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19 20:19:40 股吧网页版
11家上市发电企业需强制披露ESG报告 大唐发电、华电国际、中国核电、长江电力、新天绿能碳排量同比上涨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电力行业是我国碳排放控制的重点领域,也是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如今,电力企业正面临全国碳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双重监管”。

  今年5月1日,上市公司迎来ESG强制披露元年。证监会指导三大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正式实行,450多家上市公司将被要求强制披露ESG信息。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81家电力企业被纳入强制披露名单,其中11家发电企业分别为:华电国际、华能国际、龙源电力、大唐发电、国电电力、三峡能源、上海电力、新天绿能、中国核电、中国广核、长江电力。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以上11家强制披露上市发电企业均披露了2023年ESG报告(含社会责任报告)。本文通过分析其近年来ESG报告等公开资料,试图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获得相应定量数据,如碳排放总量、主营业务等数据,一窥电力行业的ESG表现。

  在环境保护方面,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以上11家发电企业有6家被纳入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分别为华电国际、华能国际、龙源电力、大唐发电、国电电力、上海电力。11家被强制披露上市发电企业中,有9家披露了碳排放总量数据。但华能国际、上海电力这2家企业作为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未披露2023年碳排数据。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广核2023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330420.85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下降10.99%,为11家发电企业中减排量榜首。

  在公司治理、企业运营方面,11家发电企业主营业务为火电、风电、光伏发电、核电等。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其中8家发电企业2023年风电、光伏发电量上涨。该8家企业在营收方面,除了新天绿能,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国电电力、三峡能源、上海电力、中国核电、龙源电力2023年的风电、光伏业务营收均实现同比增加。

  虽然11家电力企业均披露了ESG报告,但是其定量数据与其质量仍参差不齐。多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电力行业近些年所取得的减排效果较为显著,不过由于电力行业的行业特点,如今用技术措施减碳难度越来越大,行业未来实现减排还需要大力推动向清洁能源转型。

  华能国际、上海电力未披露2023年碳排量

  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体现企业节能降碳的重要定量指标之一。《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

  化石能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非化石能源主要包括风能、水能、光伏等。对于被“双重监管”的11家发电企业而言,如何做到符合节能减排新目标,同时在新任务中既提升能源供应能力也实现低碳发展?或许通过电力企业的ESG报告可见一斑。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11家被强制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上市发电企业,有9家在2023年的ESG报告中披露了碳排放总量数据,但华能国际、上海电力未披露2023年碳排数据,此外,三峡能源仅公布了2023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未详细公布碳排放范围1、范围2数据。

  针对未披露碳排放数据的原因,华能国际在其报告中称,2023年碳排放数据将在第三履约期进行数据核查和交易履约,相关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政策尚未出台。因此,2023年碳排放数据涉及商业秘密,暂不披露。公司将在完成履约后披露相关数据。

  大唐发电、华电国际、中国核电、长江电力、新天绿能5家发电企业的2023年碳排放总量同比上涨。其中,新天绿能2023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34891.66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2022年数据增长72.69%,在所列举的5家发电企业中,碳排放量增速位居首位。

  中国核电2023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较2022年有所增加,其在报告中解释称,影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因素主要有:核电机组大修次数增加,外购电增加;随着非核清洁能源装机增长,装机占比增加;北方核电机组建设项目冬季施工供暖负荷增加。

  有3家发电企业碳排放量同比呈现负增长,分别为中国广核、国电电力、龙源电力。其中,中国广核2023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330420.85吨二氧化碳当量,相较于2022年数据下降10.99%,位列第一。

  国电电力未公布其2023年的范围1和范围2碳排放量,龙源电力2023年的范围1同比下降2.72%,范围2同比下降48.17%。其在报告称,因公司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为所属两家火电企业范围1的二氧化碳排放,本报告温室气体排放统计范围为两家火电业务企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电力企业也在尝试通过“购买核电、购买绿证的方式”减少自身碳排放。

  以中国广核为例,记者发现其在ESG报告中披露了其通过购买绿证抵消碳排放的信息。具体而言,中国广核的2023年范围2碳排放量为325600吨;2023年,该公司推动外购电力以“购买核电、购买绿证的方式”减少自身碳排放。如扣除购买核电和绿证的电力后,该公司外购电为2884.13万千瓦时,采用相同的计算公式,范围2碳排放量为238000吨。

  针对企业购买绿证抵消碳排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赵俊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企业碳排放范围2排放是企业在自身生产运营中电力消费产生的排放。企业购买绿证,虽然本身不实际减少购买的排放,但是在会计上实现了减排。绿证是通过在发电源头环节替代火电,在社会层面实现了减排。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购买绿证成为企业减少碳排放的方式之一。他认为,目前绿色电力市场尚不完善,购买绿证并不能彻底解决电力行业在减排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主要还是促使加速转型,提升风电和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的比重。

  8家发电企业新能源发电量与相关营收均上涨

  在公司治理方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选取了“营收”这一定量指标作为观察,对11家发电企业进行了盘点。

  通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11家被强制披露环境信息的发电企业中,华电国际、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国电电力、上海电力、龙源电力6家发电企业具有发电业务,主营业务为火电、风电、光伏发电、核电等。其中,以单一类型发电为主营业务的有2家,中国广核以核电为主,长江电力以水电为主。其他9家,主营业务在2种以及2种以上。

  在主要营收中,火电业务仍是不少发电企业收入的“大动脉”。6家含有火电业务的企业中,华电国际、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国电电力、上海电力5家发电企业2023年的火电营收均实现了同比增长。除龙源电力,其火力在2023年的总营收中占比22.55%,同比下降28.41%。

  据统计,经营风电、光伏业务共有8家发电企业,分别为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国电电力、三峡能源、上海电力、新天绿能、中国核电、龙源电力(龙源电力的光伏、风电被纳入新能源)。其中,7家企业2023年的风电、光伏营收均同比上升;新天绿能因天然气销售占主要营收,故风力、光伏发电营收同比下降1.61%。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非化石能源中的水电——长江电力(仅经营水电)2023年的水电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2.39%。国电电力2023年的水电业务营收2023年同比增长2.36%。华电国际、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国电电力、三峡能源其2023年水电发电量同比均下降。除了长江电力和国电电力,其他发电企业的水电营收同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

  针对发电企业营收情况,林伯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在过去两三年中,我国电力行业在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近三年电力需求增长迅速,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和光伏的比例尚较小。因此,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仍需依赖煤炭这一传统能源。这就导致尽管从比例上看,清洁能源的运用有所提升,但从实际排放量来看碳排放仍在增加。此外,“水电和核电的周期性较长,约为7-8年。”林伯强表示,减排的挑战核心依然在于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煤炭和煤电的使用。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