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17 12:53:39 股吧网页版
市教委携手9区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校企联合申报重点项目100余项
来源:上游新闻

  今年4月,市教委组织全市高校全面启动“教育强市区县行”。目前高校“教育强市区县行”在已签约区县的实施情况如何?下一步计划如何推进?

  今(17)日,重庆举行“教育强市区县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教委、璧山区、两江新区以及重庆理工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提问。

  带动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提升实现校地共赢

  当前正在推进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教育强市区县行”对建好特色高水平大学有什么推动作用呢?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介绍,特色高水平大学的特点是自身定位精准、办学特色和优势鲜明、发展目标明确、办学水平一流;目的是满足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市教委将“教育强市区县行”作为加快建设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抓手,倒逼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

  在学校层面,采用“赛马比拼”的方式,把高校参与“教育强市区县行”和产学研合作的情况,作为高校领导班子事业发展考核、学校招生计划分配、重点学科专业评定、重点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参考,还提出了“高校领导班子每年带队参与对接活动不少于10次、对接企业不低于100家”等具体指标。

  在教师层面,提倡采用揭榜挂帅、后期资助等方式,对解决产业发展共性问题和企业卡脖子问题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并在科研项目申报、科研团队认定、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和评先评优等方面倾斜支持。

  让高校通过“教育强市区县行”,充分发挥优势、服务全局,想为、可为、能为、有为,在提升高等教育对区县、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力的同时,也带动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提升,实现校地共赢。

  9区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校企联合申报重点项目100余项

  目前高校“教育强市区县行”在已签约区县的实施情况如何?下一步计划如何推进?

  重庆市教委副主任蒋云芳介绍,4月,市教委与两江新区、璧山区、酉阳县等9个区县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在科技服务、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引育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协议签订以来,全市高校到9个区县走访企业近2000家,帮助梳理企业生产线技术问题500余条,校企联合申报市教委重大重点项目100余项。为支撑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现代产业学院26个、卓越工程师学院5个、产教联合体4个,通过政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引导高校适应和引领区县产业发展,贴近服务区县经济社会急需。

  当前,正在筹备开展“教育强市区县行”进璧山、石柱、酉阳活动。活动期间,除组织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开展技术需求发布会、科技服务对接会外,还将与璧山区共同举办“高校校友经济发展论坛”,服务城市招才引智、招商引资;同时,近日市教委还将组织学生到石柱县开展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重庆赛区活动,指引青年学生走进乡村、感知乡村,激励青年学生扎根重庆、服务重庆,将青春奋斗融入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生动实践之中。

  下一步,市教委将切实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深度聚焦区县所需、高校所能、产业所盼,突破传统办学模式,深入开展“有组织人才培养、有组织科技创新、有组织服务发展”。持续强化“教育强市区县行”抓手作用,以区县“出题”、高校“答题”、市场“阅卷”的模式,全力提升高等教育对区县的人才供给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全面彰显高等教育的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贡献出新时代高等教育智慧力量。

  迭代升级产学研合作机制联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两江新区将采取哪些举措深化新区企业与市内高校的产学研合作?


  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黎介绍,两江新区拥有汽车、电子等千亿级主导产业,以及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百亿级优势产业,目前已聚集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300余家,研发平台超过500个,接下来,将迭代升级产学研合作机制,健全产学研融合推进体系,引导高校优质科技成果和高校产业化项目到两江落地发展。

  具体而言,推动企业和高校院所协同联动,充分发挥高校的研发创新、人才资源优势。围绕两江新区正在打造的“33511”产业链创新需求,开展“揭榜挂帅”,打造一批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基地,链接更多高校创新资源,助力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围绕产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现实需求,两江新区将与市教委联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举办“百家企业进高校”“千名高校人才进企业”等系列活动,来构建“工程师+实践基地+协同创新中心”培养体系,加快建设卓越工程师培养先行示范区。

  校企联合创设高端研发中心提升企业科技实力

  璧山区是首批参与高校“教育强市区县行”的区县之一,璧山区又是如何推进高校“教育强市区县行”的?

  璧山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吴莉介绍,“教育强市区县行”活动为重庆高校与产业匹配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当前,璧山正围绕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不断培育壮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生命科技、先进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和数字经济)等六大产业。而推动这些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就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

  高校“教育强市区县行”活动,正为璧山区提供了技术供给与人才支持。通过产学研融通发展,能帮助解决璧山区核心关键技术自有率不高、高层次创新人才不足等问题,而璧山国家高新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等平台和优势,则可以为高校提供技术转化的应用场景和人才团队发展的平台。

  当前,璧山正积极推进与高校的交流合作,特别是高校与企业在成果转化与科研项目攻关方面的深度合作,高效低成本地开展技术攻关,并联合创设高端研发中心,提升企业科技实力。

  比如,与重庆理工大学合作建设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自正式投用以来,孵化项目21个,并帮助莹帆科技等企业解决多项技术难题;推动重科大加速器与西南大学合作,建立生物基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吸引相关企业提供场景订单价值过亿元;推动创新燃料电池技术研究院与重庆大学等高校合作,解决空冷氢燃料电池轻量化技术难题等等。

  接下来,璧山区还将与市教委、有关高校携手开展深度合作,围绕产业发布项目需求清单,加快推进六大产业概念验证中心等平台建设,建立“产业端提需求、研发端响应、概念验证中心验证、回到产业端运用”的科研和产业闭环联动机制,解决产业发展具体问题,实现企业与人才团队深度交流、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创新生态持续优化,不断推动璧山区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学科专业对接区县产业构建网格化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重庆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康骞介绍,目前,重庆理工大学在两江新区、高新区、璧山区等区县布局建设有人工智能学院、数控机床研究院、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特别是将37项专利成果作价1亿元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合作成立了国测时栅科技有限公司,助力重庆建设百亿级数控机床产业集群;在巴南区成立理工清研科技公司,研发的系列装备用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开发,累计产值已超20亿元。

  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持续提升服务发展质效。一是制定实施学科专业对接区县产业方案,构建“一学院一园区、一学院一链主、一学院多基地”网格化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二是制定实施平台协同共建方案,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在区县建设分园区、分中心,促进优质创新资源向区县扩散;三是制定实施高层次人才入驻企业方案,引导科研人员把科研做在产业链上,促进学校更好地服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