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18 14:27:10 股吧网页版
智能体卷起来了,但爆款还没出现
来源:第一财经

  “生成式人工智能,我更看好的方向是什么呢?是智能体(Agent)。”6月18日,百度方面披露了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近日在一次活动上的讲话,他预计,智能体是AI时代的网站,将会有几百万、甚至更大量的智能体出现,形成庞大生态。

  就在几天前,前百度首席科学家、现Landing AI创始人兼CEO吴恩达也在一次公开场合展示了在视觉智能体方面的最新进展,他认为AI Agent正驱动下一个创新浪潮,并呼吁开发者们关注和参与AI智能体技术的发展。

  而在上周末的智源大会上,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在接受采访时预计,智能体(Agent)很有可能会成为爆款应用的一个方向,大模型可以让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助理。“如果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足够智能和好用的助理,这种科技带来的平权将催生重大的产业变革。这可能是C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令人兴奋的前景。”

  几乎所有的大模型厂商都在布局智能体应用或平台,不过,在大厂纷纷开“卷”智能体的背景下,智能体何时出现爆款应用?商业化如何落地?这些问题尚未有明确答案。

  万物皆可智能体?

  简单来说,智能体(Agent)就是一个能够感知环境、理解情境,并基于这些信息进行决策、采取行动的计算机系统。它就像是虚拟的机器人,能够学习、适应并完成复杂的任务。

  比如,在自动驾驶汽车中,智能体通过分析道路状况、识别交通标志和预测其他车辆的行为,从而引导人类安全地驾驶汽车;在游戏领域,智能体可以作为对手或队友,提供更具挑战性和真实感的游戏体验。再如,近期正值高考季,有平台瞄准应届学子群体上线类似Ai 志愿助手的智能体,用户提出问题如“600 分能上什么大学”,会得到相应大学的推荐列表,也能回答学校往年分数线、专业情况、招生计划、建议填报专业等等问题,作为考生志愿参考。

  去年以来,国内外科技大厂陆续布局智能体开发平台。例如 OpenAI的GPT Store、谷歌DeepMind的SIMA、字节跳动的Coze扣子、腾讯云的腾讯元器、百度智能云千帆AgentBuilder、阿里云的AgentScope多智能体开发平台、科大讯飞星火智能体平台等。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中,为什么智能体成为被业界普遍看好的一个方向?

  智能体的特性与生成式AI的需求非常契合。通常,智能体能够处理和生成多种类型的数据,包括文本、图像、声音等,这使得智能体在多模态交互场景中表现出色。

  智能体还有很强的适应性,更擅长“交流”。它们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或是用户偏好、反馈来快速调整其策略和行为,从而生成更加准确和相关的内容。这意味着,当用户和智能体交流时,从体验上它更像一个真正的伙伴一样回应你,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这种交互性让智能体更加贴近用户。

  在现实世界中,情况总是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智能体能够快速调整策略,应对新情况。例如,一个管理能源分配的智能体,需要实时监测电力需求,预测未来负荷,并据此优化资源分配,确保电网稳定运行。这种动态适应的能力,也正是生成式AI所追求的——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智能体能够生成最适合当前情境的解决方案。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创建一个智能体的门槛足够低。一些平台提供了用自然语言零代码和低代码方式创建智能体的选项。这意味着用户不需要掌握编程语言,通过自然语言文字描述,就能够完成创建一些简单的智能体。

一些平台可以零代码制作智能体
一些平台可以零代码制作智能体李彦宏分析,智能体就像互联网时代的网站,门槛足够低,“当时看网站是怎么做出来的?通过浏览器一看源代码,非常简单,稍微改一点,我也可以做出来,今天做智能体跟这个很类似……起个名字,告诉它回答什么、不回答什么,就做成了。”他指出,智能体将会大量出现、形成生态。

  业界对智能体充满期待。中信证券近日研报指出, AI Agent(智能体)作为当前语言模型应用落地的最佳形式,预计将迎来技术转折,距离AI Agents应用落地或需6~12个月时间。

  李彦宏则预计,“未来,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会依据自己具体的场景,根据自己特有的经验、规则、数据,做出来这些智能体。”

  智能体不仅能对话,还具备反思和规划能力,“如果说得不对,它能自己想想哪儿错了;它还有规划能力,为了实现目的,能规划要调用什么工具。”李彦宏表示,智能体的这些能力正在逐步完善、门槛也足够低,随着基础大模型能力增强,将诞生更多有价值的应用。

  爆款应用还没出现

  尽管大厂们都在积极布局智能体开发,已经在搜索服务、内容生成、工业制造、游戏开发、物联网决策、以及智能终端融合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应用价值。但到目前为止,智能体领域还没有出现一款真正的爆款应用。

  背后的原因,在于智能体要想从概念验证走向大众市场,还需要在提升用户体验、深化内容价值及优化交互模式等方面做出实质性的突破。

  从第一财经记者的体验来看,尽管部分智能体在特定场景下展现了一定实用性,如辅助进行短视频创意策划、朋友圈文案、小红书种草文案等,但不少智能体的应用场景仅停留在新颖性层面,与传统的app应用或者小程序对比来看,并未展现出压倒性的优势,更无法形成持久的用户粘性。

  还有一些面向垂直领域的智能体,其内容深度和互动质量仍有待提高。

  一位AI从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虽然智能体的基础技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实现高度复杂和个性化交互方面仍有限制。而且,尽管一些平台提供了低代码或无代码的智能体开发工具,但对企业开发者而言,“一键式生成”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商业场景中的智能体需要具备专业准确、高质量的交互能力,这背后,专业技能与高昂的研发投入仍必不可少。智能体的有效运作还需要丰富、精准的知识库的无缝对接,保证输出内容的权威性与实用性,进而满足多元化、高要求的业务场景需求。

  此外,智能体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深谙市场需求与用户心理,目前在精准匹配开发者需求、提供自然流畅的交互体验以及创造独特价值方面还存在挑战。也因此,智能体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公司都在探索智能体的应用,但大多数应用尚未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

  在商业化落地上,大模型厂商在构建智能体的生态系统和商业闭环方面仍在探索之中。当前业界的主要精力放在技术研发和生态培育、拓展应用场景等方面,产业价值的释放还需时间。一位从业者表示,未来如能通过百度、腾讯等官方插件和知识库,还能将这些智能体一键分发到比如搜索、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或将找到商业化的机会。

  不过,智能体的智能化程度与其学习能力、数据积累、技术迭代和用户参与度紧密相关,随着这些方面的不断积累与进步,智能体也将变得越来越聪明 。吴恩达也在演讲中表示,虽然目前技术依旧有缺陷,但AI智能体工作流已经开始从一种新奇的“玩具”过渡到真正的实用阶段,未来必将为开发者带来前所未有的高效创新体验。他相信,通过开源和社区合作,这些技术将不断进步,显著提升开发者的能力。

  如何让智能体真正用起来?

  在李彦宏看来,如果仅仅是针对理解、生成、逻辑和记忆等大模型基础能力做改进或集成,那么企业做智能体的价值不大;但在各个不同场景中,发挥特有的数据优势,就能逐渐积累出自身的竞争优势。

  他还预计,未来智能体或许将具备协作能力。“有些复杂的任务,可以通过多个智能体来完成,就像公司里有CEO,还有财务、技术、销售主管,他们协作起来,能完成一个非常复杂的任务。”

  除了虚拟的智能体外,还有另一方向是数字智能体与智能硬件结合。可以看到的是,今年英伟达正围绕具身智能加速布局。英伟达今年宣布成立GEAR实验室,主要用于研究和布局具身智能、AI 智能体等下一代 AI 与机器人结合的创新技术。

  王仲远也预计,大模型将以数字智能体的形态与智能硬件融合,以具身智能的形态从数字世界进入物理世界,同时,大模型这一技术手段可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知识表达范式,加速人类对微观物理世界规律的探索与研究突破,不断趋近通用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

  不过他也提醒,硬件的发展速度比不上大模型的迭代速度,业界要保持客观理性来看待具身智能大模型,包括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周期,要能够接受它在未来几年内可能进入到低谷,直到它跨越周期迎来真正的爆发。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