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17 13:40:49 股吧网页版
央行缩量平价续作MLF 利率连续10个月不变 降准降息仍需后移 窗口可能在三季度开启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6月17日讯 (记者曹韵仪)本月,央行缩量平价续作MLF,市场此前关于降准和降息的预期均落空。

  今日,央行进行1820亿元1年期MLF操作, 中标利率与此前持平。目前,MLF已经连续10个月保持稳定,多位专家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这主要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市场长端利率的大幅下行后,央行多次警示利率波动风险;二是一季度经济增长超出预期,二季度宏观数据波动较大,当前经济政策正处于观察期。

  市场认为,6月MLF实现缩量平价续作,意味着降准降息窗口仍需后移,但降息的必要性仍在。今年以来,央行已多次公开发声表示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但前期政策效果还在显现,从降准降息的时机来看,三季度或是更合适的窗口时间。

  金融机构对MLF需求不强央行缩量平价续作MLF

  “季末流动性或有一定波动,但综合各方因素看,6月资金面总体扰动有限,仍可延续偏宽态势,预计央行仍将通过月末逆回购放量来适度注入流动性,平抑信贷投放、理财资金回表等阶段性扰动,维持资金利率平稳运行。”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6月17日,央行进行1820亿元1年期MLF操作,中标利率为2.50%,与此前持平。鉴于当日有237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本月央行量缩续作,缩量规模为550亿。此外,当日央行进行4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

  从6月整体的资金面来看,虽然跨季流动性需求加大,但总体仍呈现宽松稳定态势。临近月中缴税日期,资金利率有所扰动,小幅上行。此前,短端资金层面,DR007中枢自3月阶段性高点1.89%逐步下行至5月的1.85%,同OMO利差持续收窄;中长端资金层面,1Y-NCD月均值自年初2.6%附近下行至5月末的2.07%,偏离MLF政策中枢。

  同业存单利率仍保持低位,MLF与其利差走阔,同样显示金融机构对于MLF的需求不强。截至6月14日,1年期AAA同业存单收益率收至2.04%,与同期限MLF利差倒挂扩至46个基点。

  从政府债的发行速度来看,5月政府债发行明显提速,进入6月,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频次有所提升,对应一般国债发行相对趋缓。6月政府债供给压力较5月或有所减轻,此外,6月为财政支出大月,全月财政存款预计减少9000亿元左右规模,也会形成一定流动性注入。

  “年初以来,在资金面延续稳健宽松下,央行无意过多投放资金,除5月净投放为正之外,其余各月延续净回笼状态。”温彬指出,近日,央行每日逆回购又降至20亿元的地量操作,显示资金面仍均衡偏松。

  自2023年8月以来,目前,MLF操作利率已经连续10个月保持稳定。东方金诚分析认为,主要是因为市场长端利率的大幅下行后,央行多次警示利率波动风险,目前市场利率虽有所回稳,但与政策利率仍有较大偏离。

  “同时,一季度经济增长超出预期,二季度宏观数据波动较大,当前经济政策正处于观察期。考虑到物价水平偏低和经济增长动能待改善,三季度下调MLF操作利率仍被视为可能的政策选项。”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

  未来降息仍有必要窗口有望在三季度开启

  近期多家中小银行补降存款利率,又点燃市场对于新一轮存款降息的预期。同时,随着欧央行降息落地,美国通胀数据明显缓和,国内货币宽松面临的外部约束在边际放松。但市场指出,从内外部环境来看,降息仍面临双重约束。

  光大银行宏观市场金融研究员周茂华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从国内环境来看,降息空间足,但价格工具要综合考量因素,防范潜在风险。“考虑目前经济与物价保持复苏态势,充分释放此前政策效力,同时,兼顾内外均衡,预计央行优先考虑通过结构性工具与改革手段,引导实体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加大重点新兴领域支持。”周茂华认为,可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工具加大实体经济薄弱环节与重点新兴领域支持,降低融资成本;同时,金融机构根据市场情况充分存款利率自动调节机制,挖掘LPR改革潜力等。

  温彬指出,从内部看稳息差、防风险仍是影响因素,当前商业银行净息差仍在继续收窄,另一方面若MLF利率调降,也会引导债市利率继续下行,与当前央行的合意水平有所背离,容易引致多重风险。

  今年以来,央行已多次公开发声表示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但前期政策效果还在显现,短期内降准降息虽然有空间,但难以落地。从降准降息的时机来看,三季度或是更合适的窗口时间。

  “降息的必要性仍在,窗口有望在三季度开启。若外需在全年后半段出现明显走弱,货币政策新一轮发力将有必要。在实体融资需求不足而实际利率偏高的背景下,降低名义利率或仍是重要的政策选项。”温彬认为,政策利率调整虽然受到“双重约束”,但在未来一个时期,从“可选项”越来越接近“必选项”。

  东方金诚指出,随着金融“挤水分”影响的减弱和银行信贷投放的加快,预计三季度银行对MLF的需求将增加,MLF操作有望转向加量续作。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