姐”(Cathie Wood)旗下ARK(方舟)系列基金而闻名。

  也有公司选择在被动投资领域创新不断。例如,华泰柏瑞基金和南方东英基金合作,通过互挂投资的形式帮助境内资金实现了“走出去”。2021年5月,首只沪港互挂ETF——恒生科技ETF成立;2023年,首只沪新互挂ETF——东南亚科技ETF成立。通过跨境产品的强强联手,被动产品也成了境内资金的“出海”利器。

  筑巢引凤,讲好中国故事培育海外客户

  在基金投资扬帆出海,积极参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同时,也有基金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积极讲述中国故事,让更多海外投资者了解中国、投资中国,为国内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注入活力。

  从香港到东南亚、从中东到欧洲,十多个国家十几个城市,这是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徐荔蓉去年为引进外资投资境内市场,拓展公司国际业务的出差轨迹。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是较早一批为海外主权基金提供投资服务的国内公募基金公司之一。自2012年首次为某中东主权基金提供投资服务以来,公司便一直大力发展国际业务,寻找海外投资者投资中国资产,迄今已经积累了长达12年的海外客户投资服务经验,服务类型跨越 A 股、人民币债券等不同领域,服务客户拓展至中东、欧洲、非洲、东南亚、中国香港等众多地区。

  如何在国际业务上形成差异化、特色化优势?徐荔蓉总结为六个字——讲好中国故事。

  “尤其是近两年,在和国际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明显感觉到,讲好中国故事越来越重要。”徐荔蓉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中坦言,近年来,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多变,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不够熟悉,甚至存在一定的偏见。如何澄清误解、扭转偏见,为海外投资者绘就一幅清晰的“投资中国”蓝图,坚定外资持有中国资产的决心,是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这些年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为此,徐荔蓉经常亲自带队进行海外实地路演,也经常邀请海外投资者来中国实地调研,向他们详细介绍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上市公司的多样性、经济增长的活力潜力,打破隔阂、消弭误解。

  “例如,海外投资者非常关心国内民营企业的发展。我就常常和他们举一个例子,在我们投资组合中,许多家上市公司即使在疫情的时候也坚持在国外建设工厂、拓展市场,这就是中国的企业家精神,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我相信,这种自下而上的例子可以帮助海外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徐荔蓉举例讲道。

  汇丰晋信总经理李选进也持有类似观点,“要吸引海外长期资金投资中国,就要多去交流、讲好中国故事。”李选进表示,自己经常去海外路演,介绍中国经济和市场的最新情况和投资机会,特别是高新科技产业,如计算机、新能源、医药等,“怎么把对中国感兴趣的海外投资者吸引来,告诉他们中国的经济增长依然强劲、能够提供不错的长期回报,是我们当前最需要做的事情。”

  “同时,我们也经常邀请海外客户来中国看看,和我们一起工作、一起调研,许多投资人来了之后都对中国市场有了很大的改观。”徐荔蓉再次举例,“比如,我们有一个西班牙客户今年来到中国,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走访了一圈后告诉我们,他对中国市场的看法从悲观转向中性,会考虑增配中国资产,这就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改变。”

  据徐荔蓉介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主权基金、年金、家族信托等长线资金不断增加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权重。他预计,这种持续净流入在未来五年将呈现匀速甚至阶段性加速的趋势,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将会成为主要的增量资金来源。

  与此同时,随着QFII资格的逐步开放,越来越多基金公司加大了对QFII投顾业务的布局,国际市场上的中国声音也将越来越响亮。据证监会的最新数据,目前全市场约有830家QFII机构,其中仅在今年二季度便新批了19家,这为公募基金公司发展国际业务提供了更好的土壤。

  在徐荔蓉看来,尽管海外投资者仍然需要长期培育,公司拓展海外客户的努力未必能立即见效,但只要坚持不懈地输出,用足够的耐心和韧性培育国际业务、以自信和诚意讲好中国故事,最终一定能与越来越多海外投资者建立信任。筑巢引凤,花香蝶自来。

  设立境外子公司,依托母公司差异化发展

  如果说QDII、QFII投顾仅仅是从产品和业务层面参与国际竞争,那么公募基金境外子公司的批量设立,则标志着公募基金的国际化发展迈入新台阶,也意味着国内公募巨头正在向成为国际资管集团的目标进军。

  公开数据显示,公募基金设立境外子公司开始于2008年,并在其后的16年间不断扩容。截至目前,全行业一共有20余家公募基金境外子公司,多家基金公司旗下拥有2至3家子公司。例如,汇添富基金迄今已经设立了香港、美国、新加坡三家境外子公司。朱雀基金、兴证全球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创金合信基金等多家公司也递交了设立境外子公司的申请。

  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当前,基金境外子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海内外投资者提供全球资产配置的工具,但由于各家资源禀赋不同,基金境外子公司依托境内母公司的比较优势,形成了差异化布局的态势。

  例如,成立于2008年的南方基金香港子公司南方东英,以ETF产品为突破口,开发出多类创新ETF产品,包括恒生指数的两倍杠杆及两倍反向产品、香港首批货币ETF以及香港首批虚拟资产期货ETF等。截至目前,南方东英在香港市场布局了超过40只ETF产品和杠杆及反向产品,覆盖港股、A股、主题、固收、货币、商品等类别,已成为香港市场的头部ETF管理人。

  “市场风云变幻,只有布局更全面的产品线,才能在不同的市况和周期下都能向投资者提供合适的工具。因此公司加速丰富ETF产品线,多次成为全市场新产品的首发者。” 南方东英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博时国际则基于博时基金在固收投资上的传统优势,积极开发相应产品。例如,博时国际曾抓住美联储持续加息、美元走强这一历史机遇,推出了博时美元货币市场基金,以及聚焦中资美元债的大中华债券基金、固收+策略基金等,不断提升其中资和非中资资产的投研能力。

  华夏香港则利用香港的市场格局和监管环境,在2009年和2012年成立了两只对冲基金,不仅打破了公募基金难做好对冲基金的“魔咒”,也使公司成为目前公募基金香港子公司中少有的拥有对冲基金业务的公司。

  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在2023年发布的《机构监管情况通报》中表示,近年来,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境外子公司整体发展稳健,在为全球客户提供资产配置服务、提高中资机构国际竞争力、促进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未来,证监会将从支持基金公司依法设立境外子公司,鼓励基金境外子公司苦练“内功”和引导境外中资机构加强合作等方面着手,推动基金境外子公司更高质量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基金公司加大基金境外子公司资源投入力度,重点强化投研能力和合规风控建设,稳步推进产品业务创新,着力打造特色品牌,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发挥对外开放“桥头堡”作用。

  向工具化、多元化及定制化发展

  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无论是扬帆出海还是讲好中国故事,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中国公募基金的国际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政策支持的力度也在不断加码。

  例如,与QDII基金相比,2015年起步的互认基金一直较为小众。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3月末,证监会已注册的北上互认基金数量共39只,涉及20家香港持牌资产管理机构,合计销售保有净值约251亿元人民币;香港证监会已核准的南下互认基金数量共44只,涉及23家内地基金管理人,其中25只已在香港地区公开销售,合计销售保有净值仅7.5亿元人民币。

  6月14日,证监会发布通知,就《香港互认基金管理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为更好发挥两地基金互认机制的积极作用,新规对互认基金的客地销售比例限制、转授权限制进行了松绑:一是将互认基金客地销售比例限制由50%放宽至80%;二是允许香港互认基金投资管理职能转授予与管理人同集团的海外资产管理机构。

  摩根资产管理(中国)认为,在国内QDII额度受限的情况下,互认基金新规的调整方向有利于缓解国内市场对海外资产配置需求的增长,预计2025年互认基金新产品的加速落地,将为公募跨境产品线带来更多海外优质且有特色的基金产品,互认基金业务或将成为继QDII公募业务之后又一重要的增量市场。

  此外,摩根资产管理(中国)也关注到全球知名资产管理人在国内私募基金QDLP业务上的发展。该公司认为,针对专业合格投资人在海外配置上更为多元以及定制化的投资需求,QDLP有望成为QDII及互认基金业务之外的重要投资方式。

  “我们看到,未来跨境业务将呈现工具化、多元化及定制化的发展方向,这对于管理人在多条线的跨境业务以及海外投资管理能力上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长远来看,相信公募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及深化将为中国投资人参与全球市场投资机会带来助益。”摩根资产管理(中国)表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