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0 22:32:30 股吧网页版
券商定增接连折戟 股落债起之后市场何时回暖?
来源:第一财经

K图 600906_0

  历时一年半,财达证券上市后的首次定增最终宣告失败。

  财达证券6月19日晚间称,公司定增预案因有效期满自动失效。早在2022年底,财达证券A股上市次年,该公司即发布了50亿元定增预案,并在去年5月大修方案,将原拟投入自营业务的20亿元缩减至5亿元。但最终,财达证券未能成功融资“补血”。

  定增方案因期满失效的还有浙商证券,今年3月该公司80亿定增因此告吹。去年以来,受再融资市场环境变化、监管倡导证券公司走资本节约型道路等影响,券商再融资市场颇为清冷,不仅数量锐减,定增募资规模亦大幅缩水,更有券商撤回定增申请。

  据Wind,年初至今未有增发或配股实施,无配股预案发布,仅国联证券拟募资20亿用于推进民生证券并购。对比此前,2022年,中信证券、东方证券百亿级配股计划落地,国金证券、长城证券等完成定增。

  “目前比较实际的做法就是收缩战线,减少资金需求,同时尽量扩大收入来源,度过目前的低迷。”有券商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

  股权融资受困,券商转向债券融资以解资金“饥渴”。年内,南京证券50亿元次级公司债券、中信建投200亿元公司债获批,广发证券、东北证券等披露了公开发债募集说明书。

  券商再融资市场何时回暖?债券融资是否将持续升温?行业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告诉记者,受市场利率水平等影响,券商利用债券融资有一定空间。但综合考虑成本等,发债融资或无法长期满足券商的资金需求。

  财达证券上市后首次定增失败

  财达证券于2021年5月登陆A股,是河北首家上市券商。

  上市一年半之后,2022年底,财达证券抛出50亿定增计划,四成(20亿元)拟投向自营业务,其余资金拟投向融资融券业务、偿还债务及补充运营资金。公司控股股东唐钢集团认购不超过3.11亿股,认购金额不超过17.27亿元。

  彼时,财达证券称,截至2022年9月底,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募集资金已经全部使用完毕,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扩展相关业务。财达证券IPO募资总额18.8亿元。

  去年5月,财达证券对定增方案进行了调整,主要涉及募资投向,自营业务资金从20亿降到5亿,取消了原先对两融业务的投入,募资投向增加了财富管理、投行、资管、私募股权等业务。

  财达证券对此称,为了符合证券监管部门相关监管要求与产业政策导向,并将通过本次发行弥补公司的资本金短板。

  如今,随着定增期满,财达证券上市后的首次再融资宣告失败。

  今年3月,浙商证券80亿定增方案也因期满失效。公司于去年1月披露定增预案,拟向包括控股股东上三高速等在内的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1.64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0亿元。

  然而,预案发布后,上证所对公司下发监管函,处理事由为非公开发行相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涉及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据市场数据,浙商证券近年多次融资“补血”——2017年IPO募资28.17亿元,2019年可转债募资35亿元,2021年4月定向增发募资28.05亿元。

  再向前追溯,2023年10月,中金公司270亿元配股再融资方案也曾逾期失效。

  股落债起?

  券商再融资市场的冷淡持续已有一年多。2023年年初,针对证券公司融资必要性等,证监会称,倡导证券公司自身必须聚焦主责主业,坚持稳健经营,走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此前的2022年底,华泰证券推280亿配股计划,但次年10月终止了该配股计划。

  去年以来,券商再融资明显降温,不仅预案披露数量减少、缩减募资规模,还有券商直接撤回定增申请。中原证券去年7月叫停70亿定增申请,该笔定增推进一年多时间,经历了三轮问询。

  据Wind,2023年全年仅有国海证券、粤开证券定增落地,无配股实施,两家券商实际募资总额较计划的大幅缩水。其中,粤开证券原拟募资不超过150亿元,实际募资额仅为3.24亿元。

  对比来看,2022年,长城证券、国金证券完成定增,中信证券、财通证券、东方证券和兴业证券完成配股。

  再融资之路受阻、股权融资越发艰难之下,券商转向发债“补血”。

  今年3月,南京证券、中信建投先后公告发债事项。其中,南京证券获准发行不超50亿元次级公司债券,中信建投200亿元公司债申请获证监会核准。另据不完全统计,年内至今还有广发证券、东北证券等披露了公开发债募集说明书。

  Wind显示,2023年共有73家券商发行787只境内债券,规模超1.5万亿元,金额同比增长逾三成。

  “券商债券融资同样受市场、监管、业务结构等因素影响,但相对于股权融资,债券融资规模更稳定。”平安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维逸表示,股权与债券融资各具优势,券商需灵活选择融资方式。

  “(券商)利用债券融资还是有一定空间的。”王剑辉认为。

  “投资者在购买固定收益产品时,可能会首选大型央企国企的债券,券商的盈利模式、业务业绩波动等也会使得券商的发债成本可能相应较高。”他同时提到,综合考虑成本等,发债融资或无法长期满足券商的资金需求。

  Wind显示,截至6月20日,63家券商共发行265只境内债券,发债规模合计4713.87亿元,数量和规模相较去年同期的365家、6933.32亿元分别下降了27%和32%。

  审慎开展资本消耗型业务

  券商融资行为仍处于严监管之下。

  上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其中新增融资行为规范条款,强调在IPO和再融资环节上市券商应当结合股东回报和价值创造能力、自身经营状况以及市场发展战略。

  “《规定》中‘审慎开展资本消耗型业务’的提法与监管层引导券商走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道路精神相契合。”五矿证券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徐丰羽认为,投行、财富管理等轻资产业务将成为上市券商后续阶段的建设重点。

  徐丰羽同时表示,券商重资产业务中,单纯依靠对价格判断获取收益的方向性自营业务、两融业务属于“审慎开展”的范畴,去方向性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做市业务将成为上市券商发力重点。

  券商股权融资困境何时能够缓解?业内认为,短期内再融资或仍受限。

  “短期内,券商再融资能否落地仍待进一步观察。”申万宏源非银分析师罗钻辉提到“当前监管层明确券商合理进行再融资,预计短期内券商再融资受限制延续”。

  “再融资取决于股权市场的景气程度,现在市场较为低迷,不能容纳增量的融资需求。同时,股权融资成本涉及公司估值。总的来看,即便有些企业能够发行成功,融资成本也会比平常要高很多。”王剑辉认为。

  “从出钱这一方来看,定增面对的是机构投资者或者是定向投资者,现在大家普遍的投资意愿也都不是特别强,对中介机构的盈利预期也会有一定的谨慎判断。因此出钱的一方可能也比较谨慎。”他同时提到。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