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0 04:11:00 股吧网页版
机器人总动员不止于车间
来源:广州日报

  无论是在轰鸣的工厂车间,还是在人潮熙攘的服务行业,机器人的身影正变得越来越常见,并为各行各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之一。尤其是在大模型等新兴技术的“加持”下,“头脑”更聪明、“四肢”更灵活的人形机器人被工信部定义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

  作为广州五大新兴优势产业之一,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正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广州如何利用新技术助推机器人产业升级、提高含“金”量,同时加快抢占人形机器人产业先机、锻造含“新”量?本期广州日报“发现广州新质生产力”一线调研团队与业内领先的企业进行深入对话,共同探寻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方向。

  调研团队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志强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顺丰速运有限公司营业点主管邓兴斌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机器人协会会长徐强

  ●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新西兰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院长陈小奇

  ●广东省机器人协会执行会长任玉桐

  ●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机器人技术团队博士吴鸿敏

  ●广州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梁万前

  ●南方基金中证2000ETF基金经理李佳亮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露、肖欢欢、张丹、王文宇、陈镜州、李波

  调研样本

  昊志机电、达闼机器人、派宝机器人、瑞松科技、蓝海机器人、里工实业等

  调研报告/“发现广州新质生产力”调研课题组

  本期统筹记者/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露

  6~7版主笔/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露、肖欢欢、张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李波、王文宇、陈镜州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文宇、陈镜州

  系列统筹:汤新颖、张毓

  版式统筹:黄思勤

  实地调研

  链强势显:机器人“关节”核心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5月底,广交会展馆D区正在举办一场“科技感”十足的展会。人形机器人、装卸货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穿梭机器人……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行业标杆性专业展会——2024中国(广州)国际物流装备与技术展览会上的“主角”,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

  “应用于产线和仓储场景的智能化搬运机器人——AGV&AMR是本次展会的亮点之一。”该展会主办公司项目总监杨浩表示,“我们计划明年正式启动广州国际智能机器人展览会,以进一步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此外,以自动化及机器人专馆为亮点的广州国际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展览会将于明年2月25日至27日举办。

  广州为何会成为众多机器人专业展会的选择?原因就在于“强链”。广州的机器人产业已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从上游的关键零部件制造、中游的整机组装到下游的系统集成。其中,减速器、控制器和伺服电机构成了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在这些领域,广州企业正逐步实现突破。

  广州昊志机电正是一家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具有全产业链布局的上市公司。在昊志机电的展示厅里,调研团队看到了一系列尖端的机器人核心部件,如精密的谐波减速器、灵活的机器人关节模组以及高性能的无框力矩电机等。

  要想实现大力、精准抓取,机器人的“关节”必须要牢靠。“谐波减速器的作用可以类比于人的腕部和肘部关节,它对于机器人实现高精度定位至关重要。”昊志机电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韩守磊表示,尽管谐波减速器体积小巧,但它作为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在机器人总成本中占比超过五分之一。

  韩守磊告诉调研团队,谐波减速器曾经是国外技术垄断的高端核心零部件,现在昊志机电的谐波减速器不仅实现了量产,而且在传动精度和寿命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调研团队成员之一、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机器人技术团队的吴鸿敏博士对展示的产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从某个产品性能的参数,到技术难题的攻克,他与韩守磊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通过调研可以看出,广州的机器人企业能够实现机器人全产业链的覆盖,提供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系统的一站式服务,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吴鸿敏表示。

  从事机器人行业近30年的全国政协委员、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志强表示,广州具备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为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与高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支撑。同时,以黄埔智能制造产业为枢纽的广州机器人产业集群,与深圳、东莞、佛山的产业链以及香港的销售渠道形成闭环系统,构建起了一个辐射全国的产业大集群,起到了带动和示范作用。

  向上跃升:自主研发练就“独门绝技”

  “机器人+行业应用”正在不断深化。工业机器人已覆盖了国民经济的60个大类和168个行业中类。工信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为抢占市场先机,广州企业正不断锻造“独门绝技”,以实现向智能化和高端化的转型。

  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里工实业的先进制造园区,生产车间仿佛变身为“机器总动员”的现场:机器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进行自主移动和精准作业,就像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而这些机器人所使用的零部件,超过90%都是由里工实业自主生产和组装的。

  里工实业拥有近十年人工智能和工业机器人开发与制造经验,不仅提供智能工业机器人等硬件终端产品,还提供工业生产管理及控制软件等软件终端产品,帮助制造业企业快速实现智能化升级和数字化转型。其所制造出来的部分机器人将服务于航空航天这一高端产业。

  里工实业总裁李卫铳表示:“航空航天行业对设备智能化的需求、投入意愿高,我们的产品如果能填补这一市场空白,将具有明显优势。”目前里工实业的复合机器人负载重量高达40公斤,比全球最高端产品的负载重量还高出20%,满足了航空航天领域对大负载协作机器人的需求。

  作为广州市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之一,蓝海机器人坚持自主研发,从系统软件到硬件设计全部自主完成,铸就了公司“护城河”。从2018年开始,公司产值从600万元到2亿元,再到8亿元,成长为全自研的智慧车间解决方案提供商。

  “智造能手”——机器人的应用推动了广州制造业的快速升级,也为自身创造了新的增长机会。“广州机器人产业培养了一批装备智能化水平领先的单打冠军和独角兽企业。”广州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梁万前表示。

  应用前景:人形机器人有望进入千家万户

  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代表性产品之一,正赋能广州各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顺丰速运有限公司营业点主管邓兴斌对机器人给物流行业带来的便利深有感触:“机器人在物流仓库中执行物品搬运、包装、分类等任务,不仅速度远超人力,而且能够精准地将物品投放到指定区域,实现了速度与精准度的完美结合。”

  派宝机器人研发的商用服务机器人类型多样,应用场景广泛。“如遇到仓库内出现陌生人,AI算法可以快速识别;发生烟雾、火灾等险情时,热成像系统探测到温度异常,机器人会主动报警,将报警信息及时反馈给管理人员,直至管理人员现场确认方可解除险情。”派宝机器人技术总监陈志广举例说,工厂、仓库巡逻难度很大,巡逻机器人恰恰适合这种大面积自主导航巡逻,在巡逻中构建室内地图并精准定位,动态感知周边环境信息并进行分析。

  眼下,随着AI技术的日益成熟,具有类似人类外形和行为特征的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进展快速,“机器人走进普通人生活”的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

  “Can you speak English?I am from Brazil.Where are you from?”今年4月,在第135届广交会A区的一个展台前,巴西客商费雷拉用不太熟练的英文,饶有兴致地跟眼前的人形机器人进行互动,当他举起手想要跟机器人握手时,只见机器人缓缓抬起手,准确地握住了费雷拉的手,现场围观的客商都发出惊叹声。这款名为Cloud Ginger的智能服务机器人来自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头部企业之一达闼公司,其于2022年在黄埔区设立了广州子公司。

  Cloud Ginger有一双像人的手一样灵巧的手,可以模拟各种人类的动作。“这里面集成了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它全身还配置了41个智能柔性关节,遍布颈、肩、肘、腕、手、腰、膝、底盘,因此在智能抓取、引导带路,甚至是跳舞等方面也有优异表现。所以,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全能服务员’,既能给客人送餐、送物品,也能为客人做导览、表演。”达闼技术人员介绍说。

  “很多企业已经有了详细的采购规划,因为我们的人形机器人可以解决很多现实难题,成为企业的得力帮手。”达闼机器人解决方案经理林浩发直言,人形机器人在家庭服务领域的应用已经逐步铺开,公司将致力于用十年时间让家庭机器人保姆进入千家万户。达闼机器人未来计划通过5年的建设和增产,形成年产100万台人形机器人的制造能力,并聚焦汽车制造、3C制造、养老健康和商业服务四大典型场景需求,打造人形机器人应用样板项目,形成超过1000亿元级市场规模,带动上下游产值上万亿元。

  派宝机器人副总经理舒绪琼同样看好机器人的发展前景。舒绪琼指出,从市场需求端来看,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涨等成为中国服务机器人需求释放的长期驱动因素。未来3~5年内,服务类机器人将会逐步走进千家万户,高度智能化的服务机器人行业也将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广州机器人产业已构建起完整产业链

  产业链上游——关键零部件

  昊志机电:国内电主轴行业领域中产销规模最大的企业

  广州数控:在高档数控机床领域,连续多年在国内品牌数控系统中排首位

  产业链中游——机器人本体

  蓝海机器人:广州市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之一;在光伏电池片领域AMR移动机器人市场占有率超过30%

  里工实业:提供负载为20kg、32kg和40kg的高寻复合移动机器人

  产业链下游——系统集成

  瑞松科技:华南地区最大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

  国机智能:特种机器人、智能输送、智能连接、智能检测、智能工厂等集成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

  相关数据

  广州市工信局数据显示,2023年,广州市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实现增加值532.67亿元,同比增长3.4%。工业机器人产量近1.5万套,同比增长47%。逐步形成了涵盖上游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中游机器人本体,下游系统集成的机器人产业链。

  从区域布局来看,广州逐步形成了“一主多核”发展格局。黄埔区形成了从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整机到下游集成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增城区着力发展特色智能装备及工业机器人产业;南沙区、花都区在AGV搬运机器人领域取得较大突破。

  “去年广州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结构中,工业机器人(含AGV)及系统集成企业占比近五成。”梁万前透露,截至2023年,广州市拥有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3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400家,产业规模已达1600亿元;广州机器人生产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前三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支撑辐射了广州5万亿元的工业产值。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