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19 20:42:50 股吧网页版
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作用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进入转型时刻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发表演讲,详细解释中国当前货币政策立场及未来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

  对于未来货币政策框架,潘功胜认为,一是要继续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可考虑以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可能还需要配合适度收窄利率走廊的宽度;三是逐步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丰富和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

  潘功胜本次演讲的一大背景是,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1.85万亿元,同比增长7%,环比继续放缓;狭义货币(M1)余额64.68万亿元,同比下降4.2%,增速仍然为负,且两项指标均创下有统计以来新低。同时,受金融数据“挤水分”以及实体融资需求偏弱等因素影响,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9500亿元,同比减少4100亿元。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金融数据放缓是自然的,要防止人为追求“虚胖”。央行之前通过《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以及新闻发布会,已多次强调这一点,潘功胜在陆家嘴的讲话进一步进行了权威阐述。当前,我国M2、社会融资规模、信贷总量规模已经很大,但存量效率不高,在这个基础上,长期保持高增速和“同比多增”本身是不现实的,也不匹配经济规模。近期对“资金空转”套利的规范,实际上是有利于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的。

  他还表示,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型,是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重要标志。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经济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国际上,美、欧、日央行在上世纪80-90年代都曾出现过金融脱媒加速,数量目标可控性、可测性及与实体经济相关性下降的过程,并逐步淡化数量中介目标,转向价格型调控。近期,金融总量数据受“挤水分”、理财分流等多重因素影响阶段性下行,可能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进入转型时刻,要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作用。

  从数量型调控转向价格型调控

  潘功胜认为,未来还可以继续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当货币信贷增长已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时,如果把关注的重点仍放在数量的增长上甚至存在“规模情结”,显然有悖经济运行规律。需要把金融总量更多作为观测性、参考性、预期性的指标,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

  潘功胜还称,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是法律明确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最终目标,货币政策需要关注和调控一些中间变量,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大多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而我国采用数量型和价格型调控并行的办法。

  “由于框架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数量型和价格型调控并行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也需要优化货币统计的‘仪表盘’。”上述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我国M1的统计口径由于历史等原因与国外有较大不同。从国外通行统计规则看,美国和日本的M1都包括个人活期存款,美国还包括货币市场存款账户等。而我国因为居民早期使用存折持有活期存款,而存折需要先转换为现金才能支付,因此未将个人活期存款等纳入M1统计。

  随着我国银行卡、电子支付的普及,以及现金类理财业务的发展,有研究认为,如果把居民活期存款以及流动性很高的非存款类的金融产品、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等纳入统计,4月份M1将是正增长。

  “应当看到,统计的完善也是为了更好地解释资金流向。统计和实际经济活动变化密切相关,各国货币统计都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也能更加真实地将本来漏损的资金反映出现。”分析人士表示,当前我国M1增速下行,受多种因素影响,资金流向出现变化,但不是说“钱”就完全没了。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的影响持续体现,原来的企业活期存款中,大部分是房企和地方融资平台现金流,这一块随着国内经济增长动能的逐步切换,会更多地转以股权、债券等融资渠道体现。

  潘功胜在会上指出,事实上,从信贷结构发生的变化看,当前近250万亿元的贷款余额中,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占比很大,这一块不仅不再增长,反而还在下降。剩下的其他贷款要先填补上这个下降的部分,才能表现为增量,全部信贷增速要像过去一样保持在10%以上是很难的。

  此外,融资需求多元化发展也会影响货币信贷的增长。随着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旧发展动能加快转换,在存量中占比较大的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旧动能信贷需求逐步下降,以高技术制造业、轻资产服务业等为代表的新动能占比逐步上升,但这些新动能的信贷需求和融资结构具有新特点,突出表现为对信贷依赖度低、对股权等多元化融资方式运用更多,支撑同样的经济增长不需要“垒”上与过去同样多的信贷资源。

  淡化MLF的政策利率色彩

  潘功胜还称,未来要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目前央行政策利率的品种还比较多,不同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利率关系也比较复杂。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看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了这个功能。“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

  如何理解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有专家告诉记者,这主要是指淡化MLF的政策利率色彩。他坦言,此前央行的政策利率包含短期政策利率和中期政策利率。从近年实践看,短期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为中枢波动,政策利率的引导效果较好,而此前作为中期政策利率的MLF利率常与同期限市场利率走势出现一定偏差,市场可能会对此感到困惑。

  “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验看,中央银行主要聚焦于管好短端利率,中长期利率通常主要由市场决定的效果更好。从这个角度看,逐步淡化MLF利率的政策色彩,进而理顺各项货币政策工具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机制,是下阶段健全利率市场化调控机制的重要方向。”上述专家如是解读。

  潘功胜还提到,要持续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针对部分报价利率显著偏离实际最优惠客户利率的问题,着重提高LPR报价质量,更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

  LPR是金融机构对最优惠客户的贷款利率。有专家表示,理论上,金融机构可结合资金成本、风险水平等多种因素形成对最优惠客户的贷款利率,并基于一定公式形成LPR报价。可见,LPR报价本身并不必然需要挂钩或参考MLF利率。

  “当前,受多种因素影响,银行自身的LPR报价并不完全真实准确地反映其实际最优惠客户贷款利率,这在发达经济体金融机构推动LIBOR改革前也存在类似问题。”上述专家还称,总体而言,未来改革方向应努力生成一个借贷双方都觉得公平的报价,并以此作为贷款定价参考。也有研究提出,可参考国际经验,探索将类似SOFR等市场基准利率作为浮动贷款的利率定价基准。

  潘功胜表示,调控短端利率时 , 中央银行通常还会用利率走廊工具作为辅助,把货币市场利率“框”在一定的区间。目前,我国的利率走廊已初步成形,上廊是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下廊是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总体上宽度是比较大的。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定价的作用,保持足够的弹性和灵活性。

  “从近段时间货币市场利率走势看,市场利率已经能够围绕政策利率中枢平稳运行,波动区间明显收窄。如果未来考虑更大程度发挥利率调控作用,需要也有条件给市场传递更加清晰的利率调控目标信号,让市场心里更有底。”潘功胜指出,除了刚才谈到的需要明确主要政策利率以外,可能还需要配合适度收窄利率走廊的宽度。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我国利率走廊宽度相对较大,约为245个BP,明显高于主要发达经济体。这种较宽的利率走廊制度安排有其历史合理性,主要是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定价的作用,保持足够的弹性和灵活性。

  他还称,但这也伴随有一定权衡,市场对央行的利率调控合意区间不是特别明晰。下阶段,随着金融总量目标淡化,价格型调控将在货币政策实施中发挥更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适当收窄利率走廊的宽度,向市场传递更加清晰的利率调控目标信号是很有必要的。”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