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0 21:33:40 股吧网页版
斯比特闯关失利:业绩增速大幅下滑 净利未过6000万门槛!| IPO观察
来源:第一财经

  近日撤回IPO申请的深圳市斯比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斯比特”),成为这波撤单潮中的一员。

  从招股书和问询的情况来看,该公司撤单的背后,业绩是最大的掣肘。一方面,业绩增速大幅下滑;最重要的是,最近一年净利润未达到6000万元的门槛。

  事实上,业绩不达标,是这波撤单潮的主因之一。与过去相比,发行上市新规适当提高了上市财务指标,其中,主板进一步拔高主板大盘蓝筹的业绩门槛,与创业板、科创板之间的业绩差距进一步拉大,并更加强调在业绩规模上的稳定性;创业板提高了盈利门槛,突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使得各板块间拉开梯次,板块层次更鲜明、特色更突出。

  业绩增速下滑

  斯比特主要生产工业级、车规级磁性元件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源模块,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伏储能、数据通信等领域。其中,磁性元件的销售收入占比8成左右,充电模块占比2成。

  前五名客户包括华为、英搏尔、阳光电源、上能电气、优优绿能、欣锐科技、ABB、中兴通讯、中恒电气、许继电源等。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斯比特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92亿元、4.11亿元、5.61亿元;归属净利润为133.72万元、3095.79万元、6063.06万元。

  在上述3年,斯比特以翻倍的速度极速发展。其中,2021年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了22倍之多,2022年也增长了96%。

  不过,步入2023年,该公司的增速开始断崖式下滑,根据2023 年业绩预测,斯比特2023年的营业收入为6亿元,同比增长7.46%,增速较2022年下滑29个百分点;净利润为6052.18万元,同比下滑0.18%;扣非净利润为5821.42万元,仅同比增长0.55%。

  在申报期的业绩下降,是拟IPO企业的“大忌”,这将成为业绩持续性、未来成长性的存疑点。

  究其原因,主要是2023 年斯比特对主要客户中的新能源汽车、数据通信领域客户收入总体有所下降,比如2023 年,斯比特对第一大客户华为实现销售收入为8125.17万元,较上年度下降21.43%,其中,对华为数据通信产品销售收入较上年度下降27.63%,对华为光伏储能产品销售收入较上年度下降 36.47%。2023 年,对英搏尔销售收入下降27.06%。

  斯比特称,随着新能源行业渗透率的持续提升,部分领域出现增长速度放缓或产能过剩情况,如光伏产业链上游硅料、硅片等环节出现局部产能过剩的情况,若产能过剩情况延伸至光伏逆变器产业链环节,将可能对公司光伏领域的业务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另外,斯比特还存在客户的股东入股发行人的情况,2022年,外部投资者成固平入股该公司,持有4.6894%股权,同时,成固平还持有公司前五大客户之英搏尔1.31%的股权。报告期内,斯比特对英搏尔的销售毛利率、销售价格呈上升趋势,销售价格与同类型客户类似产品存在差异。

  那么,这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斯比特称,公司对英搏尔销售的产品毛利率逐年提升,一是持续推出新产品,新产品推出初期定价相对较高;二是公司生产规模扩大,不断优化工艺水平,产品单位成本下降。因此,对英搏尔销售不存在利益输送情形。

  净利润未过6000万门槛

  斯比特此次冲刺创业板选择的是一套上市标准。

  发行上市新规之前,创业板的一套标准为“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修订后,第一套标准适度提高了盈利门槛,突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将累计净利润从不低于5000万元提高至不低于1亿元,同时,新增了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的标准。

  上述所称的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孰低者为准,而斯比特扣非后的归属净利润为5821.42万元,与6000万元的硬性门槛仅“一步之遥”。

  这段时间,IPO撤回量大幅增加,其中,就包括相当一部分财务数据不过关的企业。对于创业板因财务数据低于新规要求而主动撤单的企业而言,“最近一年6000万元净利润”的门槛是主要的“卡点”。

  例如,5月8日撤单的唐兴科技选择创业板上市标准一,但该公司最新会计年度(2022年)扣非后净利润为5970.24万元,与6000万元“擦肩而过”。

  6月10日撤单的元澄科技最新会计年度(2022年)扣非后净利润为5065.57万元,同样低于6000万元。而且该公司2023年上半年的扣非后净利润仅1437.67万元,与全年6000万元的门槛更是相去甚远。

  此前,有公开数据显示:如果以第一套标准来衡量,创业板注册制以来,有531家企业成功上市。其中,市值超过200亿元的注册制创业板公司中,超过90%的公司上市前财务数据符合新的净利润标准要求。整体来看,共有154家企业不符合第一套标准,绝大部分卡在最近一年(2022年)净利润的要求上。

  对此,有市场专家认为,这些企业可以先行撤回,再采用创业板第二套“预计市值+净利润+营业收入”的标准申请上市,其对净利润的要求仅为正。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