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19 10:10:41 股吧网页版
探寻梅县非遗风采 传承客家文化精神
来源:南方日报

  自古山歌松口出、指尖悬丝舞出精彩、四块竹板走天下……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梅县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进梅县区山歌剧团,悠扬动听的客家山歌回荡着,客家山歌传承人刘谦隆正在为学员们传授山歌的演唱技巧。“梅州市各县区山歌歌腔甚多,但仍以梅县松口山歌著称,内容包括劳动歌、时政歌、情歌等,涵盖了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刘谦隆告诉笔者,“客家山歌它是随想、随唱,无论喜怒哀乐,遇到事情都会用山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语调也是多种多样,很多都非常诙谐有趣,这就是客家山歌的魅力所在。”

  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流淌在客家人血液中的律动,如今更是成为了展现客家文化的重要窗口。据了解,梅县松口山歌于2006年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传承团队更是在广东省艺术节等比赛中屡获殊荣,将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刘谦隆说:“梅县松口山歌是省级非遗项目,政府每年都会拨资金给传承保护中心,我们才能更好地去研究,保证松口山歌这个非遗不会被磨灭掉。”

  山歌唱罢余音绕耳,木偶戏起再添新趣。笔者来到木偶传习所,在梅县区提线木偶戏传承人张彦创的指导下体验了木偶戏,只见小小木偶在一根根细线拉提拨抖间瞬间灵动起来,仿佛被赋予了灵魂。据介绍,梅县提线木偶戏又称“傀儡戏”,以木偶为表演工具,通过执线人的操纵,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给观众。张彦创说:“梅县木偶主要以提线木偶为主,一般分为生、旦、净、末、丑这五种角色。梅县木偶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2009年被评为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是以传承为纽带的“活的艺术”,是历史的沉淀和民族智慧的结晶,然而,在当下多元文化和新生传媒的冲击下,非遗传承面临诸多挑战,为了让非遗薪火相传,传承者们坚守非遗精髓、融入现代元素,为古老的非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刘谦隆表示,现在有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还有党的一些好政策,我们都会编进客家山歌里面下乡演出,除了这些活动以外,我们也把客家山歌搬到了线上,结合现在的网络热点,把它编成客家山歌,用尽各种方法来吸引年轻一代人的注意。

  对此,张彦创表示,会以木偶或者用人偶结合的方式去做一些普法类的剧目到学校,用表演木偶的形式为他们普及这一类的知识,吸引年轻人关注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积淀,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目前,梅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9类56项,包含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技艺、民俗、曲艺等。接下来,梅县区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保护方针,不断创新发展,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南方日报记者许文浩

  通讯员谢思镕冯森达王雅傅思林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