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18 20:51:19 股吧网页版
多所高校宣布“转专业自由” 人才培养模式迎来调整
来源:第一财经

  随着高考结束,各高校近日也发布了招生培养政策。

  第一财经梳理发现,今年的秋季学期,多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迎来调整,包括放宽本科生转专业限制、加强新工科布局等。

  零门槛转专业

  填报专业时,有的学生选择了所谓好就业的热门专业,有的在高考招录中被调剂,读了自己完全不喜欢的专业。有调查数据显示,79.0%的受访者都有过转专业的念头。但这种入学后发现专业不合适却难以转专业的苦恼,今年将得到改善。

  上海交大发布消息称,自2024年起,学校全面放开转专业,学生在大一、大二、大三学年可“零门槛”多次申请转专业,校本部和医学院也可互转。

  复旦大学近日也表示,除特别说明限制转专业外,复旦学子可在进校后第一年或者第二年根据相关规定申请转专业。特别的是,2022年起,医学类与非医学类专业间转专业通道已双向打通。

  武汉大学宣布从2024级学生开始,院内专业可自由选择,跨学院转专业也不再受限制。除了教育部规定的特殊情况,如体育类、艺术类学生和外语类保送生,其他学生都可以在学院内自由转专业。

  同济大学介绍,学生进校立即拥有1次机会,34个项目任选;大一有2次机会,包括类内专业确认1次,跨类专业确认1次;大二、大三分别有2次机会,每学期都可申请转专业。学校转专业政策持续落实“转出不设限,转入有条件”的原则,学生享有中外合作办学转出、医科转入、文转理工等多重自由。

  以“100%自由转换专业”著称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有多次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且转换专业不需要另行考核,之前学习的通修课学分也可以得到新的专业承认,因此不需要延长学制,几乎都能够四年如期毕业。

  早在2005年,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提出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由所在学校批准。2017年,教育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学生在学习期间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专长的,可以申请转专业。

  在近日的本科招生新闻发布会上,上海交大招生办公室主任武超说,相比以往转专业的条件,最重要的变化是更加开放。简单来说,学生在转出端不受限制:所有学生每次可选择两个志愿,不限制学积分排名,不限制挂科门数。

  武超解释,以往学校会对转出学生的学积分有一些限制,包括对于不及格的门次会做一些限制,就导致有一些不符合转专业要求的同学无法转出。但现在,是全校放开,本部和医学院也放开,给同学们一个更加开放和灵活的转出机会。转出是“零门槛”,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希望一些同学能够选择自己更心仪的专业。本质上来说,希望对于拔尖的同学是锦上添花,对于相对排名比较靠后的同学也是雪中送炭,能够兼顾到不同学生的发展前景或者潜力。

  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潘伟杰介绍,目前,除个别专业外,所有学生都有两次转专业机会。转专业接收计划大于申请学生总数,转专业申请成功率接近70%。另在升学方面,复旦也将推出更多长学制项目。

  加强新工科布局

  除了放宽转专业限制,加大新工科布局也是各高校的重点之一。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创新,近年来实用性较强的工科专业成为高考报考热门。

  艾媒咨询日前发布的《2024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及就业前景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49.14%中国高考生意向城市为一线或新一线;所学科目较偏理科(56.5%),其偏好专业有工学、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分别占比26.75%、25.81%、23.63%、23.48%、23.32%。

  根据上述报告,工科专业在就业市场上较为火热。2023年秋招中,人工智能行业在供需两端均较为火热,投递位列TOP1。招聘需求量最大的岗位为日常运营岗位,其次为软件工程师与电气工程师。招聘难度最大的岗位为汽车电子工程师和IC设计工程师。当下招聘市场对工科需求量较大,尤其在软件、电子和人工智能等方面。

  不过,目前新工科人才培养也面临一些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新工科建设工作组组长金东寒撰文称,目前我国工科学生比例下降,学科结构性问题凸显。数据显示,我国工科本科毕业生占比由1998年的44.9%下降到2019年的32.8%,研究生毕业生占比由1998年的44%下降到2019年的34%。增加高质量理工科人才供给是支撑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紧缺人才缺口较大,自主培养体系需完善。

  同时,还存在知识结构与实际工作需要的匹配度不高的问题,比如工程教育对学生能力训练不足。许多高校受制于学科专业“条块分割”的体制性困境,尚未形成跨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对高质量工科人才需求上涨和AGI的快速发展,多所高校今年也继续加强新工科专业的布局。

  复旦大学在近日的2024年招生培养政策发布会上宣布,除原有的工科试验班(新工科本研贯通拔尖班),还设置有工科试验班(相辉学堂香农计划,本研贯通)、四大创新学院:工科领军人才班、工科试验班(光子计划院士班,本研贯通)、工科试验班(新工科电子信息班)、工科试验班(新工科计算机班)、工科试验班(新工科微电子班)、工科试验班(新工科大数据班)等。

  同时,将全力打造科学智能“发动机”核心引擎,构建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新生态。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焱教授对记者介绍,开展“AI大课”的目标,是通过一学年努力,到明年秋季学期开学,复旦将实现AI教育的“三个渗透率100%”——AI课程覆盖全体本研学生、AI+教育覆盖全部一级学科、AI素养能力要求覆盖全部专业。

  新成立不久的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将于2024年以人工智能(拔尖英才试点班)为招生专业首次进行本科招生。本科阶段符合条件者全部纳入致远工科荣誉计划与国智计划,实行本研贯通培养。

  南开大学则提出,建“X”个新工科、新文科人才培养平台。瞄准“卡脖子”问题,持续推动具有前瞻性、高质量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包括计算机科学卓越班、人工智能特色班、电子信息类特色班、新一代智能软件特色班、新能源特色班等。

  金东寒在上述文章中提出,应该从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紧缺工程人才培养;落实教师“旋转门”机制,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持续强化学生工程实践,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来加强新工科教育。

  产教融合培养人才,也是多所高校目前采用的培养模式。

  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程远对记者介绍,如今每一个学科、每一个垂直的行业领域都在因AI而发生改变,秋季学期即将开展的AI大课中,AI-T的课程设计就是关注垂直领域的具体问题,以及产业急需的问题,来培养懂AI,且能够实践的顶尖交叉型人才。

  他举例说,每一个授课组里都邀请了产业前沿的顶尖老师前来授课,例如来自国家气象中心、中石化、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华山医院、阿里云、蚂蚁集团、商汤、联影等单位的老师。而且复旦还将以实训为抓手,邀请产业和科研机构的人才,和授课老师一起联合设计实训课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