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18 22:58:40 股吧网页版
利率下调 存款“大搬家”!银行理财规模有望冲击30万亿元
来源:中国证券报

  “我行上周兑付的半年期理财产品(PR2)收益率是3.43%,同期限的定存利率是1.9%。最新一期发的半年期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在2.8%-3.7%区间。”某城商行理财经理向记者热情介绍道。

  6月18日,记者前往北京地区多家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网点调研发现,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监管叫停“手工补息”等背景下,部分银行的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在投资理财选择上开始展现更高的风险偏好,将目光由存款产品转向了收益率相对更高的银行理财产品。居民资金与企业资金的双双注入,让银行理财规模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部分储户开始买银行理财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卖得挺好,新发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大概率都做到3%以上,接近同期限的定存利率2倍。但理财产品收益是浮动的,不保本保息。55岁到65岁年龄段的客户,会在定期存款和理财产品间摇摆得比较明显。部分年轻客户也会主动来咨询银行理财产品。”某股份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

  对于投资者而言,收益率无疑是其考量资金配置流向的重要因素。在存款利率多轮调降背景下,饶是以高利息吸储的中小银行也在持续下调存款利率。市场上,利率在3%以上的定期存款已难觅踪迹。在此背景下,部分储户将目光瞄向了银行理财。

  向来只买存款产品,以稳健为投资风格的北京居民小张告诉记者,“去年末拿到年终奖,本来想存三年期定期存款,但利率太低,临时在柜台决定购买利率稍微高一些的结构性存款。但今年结构性存款的利率也在下降,有几次到期兑付的利率都是最低档。听说,最近银行理财的收益率不错,这次存款到期后想试试银行理财。”

  不仅仅是个人储户,在监管叫停“手工补息”以及资产荒等多重背景下,部分企业也将目光由存款产品转向了理财产品,以寻求更高收益率。

  “2024年以来债市持续走牛,理财产品也持续收获了稳定不俗的收益,投资者体验良好。且手工补息等高息揽储行为被监管禁止,余波之下有大量资金溢出到性价比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理财增长规模中,零售占比仅为72%,远低于以往87%的均值,机构占比高达近28%。”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称。

  银行理财规模有望冲击30万亿元

  居民资金与企业资金的双双注入,让银行理财规模延续着强劲的增长态势。多位专家告诉记者,开年以来,银行理财整体呈现出“量价双优”,理财资金季节性效应边际弱化。

  在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看来,5月理财市场“量增价稳”,存款“脱媒”力量推动理财规模继续高增。据他测算,截至5月末全市场理财规模在29.7万亿元-29.8万亿元,较上月增长4000亿元-5000亿元,相较2022年及2023年的5月不足1000亿元的月均增量,规模增长继续超季节性。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任涛认为,理财产品正成为部分储户的替代性选择。“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与存款储户群体间具有高度重合性,二者的风险偏好以及对于资金流动性和收益率的诉求基本相近。当然,存款市场的调整并非理财规模高增的唯一因素,权益市场的低迷也是重要原因。通常在投资渠道有限以及可配置品种稀缺的背景下,理财规模也会有不错表现。”任涛说。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国内金融市场情绪回暖,理财产品净值逐步回升,收益情况有所改善,加上理财产品选择丰富,理财产品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正在上升。

  对于6月的理财规模增长情况,“季末回表”的压力不可忽视。“季末回表”是理财规模的阶段性特征。出于母行季末考核、理财产品到期设置等因素,历史上季末理财规模多为环比下降,这一现象在母行存款压力较大的3月和6月尤其明显。

  多位专家预计,今年6月“季末回表”对于理财行业影响相对有限。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记者表示,银行追求存款规模增长的压力降低,加上目前银行存款整体充裕,央行通过灵活的政策操作保持流动性平稳,这些因素决定了理财“季末回表”影响总体可控。

  展望未来,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从历史数据来看,银行理财公司素有在下半年冲量发力的惯例,其中国有行旗下理财公司更为明显。预计在国有行的带动之下,2024年下半年理财规模将重新站上31万亿元的关口,甚至有望冲击赎回潮前的高点。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