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19 13:13:40 股吧网页版
我国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水利投资连续两年迈上万亿台阶
来源:中国经营网

  水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和重要带动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确立了国家“江河战略”,谋划了国家水网宏伟蓝图。

  6月1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表示,为推动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我国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推进以南水北调为代表的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设,统筹区域水网和省、市、县级水网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施的水资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十年来,全国新增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约2000亿立方米,是上一个十年的3倍,新增耕地灌溉面积约8700万亩,全国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55亿亩,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陈敏说。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会上还获悉,我国在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面成效显著,十年来,我国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一倍的情况下,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总体稳定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41.7%、55.1%;特别是作为最大用水户的农业用水效率持续提升,全国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下降至350立方米以下,比十年前降低了近13%,在农业用水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实现灌溉面积和粮食产量稳步增加。

  加快推进国家水网建设

  国家水网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的根本举措。

  2023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水网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规划期为2021年至2035年。

  《规划纲要》明确了国家水网总体布局和重点任务,一是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二是畅通国家水网大动脉,三是建设骨干输排水通道,四是统筹发展和安全,从完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体系三方面作出国家水网建设重点工程布局。

  水利部总规划师吴文庆表示,党中央作出加快构建国家水网重大战略部署以来,水利部锚定“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建设目标,加快推进国家水网建设,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水安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提供有力支撑。

  在加快完善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方面,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调水突破729亿立方米,成为沿线44座大中城市的重要水源,直接受益人口达到1.76亿人。比如,北京市城区超过75%的人口喝的都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引江水,天津城区几乎百分之百的人口饮水也来自南水北调工程。

  同时,我国加快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设。吴文庆介绍,2022年以来,引江济淮、引汉济渭、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等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通水,开工建设了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吉林水网骨干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同时,开工了黑龙江林海、重庆向阳、云南桃源、广西长塘、贵州花滩子等26项大型水网调蓄结点工程。

  “这些工程的建设,将为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东北全面振兴、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促进人口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利用格局优化调整。”吴文庆说。

  此外,我国统筹推进省、市、县级水网规划建设。目前,全部省级水网建设规划都已批复实施,72%市级、40%县级水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

  吴文庆表示,水利部启动了省、市、县水网先导区建设,积极总结地方典型经验,以水网先导区带动各层级水网建设。同时,推动各层级水网协同融合,加强水网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构建数字孪生水网,加快形成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国家水网体系。

  水利投融资格局初步形成

  近两年,我国水利投资持续发力。2023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1996亿元,在2022年首次迈上万亿元大台阶基础上,再创历史最高纪录。

  “今年以来,全国水利系统以灾后恢复重建为重点,全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1—5月,水利建设投资和实施项目均超去年同期水平。”吴文庆介绍称。

  从落实投资看,全国落实水利建设投资9246亿元,同比增加2743亿元,增幅42%。26个省份落实投资超过100亿元,其中河北、浙江、广东、四川、湖北、北京、安徽、河南等8省(直辖市)超过400亿元,有力保障了大规模水利建设资金需求。

  从完成投资看,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213亿元,同比增加170亿元,增幅4.2%。其中,广东、河北完成投资超过300亿元,浙江、山东、福建、四川、安徽等16个省份完成投资超过了100亿元。目前,我国增发国债水利项目资金已完成1476亿元。水利项目施工吸纳就业129.5万人,同比增长7.2%;其中,吸纳农村劳动力103.8万人,同比增长16%,有效发挥了稳增长、稳就业的重要作用。

  从实施项目看,全国实施水利项目3.4万个,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2.5%,特别是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水利项目新开工1340个,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2%。

  吴文庆表示,今年水利建设任务繁重,投资需求大,下一步,水利部将指导地方水利部门和项目法人,坚持“两手发力”,在用好增发国债资金的同时,继续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银行贷款、社会资本投入,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今年4月,水利部召开水利重点项目融资对接推进会时指出,水利部持续深化与各金融机构战略合作,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健全精准对接机制,及时推进重点项目融资落地见效。一批新开工建设的重点水利项目获得超长期限、超优惠利率的金融信贷支持,为实现工程全面开工、加快建设进度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财政资金、金融信贷、社会资本共同发力的水利投融资格局初步形成。

  据了解,近年来,水利部深入推进水利投融资改革,协同推进水价、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并取得了诸多成效。去年11月,四川和宁夏实现首单跨省域用水权交易;去年12月,福建长汀实现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今年3月,浙江安吉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成功签约。

  数字孪生技术为水利建设提供智慧“大脑”

  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正作为水利领域发展的新质生产力被高度重视。

  什么是数字孪生水利?水利部信息中心主任蔡阳曾对此进行过通俗解释,即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采集全量数据,实现江河水库、水网建设、工程调度等的可视化展示,并进行智能化模拟和前瞻性预演。

  2023年4月底,我国首个数字孪生流域建设重大项目——长江流域全覆盖水监控系统建设项目开工建设。据《人民日报》报道,该项目建成后,监测站网将覆盖3791个断面和上万个规模以上取水口,视频监视体系能够覆盖160座控制性水利工程、96个重要防汛节点、28个重要采砂江段,助力持续推动长江大保护。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最新信息技术和水利业务深度融合,将江河湖泊、水利工程实时映射到数字世界,精准预报,超前预警,快速预演,制定预案,为防洪、水资源管理等水利工作提供智慧‘大脑’。”陈敏介绍称。

  据了解,近三年来,水利部从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和数字孪生工程三个层面,积极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

  在数字孪生流域方面,加快构建水利部和长江、黄河、淮河等七大江河数字孪生平台,支撑流域防洪调度管理。比如,去年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期间,我国综合利用气象、水文、水动力等模型,对流域产汇流、洪水演进过程进行超前推演,精准预报永定河洪水过程,提前三天做好东淀蓄滞洪区启用准备。

  在数字孪生水网方面,我国已建成南水北调中线和7个省级水网监控调度平台,提升了水资源调配能力。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通过电子围栏、远程控制系统,可以实时掌握全线1300多公里渠道情况,精准调控沿线60多个水闸,确保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再如,数字孪生浙东引水实现未来15天区域水资源态势动态研判,有效保障杭州亚运会清洁水环境、优美水生态。

  而在数字孪生工程方面,我国建成了一批重点水利工程的数字孪生系统,提升了工程运行管理水平。比如,数字孪生三峡工程,推进实体工程与数字孪生工程同步交互映像,有效提升三峡工程综合管理能力,更好发挥综合效益。

  而数字孪生灌区,也是数字孪生工程领域应用的一个实际成效。

  大中型灌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战场。据了解,我国正在推进灌区现代化管理。

  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表示,水利部选择49个灌区推进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通过数字孪生灌区建设,灌溉更加精准、高效,智慧化水平明显提升,今年春灌供水周期明显缩短,灌溉效率总体提升10%以上。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