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1 07:41:50 股吧网页版
新发展理念引领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启示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陈雷刚、邓凯帆

  □陈雷刚邓凯帆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并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内在统一,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牢记总书记赋予的“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先后深入实施“1+1+9”工作部署、“1310”具体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新时代广东经济社会迈入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轨道,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引领广东改革发展形成的基本经验,聚焦省委“1310”具体部署,以新发展理念培育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

  践行创新发展理念

  下好高质量发展“先手棋”

  新时代广东践行创新发展理念的实践启示我们:一要坚持制度创新,不断激活全社会创新要素和资源。2014年以来,广东坚决遵循中央顶层设计,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需要出发,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纵深推进各领域的改革;扎实推进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和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平台建设,在自贸试验区、低效用地改造、重点民生、财政预算、要素市场化配置、激活市场主体活力等领域,形成了一系列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全面激活各类创新要素,为释放广东创新活力扫除障碍,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广东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活力。二要紧扣战略定位,始终确保创新在发展大局中的核心位置。十多年来,广东始终坚持以创新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健全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形成了一批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排名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4年蝉联全球第二位,走出了一条具有前瞻性、创造性的广东特色创新发展之路。三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十多年来,面对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和少数国家利用手中技术实行压制的严峻形势,广东不等不靠,主动采取行动,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布局建设鹏城实验室、广州国家实验室和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等科技力量;努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技术创新中心、量子科学中心、应用数学中心以及推动其他各类高水平创新研究院落户,推动国际大科学计划执行总部落户广州;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产业创新水平大幅提升,解决了一批重点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论述,激活改革动力、创新动力,以纵深改革再创广东体制机制新优势,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等为牵引,推进“集成式”改革,持续抓好顺德、南海、东莞、中山、深圳、广州黄埔等六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深化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化、投融资、营商环境建设等重点领域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形成有利于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素保障和政策保障;以创新创造再造发展活力新优势,把科技创新作为重中之重,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人才强省建设,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着力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实施核心软件攻关等工程,发挥重大平台磁吸效应,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重大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不断锻造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实硬核。

  践行协调发展理念

  演绎高质量发展“协奏曲”

  新时代广东践行协调发展理念的实践启示我们:一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强化对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从“珠三角优化发展战略”“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到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到全面实施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广东因时因势不断优化区域发展战略,通过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区域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得以不断增强。二要坚持协同推进,加快形成城乡区域优势互补发展合力。十多年来,通过推进产业转移、探索飞地经济、构建“双核”+“双动力”机制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广东培育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板块,有效实现了差异发展、特色发展、协同发展,打造了有机融合的高效区域经济体。三要坚持授人以渔,切实增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发展动力。十多年来,广东先后围绕对口帮扶、苏区老区振兴发展、基础设施联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从制度层面保障了粤东粤西粤北发展要素的交流融通,有力增强了其发展的内生动力。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对于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着力推动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携手港澳抓紧做实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全力建设具有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特质的国际一流湾区;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瞄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产业培育、推动产业振兴,激活县域经济“潜力板”,全面推进强县促镇带村;立足广东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研条件,因地制宜推动不同区域新型劳动者、新型生产资料、新型生产要素、新型基础设施等多维度耦合,打造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各具特色、优势各异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布局,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区域协调。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绘制高质量发展“山水画”

  新时代广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启示我们:一要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国土生态安全格局。十多年来,广东树立底线思维,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决定》《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高质量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国家试点,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空间管控制度,形成符合广东实际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分布格局,为全省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二要坚持制度创新,构筑省域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十多年来,广东通过构筑绿色空间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和环境治理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市场运作”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三要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十多年来,广东坚持系统谋划,突出政治统领、党建引领和广泛动员相结合,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坚持生态环境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在生态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探索出了很多有效做法和经验。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让绿色成为广东发展的鲜明底色,持续做好污染防治和节能降碳工作,促进植绿护绿兴绿,稳步推进“双碳”工作;持续挖掘和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将“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推动产业生态化,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将环境和自然资源融入生产过程,有计划、分步骤地提高各产业的“含绿量”,全面增进新质生产力的绿色本底。

  践行开放发展理念

  走好高质量发展“升级路”

  新时代广东践行开放发展理念的实践启示我们:一要坚持内外联动构筑全面开放新格局。十多年来,广东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既有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又有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落地落实,在打造新发展格局支点上坚实起步,极大地拓展了对外开放的新空间。二要坚持依托国内大循环打造全球高端要素引力场。十多年来,广东推动松下、3M、默克等重大跨国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在广东落户,促进了国际高端人才加速涌入,广东逐步成为双循环的战略枢纽。三要坚持以制度型开放增创国际竞争新优势。作为国家制度型开放的“试验田”,广东先后出台全国首个地方版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条例、“稳外资十二条”等,部署实施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自贸区在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系列领先全国的创新成果,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迈向全球中高端,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了制度基础。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激活开放动力,再造空间新优势,深化“制度型开放”,重点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对接,加快形成自由便利的跨境合作制度安排,推动产业体系的深度合作、市场体系的深度融合、规则体系的全面对接;强化粤港澳大湾区联结内外循环的功能,加快“数字湾区”“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打通三地规则规制衔接的堵点,进一步提升一体化水平;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的示范窗口,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全面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地位,加快建设贸易强省;要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使广东新质生产力发展获得更多创新资源的支持,同时不断构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国际循环,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为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开拓广阔路径、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践行共享发展理念

  共筑高质量发展“护城河”

  新时代广东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启示我们: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加强民生保障的重要旨归,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优势。十多年来,广东坚持将七成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实现了公共财政向“民生财政”转变;坚持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有效激发了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要坚持党的领导,把集中力量办大事作为加强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撑,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十多年来,广东先后提出了包括“扎实推进民生高质量发展”等内容在内的“1+1+9”工作部署和包含“用心用情办好民生社会事业”等内容的“1310”具体部署,强调千方百计增加人民群众收入,在推进民生发展中发挥了主心骨作用。三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加强民生保障的重要动力,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十多年来,广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健全完善为民办实事机制,不断健全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教育、收入分配、医疗卫生等体制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力促进了民生社会事业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享发展的重要论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充分就业,着力破解民生难题;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主动服从服务全国大局,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先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路径和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更高的起点上系统谋划民生领域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推动一系列精准化民生政策形成合力,不断夯实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东人民,不断增强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包容性。

  ■ 作者简介

  陈雷刚,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处处长、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邓凯帆,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干部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