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0 19:17:00 股吧网页版
部分省会首位度不升反降 毕业季大城市如何发力引才?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又到一年毕业季,不少高校毕业生准备开始“跨城迁徙”。

  胡齐在西安上大学,但毕业之后他准备回成都工作。“我是四川人,目前在成都找到的工作比较满意,收入也还可以,准备把学校手续处理完就去公司入职。”

  和胡齐不同,在四川农业大学读本科的程礼,成功考上了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并计划毕业后在广州工作。“选择广州是因为广州就业机会多,大型企业也很多,未来发展空间也大。”

  无论是广州、成都还是西安,都是省会城市和经济强市,吸引了大批高校毕业生。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尽管很多省会(首府)城市仍然发展较快,但是过去两年一些省会的首位度不升反降。尤其是一些GDP占比在省内偏高的省会城市,其经济首位度有一定下降。

  从人才来看,根据智联招聘与任泽平团队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4(以下简称:中国城市人才报告),2023年一线城市人才聚集放缓,二线城市人才净流入占比回正,三线、四线人才持续流出,但流出比例有所下降。不过,应届毕业生更倾向于去一二线城市。

  目前,随着经济、人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后,以省会为代表的大城市,正在工作机会、生活成本、基础医疗教育等方面,寻求新一轮平衡,以吸引更多人才。

  省会首位度有升有降

  长春是名副其实的强省会,经济和人口首位度在全国27个省区中均排名第一。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长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103.12亿元,吉林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35.52亿元,长春的GDP占吉林的比重高达53.67%。

  2023年,根据地方公开发布的数据,长春的省会首位度仍然排名第一,不过当年长春的GDP占吉林的比重下降到51.75%,占比仍然超过一半。

  从经济总量上看,2023年,我国省会(首府,下同)首位度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长春、银川、西宁、成都、武汉、西安、哈尔滨、拉萨、海口和兰州,其GDP占比占其所在省区均超过29%。

  不过,根据统计公报计算,这10个省会城市中有7个,其2023年GDP总量在省份中的占比,较2021年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尽管很多下降比例不足0.5个百分点。

  不过,也有包括武汉在内的三个城市,在2023年省会首位度出现提升。以武汉为例,统计公报显示,在2021年武汉的GDP总量为17716.76亿元,2023年上涨到20011.65亿元,成为又一家迈入2万亿GDP关口的城市。与此同时,湖北在2021年GDP总量为50012.94亿元,2023年为55803.63亿元,武汉GDP总量占湖北的比重从2021年的35.42%上涨到2023年的35.86%。

  和省会首位度排名靠前的城市相比,排名靠后的省会城市,很多首位度反而有一定提升。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如果没有较强的工业底蕴,省会首位度的提升会遭遇瓶颈,即使排名靠后也可能出现省会首位度下降的情况。

  相比之下,高校毕业生多且工业基础较好的省会城市,在省会首位度的提升上就相对更顺畅一些。以郑州为例,根据统计公报的数据计算,2021年郑州占河南GDP的比重为21.55%,这一比例在2023年提升到23.03%,提升幅度颇为明显。

  武汉、郑州首位度提升的背后,也与当地高校林立,能够获得较多高素质人才有关。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武汉全年在校研究生20.88万人,比上年增长5.7%;本专科在校生116.11万人,增长2.3%。郑州在校研究生70496人,增长7.5%;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139.4万人,增长4.8%。

  从数据可以看出,这两座城市的本专科在校生都突破百万。其中,统计公报显示,郑州的本专科在校生人数接近140万,在国内城市中排名第二位;武汉的本专科在校生人数和研究生在校生人数均在国内城市中排名前五位。

  目前,各地人口向省会集中的情况并未改变。以郑州为例,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郑州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74.2万人,这一数据在2023年上涨到1300.8万人,意味着郑州在两年时间增长了26.6万人。

  2021年,河南全省常住人口9883万人,这一数据在2023年下降到9815万人,意味着两年时间河南常住人口下降了68万。在中西部,省份人口下降、省会人口增长并非个例,这意味着相对经济总量来看,很多中西部的省会人口在所在省份中占比提升较快。

  城市如何发力引才?

  留在省会是很多高校毕业生的选择,他们也会根据自身的需求“跨城流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多位高校毕业生,他们对于大城市的偏好非常明显。

  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的黄宇,已经决定留在成都。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省会就业机会和薪资水平要比一般地级市更高,当然生活成本也更高,这都是相对的。换个小城市工作和生活,对于年轻人来说,没有那么多娱乐项目,发展机会也会受到限制,所以他更倾向留在省会。“这都是看个人怎么选择。”

  “我的学生大多还是留在了成都,或者选择去成都周边,还有的也会选择回自己的家乡,也有去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的。”成都一所大学就业辅导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年轻人最看重个人发展,从她目前掌握到的数据来看,最近几年留在省会城市的学生越来越多了,她的学生留在成都占比达到7成以上。

  不过,整体来看,以省会为代表的大城市引才仍然呈现区域分化的情况,城市之间有较为明显的“冷热不均”。

  中国城市人才报告认为,2023年,超6成人才流向五大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人才持续集聚,京津冀人才转为净流出趋势,成渝、长江中游人才持续净流出。

  面对这一局面,不少中西部地区仍然强调“强省会”。比如,6月14日,兰州市召开推进强省会行动工作例会,研究推进招商引资和投资工作。

  胡齐表示,省会对于省内其他城市的虹吸也不一定是坏事。“以四川为例,在成都还没完全发展起来的时候,很少提供高附加值的工作岗位,很多技术人才都去沿海地区就业。现在通过强省会战略,成都发展起来了,四川本地人有机会留在成都,为成都和四川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过,如果希望发展产业、留住人才,基础设施的配套、生活成本的平衡也很重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多位高校毕业生,他们对于大城市相对高昂的生活成本、通勤成本等都非常关注。不止一位高校毕业生提出,地方政府可以给应届毕业生提供住房、交通等政策性补贴,也希望在租房信息和渠道上更为透明。

  地方政府也纷纷行动起来。5月底,《济南市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40条(2024版)》印发,在稳岗扩岗方面,“新40条”延续了小微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奖补、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社会保险降费率政策等。

  6月16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推出“深梦启航”高校毕业生租房服务计划。首批筹集房源2152套,可满足约3500名高校毕业生入住,将通过“进校园、进机构、进企业、赴外地”等多种形式进行推介,分批次推出。

  “现在不少大城市比如成都也在放松房地产限购,并且有宽松的户籍政策。不过选择哪一个城市,毕业生还是要结合自身和家庭情况做选择,大城市发展机会和平台都很好,先在大城市历练一下,对于自身成长有很大帮助,但是如果决定回家乡发展,也是不错的选择。”上述高校就业辅导员表示。

  (应采访者要求,胡齐、程礼、黄宇均为化名)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