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19 11:17:30 股吧网页版
事关深化科创板改革!专家解读来了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

  证监会主席吴清6月19日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表示,证监会将发布深化科创板改革的8条措施,进一步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健全发行承销、并购重组、股权激励、交易等制度机制,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资本市场在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科技创新聚集,畅通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正赋能新质生产力发挥更大作用。陆家嘴论坛上发布的一系列措施,无疑为科创板和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通过增加包容性,吸引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的公司,给质地好、有潜力的公司提供上市融资便利。

  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了解到,证监会和交易所将系统落实新“国九条”要求,进一步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高质量发展,切实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将推动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的十六项措施以及“科创八条”逐项落地,全方位立体化发挥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私募投资等功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科创板作为注册制改革的起点和“试验田”,服务科技创新、服务新质生产力是科创板的初心,也是与生俱来的“基因”。科创板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之一。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科创板自开板以来,已经走过了五年的发展历程,成就卓著。科创板五年的发展,不仅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一个缩影,更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改革,科创板在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持续监管等方面提供更丰富的制度供给,以制度建设促进形成产业集聚、释放创新活力,初步形成与科创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资本市场生态。

  作为改革“试验田”,科创板设立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为科技研发突破提供资本支持。目前已有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20家第五套上市标准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上市时未盈利企业涵盖中芯国际、沪硅产业、寒武纪等“卡脖子”硬科技企业。54家企业目前经营情况整体良好,2023年财报更新后有48家企业实现收入过亿,19家企业收入超过10亿元,14家企业实现盈利。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31日,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达572家,总市值5.17万亿元,IPO融资总金额9091亿元,汇聚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强磁场效应持续放大,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

  申万宏源研究新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彭文玉表示,科创板上市企业整体以“硬科技”高成长行业居多,已形成了以半导体、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为核心的上市公司集群。

  其中,集成电路领域公司总数达113家,占A股同类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涵盖上游芯片设计、中游晶圆代工及下游封装测试,形成上下游链条完整、产业功能齐备的发展格局;生物医药领域上市公司总数111家,重点介入癌症、艾滋病、乙肝、丙肝等治疗领域,已成为美国、中国香港之外全球主要上市地;新能源领域,已有16家光伏企业,19家动力电池产业链公司,绿色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等产业链也已初具规模。

  得益于持续稳定的高研发投入,2023年科创板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突破。截至2023年末,累计124家次公司牵头或者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6成公司核心技术达到国际或者国内先进水平;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0万项,其中中芯国际、信科移动的专利均超过万项。

  备受关注的是,近年来,资本市场持续深化改革、大力推动关键制度创新,优化融资结构,引导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更好地发挥了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功能,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质效不断提升。

  今年4月,证监会发布了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的十六项措施,旨在进一步强化对新质生产力支持的精准性有效性。同时,对于资本市场而言,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是基石,也是服务新质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体现。证监会和交易所构建起层层把关的发行上市监管链条,坚守板块定位,引导各类企业在多层次市场合理配置、融资发展。同时压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要求中介机构实现从“可批性”到“可投性”的观念转变,向市场推荐好的上市公司。

  在业内人士看来,陆家嘴论坛上发布的一系列措施,无疑为科创板和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通过增加包容性,吸引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的公司,给质地好、有潜力的公司提供上市融资便利。记者了解到,证监会和交易所将系统落实新“国九条”要求,进一步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高质量发展,切实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将推动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的十六项措施以及“科创八条”逐项落地,全方位立体化发挥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私募投资等功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发展创业投资培育耐心资本

  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资金来源,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契合科创企业盈利周期长、失败风险大的特点,能够为相关企业提供稳定的长期资金。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说,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将成为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拥有较高的失败容忍度,能够从本质上匹配科技创新周期长、失败率高、风险大的特点,对创新特别是硬核科技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近年来,证监会强监管和促发展并重,不断完善私募基金行业监管规则,优化政策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具体举措包括,完善规则体系。推动出台《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夯实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监管和规范发展的法律基础。丰富产品类型。指导基金业协会发布《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备案指引》,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目前共发行不动产私募基金9只,实缴规模144.59亿元,支持新能源风电光伏设施、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储能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拓宽退出渠道。推出并优化股份减持锁定期与投资期限“反向挂钩”政策,在北京、上海、浙江和宁波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股权创投基金份额转让试点,启动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试点,不断拓宽退出渠道。完善税收政策。配合财税部门延续行业税收优惠政策,并在北京中关村、上海浦东、雄安新区三地试点公司型创业投资基金所得税优惠政策。

  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国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已从一个“小众行业”发展为资产管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策略多样、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生态体系,有效促进了社会资金向创新资本的转化,服务新质生产力范围不断扩大,覆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等新质生产力各个领域,在洞察新供给和新需求的探索中形成独特优势。截至2024年3月,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股权创投机构1.3万家,规模超过14万亿元,居全球第二。

  据了解,下一步,证监会将多措并举,引导私募股权投资高质量服务新质生产力。具体举措包括落实《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加快修订《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制度,为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服务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加坚实的规则保障。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出台支持创业投资政策文件,并做好相关政策文件、规则的贯彻落实工作,壮大耐心资本,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丰富产品类型,培育壮大母基金、并购基金、S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队伍,充分发挥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作用。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